商圣范蠡:从寒门跨越阶层的吸金术,正是道德经中的这3点经验

作为集儒、道、兵、商各家思想之大成者,商圣范蠡是春秋时代一位“思通道化,策谋奇妙”传人。

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史记》称其“三徙成名于天下也”,是与张良同类的谋略家,后人多以其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誉之,尤其是其独具一格的经济谋略,使他被后人称誉为中华儒商之圣,堪称治国之良臣、兵家之奇才、商界之圣人,尊为财神。

之所以范蠡被后人供奉为财神,原因就是范蠡在经商的过程中,没有只顾得自己的享受,而是将自己的家产三次散财,范蠡经商就可以简要的概括为三聚财,三散财。

因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范蠡才能够成为后人供奉的财神,对于后人来说,最难做到的就是功成身退。

虽然范蠡所处的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时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是价值取向和当今社会都不尽相同,但是其身上的很多特质与精辟独到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今天人学习的。

要想真正了解范蠡的成功诀窍,应该注意到,范蠡容易被忽略的一个身份:老子弟子。

商圣范蠡:从寒门跨越阶层的吸金术,正是道德经中的这3点经验

吸金术一:“退”

老子反对“持而盈之”,认为长期满溢的状态并非好事,反之,一直处于不满的状态就能一直保持清醒而发展的态势,这才是良性商业的常胜法宝。

因此,在范蠡的一生中,都贯穿着“退”的思想,正如《道德经》所说的:“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弗去。”

这种“退”的思想,在以“竞争”为本质的商场上,是难能可贵,但却异常重要的。

吸金术二:顺势

老子《道德经》,很多人理解是无为、消极的,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相反,真正懂得老子的人都会发现,老子的“无为”并非是“避世”,而是一种隐藏大智慧的策略。

范蠡为了顺应百姓希望吃得起盐,吃上好盐的想法,采取了薄利多销的方法,反而因低价赢得了市场,让自己迅速成为大富之商。

范蠡的这些思想,正是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天下最好的生意,就是顺应天下民心的生意,范蠡三次散财,又重新聚集财富成为天下大商,这里面的大智慧是老子思想的一种实践。

吸金术三:水德近道

老子《道德经》十分崇尚水德,而好的水的特性,就是流动。不流动的水只能是死水一片,时间长了只能是一滩臭水沟。

从这个角度,似乎更能够解释为何范蠡散财于民的做法,如果把钱财只集聚在大富之家的手中,金钱就无法有效流通,造成商品不能有效分配。

只有把钱财交给百姓,才更有助于百姓运用钱财,培养商品意识,从而通过商业达到商品繁荣、百姓乐业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范蠡不仅是一个大商,还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伟人,他不论是在庙堂还是江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造福于民。

范蠡经商,充分发挥老子不争、顺势、身退 的精神,“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应财物的循环规律,用“不争”的精神,用顺从民生、顺从大道的精神,反而成就了一次又一次的财富神话。

在中国古代的四大财神比干、赵公明、关公、范蠡中,范蠡是唯一一个以出色的商业成功,被尊为“财神”的特例。而范蠡一生的成功,都得益于老子思想的运用。

《道德经》中的智慧影响深远

道德经不仅影响着古人,也深深影响着现代人,白岩松说过,他将道德经看成自己的生命之书,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生命之书,就是看过之后,能决定命运的书籍。

马云关于它的评价:“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而鲁迅先生也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五千言精简洗练,意蕴丰富,深藏哲理与妙趣。

到了当今社会,《道德经》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到了大洋彼岸的华尔街。据说,华尔街的金融界人士以及一些企业的高管、创业者们也都很喜欢读。

据教科文组织的统计,《道德经》总共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欧美的译本就有三百多种。

道德经短短的5000多字,却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任何一句都可作为至理格言和座右铭。很多人怕道德经的文言文版本,自己都不懂,所以给大家推荐一套白话文版本。

这个版本的道德经是翻译得和原版意思最接近的了,不仅完整收录原版的内容,还做了详细的翻译和注释,可以结合着一起看,或者直接看白话文都可以!

老子是我国最早的哲学家,语言幽默风趣,里面有大量丰富的故事,有时候会让你哈哈大笑,有时候也会感叹这世界万物。

丰富的彩图,家长读的时候,孩子也可以看,让孩子接受国学文化的熏陶,文字妙趣横生,里面还有让人哈哈大笑的故事,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