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客家 | 面线长长寓意长
在丰顺县特别是县城汤坑周边,每逢嫁娶、生日、乔迁、请客,餐桌上总有一道独特风景和佳肴风味:一盘饱含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炒面线。
丰顺面线的出现,颇具传奇色彩。相传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盗贼涌动民不聊生,官府张贴红榜捉拿山贼,一户人家做丈夫的在赶圩途中因为内急错揭官榜而只能披挂上阵。征途渺渺,出发前夕,妻子把家里仅存的面粉,加入油盐做成细细的面条,蒸熟作为干粮。不料,数天后,丈夫居然立下大功凯旋。由此便产生了最初的面线雏形,更成为长久吉祥、喜庆成功的象征。
一直以来,汤面手工面线秉承着传统扎实的手工制面技术。其制作过程,要充分用搓、揉、捏、挤、压、拉、甩等精湛手法,经过揉面、割面、搓面、上面杆、拉面、醒面、抽面、甩面、晒面、挂面、蒸面等10多道程序精心制作。
丰顺面线在制作的过程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盐和油,其作用是增加面团的韧性、弹性,使面能拉得更细更长。加盐同时还可以保质防止面线发霉,这就赋予了丰顺面线独特的口味——咸味。
制作面线,先把面和成面糊后再行揉面。面团搓揉得越久,面筋的劲道就越足,做出来的面线,口感自然就更好。
再把面糊搓成一根手指粗细大小均匀的面条,并盘成圆圈状。
然后是“上面箸”,面箸是用手指大的竹子,切成大约一米长短简单制成。上面箸时,把两根面箸固定,然后把面条倒八字形盘挂上去,到两根面箸满了,便挂上架子,慢慢把手指大小的面条,拉得跟牙签差不多大小。
面线的长度一般是1.5米,最长的面线,达到惊人的数十米,状如纱线。面线晒干后,其形状细长如线,十分柔软而有韧劲和弹性,可随意弯曲、盘卷、拉扯。
丰顺面线可煮可炒,食法多样。最简单的吃法是当零食吃;而最佳的吃法当为炒面线。用开水焯掉面的部分咸味,过一遍凉水,把锅烧干加油炒热后,再将面线配上葱、鸡蛋、瘦肉、虾仁、胡萝卜丝、豆芽、青菜等常见辅料一起炒。那种齿颊留香的韵味,恍若天外珍馐,让食客沉迷其中。
丰顺面线已成为丰顺一大特色美食,淳朴、原始、地道。在县城汤坑石碑街,卖面线的商铺琳琅满目,许多乡人回乡、过往游客都或多或少会买上一些,不单因为面线美味独特,更有深长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