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谱应记载的内容

新家谱应记载的内容
家谱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家谱记载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多。上古时期的口头和结绳家谱,只有单一的世系,先秦时期只有世系和姓名。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繁荣发展后,到了宋代由官修进人民间,私修家谱最有代表性的是欧苏体例家谱,主要内容有谱序、谱例、世系、世系录和先祖考辨等五项。到明清时期,家谱体例更加成熟完善,内容十分丰富,除主要记载世系之外,普遍都有官职、迁徙、赞像、遗像、树堂、祭田、坟墓、恩荣录、五服图、字辈谱、家训族规、人物传记、契约文书、艺文著作、领谱号等。不同时期的家谱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英勇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满怀革命豪情,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思想大解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国门已打开了,中国人民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平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大显身手,大展宏图,进行了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新家谱必须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时期和民主革命时期,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设祖国,创造新生活的事迹,突出家谱的时代特点和家族特点。续修家谱是我国家谱发展的一个历史传统,新家谱要贯通古今,古代、近代和现代都要记载,但重点要记载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时期的内容,使家谱形成一个资料翔实、全面、准确的“金字塔”。
新家谱应如实记载如下内容:
1.姓氏源流
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和名称。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说明家族的得姓缘由和姓义。我国姓氏源远流长,一个家族的得姓也很复杂,有的多途径得姓,有的因不同原因,使姓成为难解之谜,考证起来十分困难,比如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郑和的郑姓都是明成祖赐的,他真实的姓、祖先、籍贯、身世,五百多年无人知晓,《明史·郑和传》也只称他是云南人。直到民国元年(191)发现郑和父亲墓碑和昆明《郑和家谱》,才知道郑和原姓马,名和,祖籍云南昆阳。研究郑和的专家、学者李士厚先生和昆明市市志办副主任、编审马颖生同志以大量的铁的史实证实,郑和是元朝名将赛典赤·赡思丁六世孙,但还有人有异议。因此,姓氏源流,需要下工夫认真、慎重、准确考证,不要使家谱成为无源之水。过去编修的“原谱”已考证无疑的,可以照实收录,有疑则考,或补充诠释,“原谱” 已经散失难以找到或首次修谱,姓氏源流需要从头调查考证。
2.居住地地情
人类的历史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积累起来的,家谱就是记载家族成员的活动和世系的图书形态。一个家族的发祥地,是始祖出生、繁衍生息和从事活动的环境。记载家族以始祖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环境、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等情况,能够反映、展示家族成员参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历史风貌,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积累人文地理和聚落地理资料,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居住地地情是新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好它,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信息,也有利于突出家谱的地方特点和家族特色。在撰写过程中,写地情要与族人的活动紧密结合,主要记述族人在当地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经济环境中,参加当地的一系列的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明教育活动,科技活动,国防建设活动等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突出族人在这些活动中的业绩和创业精神。当地自然、地理、社会历史情况要有交代,但要防止把居住地地情写成自然、地理、历史的教科书。
3.迁徙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逐步从家乡向外扩引,这样就发生家庭的迁徙。事实上,永远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家庭这样就发生家庭的迁徙。事实上,永远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家庭是很少的,家庭迁徙以后,人们对自己家族的发祥地始终怀有深深的眷恋,这种眷恋就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寻根情怀,所以,人们很重视家庭迁徙的过程和历史。家谱自然也要记载家庭的迁徙情况。”台湾、港澳地区的同胞和海外华侨到大陆寻根,就是根据家谱的记载。记述迁徙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人世系图表上加注说明;二是在世系录内作简要的记述。传统的记述方式就是这种记述方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修的家谱,多数采取单独立一个篇目,即XX族人迁徙情况,用文字或图表集中记述族人的迁徙情况,以便于查阅。表录内容:世序。时期、姓名、原籍住址、迁徙原因、现居住地等项。
4.世系图表
世系是家谱重要主体,是家谱区别于其他史类书籍的重要标志。要花一番工夫,厘清家族世系源流,长幼辈分,认真准确地记载。在考证姓氏源流的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