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善良,是懂得体谅别人的不易
来源:夜听(ID: yetingfm)
人与人之间,其实就像拍巴掌。
01
亲戚之间,帮是情分,不是本分。
朋友跟我诉苦,这两天在家上演了一出不愉快的家庭闹剧。
朋友一堂婶,半年前托她给自己儿子找份工作。
因为不好拒绝,朋友厚着脸皮找了自己的大学同学,给他安排了份比较轻松的活。
堂婶的儿子干了大半年没存下什么钱,她就觉得是人家工资给低了。
今年一回家,堂婶带着一股怨气跟朋友说:
过完年你把他带去上海吧,我听说那边工资高很多。
但是房租很贵,他又没什么钱,先委屈你让他在你那住一阵子吧。
朋友委婉地说,自己现在是跟别人一起合租的,房子很小。
原本还有点殷勤的堂婶脸色立马变了,你不想帮忙就直说吧。
第二天堂婶就在邻居面前吐槽,说朋友太不近人情、太冷血了。
朋友很生气,为了给堂婶的儿子找工作,她费了很大的劲。
不仅没得到感激,反而接二连三的麻烦。
习惯了一件事,大家就会觉得这是天经地义。岂不知,很多时候这是岂有此理。
有时候,并不代表着是亲戚就可以为所欲为,一点都不见外。
去年大年初一,我陪着奶奶去了一个远房亲戚家。
因为没来得及买东西,临走的时候我就拿了500块钱给老人家,让她自己买点补品。
今年呆在家里没出门,就没去她家了。
奶奶回来跟我说,那个亲戚对我有意见。
有点酸酸地调侃:工资那么高,每年还差这几百块钱不成?
她们家条件不好,就觉得亲戚们帮衬,拿点钱是应该的。
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我帮你是情义,不是本分。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
懂得将心比心,体谅别人的不易。
02
陌生人,帮是善良,不是义务。
作家杨文说过一次她跟朋友坐火车去旅游的经历。
车厢里有位抱着孩子的妈妈,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一屁股坐到她床上,说带着孩子不方便,要用自己的上铺换她的下铺。
这时中铺的一位阿姨凑了过来:
人家带着小孩不容易,你就跟别人换一个嘛。
杨文有点不爽,她不是不愿意,只是不喜欢被强迫。
于是就跟她们说,自己的朋友也睡在这,不想到另一边去睡。
中铺的那位阿姨来了句:你是大学生吧,这么不近人情。
杨文想了个办法,自己跟那位妈妈换,让阿姨睡那位妈妈的上铺,自己睡阿姨的中铺,这样她也不用跟朋友分开了。
之前热心的阿姨扭过头来了句:
你这样好麻烦。
你看,要求别人总是很容易,一轮到自己,就变得困难多了。
看到过一句话:
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因为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所以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喜欢用双重标准对自己和他人,如果自己置身于那个情境下,会做得很好吗?会用那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吗?
那真不好说。
想起之前微博上有个热搜:世界首富向澳洲捐款太少遭抨击。
一些网友认为,这个捐款规模相比亚马逊9360亿美元市值微不足道。
你有钱,你就该捐很多;
你不能抠门,就该很大气;
你捐得少,就是没有良知。
但捐款这回事真是个人自由,没必要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所欲,亦勿施于人。
03
再亲密的人,也没有理所当然。
见过不少的夫妻,刚结婚的时候感情很好。
一方愿意为了另一方做很多事,一个人承担很多的责任。
慢慢地,一个人默认了另一个人的付出,没有欣赏、赞美和感激,感情也慢慢变淡。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触:
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哪怕他对你只有一点好,你也会感激不尽,想要给予回报。
可随着时间长了,哪怕他对你比之前好十倍,你也没什么感觉,只觉得这一切是应该的。
因为再好的感情,都会死于理所当然。
黄磊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反对爱情慢慢变成亲情。
因为一旦变成亲情,很多事情就会变成理所当然的接受,而忘记了去参与。
鲁豫在一档节目里问李安,现阶段你最大的幸福感是什么?
李安的回答颇有意味,他说:
我太太能够对我笑一下,我就放松一点,我就会感觉很幸福。
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我就可以很自然的得到他们的尊重,你每天还是要赚来他们的尊重。
你要达到某一种标准,因为这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
即使是再亲近的人,也只有心甘情愿,没有理所当然。
虽然是家人,但他们的付出也应该被看见、被感激。
好的感情,不是一味的索取、接受,而是能保持一种平等、良性的循环。
我懂你养家糊口的艰辛,你懂我操持家务的不易。
04
每一份付出,都应该被感激。
人与人之间,其实就像拍巴掌。
如果总是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而得不到任何回应,巴掌永远不会响。
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每一份付出,都应该被感恩。
学会善待他人的爱,不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以真心换真心。
懂得分寸和界限,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能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不易,也是一种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