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烟|德兴暖水古城,一首悠远的老歌

德兴暖水古城
一首悠远的老歌
文|春华  老烟

前言

暖水,古属德兴县二十都辖地。

暖水旧称暖川,因此地故有一股温泉终年不竭川流不息而得名。约明代时期,暖川有才士认为:川义广袤,暖水温润固然,却不足以暖百川,称为暖川似有托大不谦之嫌,与此地百姓一贯低调的性格显然不搭。不如干脆直接命名暖水,不仅名副其实,而且一个水字更能体现暖水人善纳包容的性格。至此,暖川易名暖水。

暖水村有着极其丰厚的人文积淀,溯其历史,可以直追隋唐。据暖水现存完好的《暖川祝氏族谱》记载,当地祝氏一世祖祝约,为南唐光禄大夫,为避战乱,由浙江江山徙至暖水,其时,暖水已经蔚然成村,村巷里弄,鸡犬安然,沃野披金,男力稼穑,女织机杼……

迄宋代,暖水一地繁华鼎盛,车马喧哗,市井鼎沸,形成了“城内数千户,城外八百户”的壮观盛景。继而,暖水出现了一大批名士达官,如宋元时期不为忽必烈所诱的祝泌、明代太仆寺少卿祝孟献、以及稍后那位一字千金的大书法家祝世禄……这批人的出现,不但直接提升了暖水在当时的社会影响,更直接推动了暖水的文化经济的进步。在《暖川祝氏族谱》保存完好的暖水城图中,偏安一隅的暖水城里拥有大量的官邸豪宅,如太守第、参军第、解元第等等,举不胜举。尤值一提的是,就这么人口不过数千的暖水城,竟有着安堂、环溪两座书院。由此可见,暖水拥有多么值得骄傲的历史!也正因如此,尽管暖水后来遭遇频繁兵燹战伐,大量暖水人不得不举家外迁,造成了暖水人丁渐次凋零的后果,但留守下来的暖水人,却始终沿承了暖水先贤们掀起的尚礼崇文和耕读传家的良好风尚,并将这些风尚转换成固有的地方习惯,造就了今天这种文明、谦让、和善、友爱的暖水现象。

斯时已去,斯情犹存!暖水千百年延续下来的这些优良传统将会被暖水人永远传递下去。可以想见:拥有着无限青山秀水和深厚文化传承的暖水人,必将再铸辉煌,暖水人,将踩着先贤们的光辉足迹,走向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

暖水古城墙

暖水古城应始建于宋代或更早,明代正德十一年因城墙倒塌重修,为暖水历史发展进程中伟大的一座丰碑。严格说来,一座暖水城墙,不仅仅是暖水辉煌的见证,在某种意义上,它还可以被视为是德兴甚至是整个饶信的一种荣光。自古以来,城墙素来为城市的标志,而暖水不过一村一隅之地,竟建有如此一道巍峨雄壮的城墙,这种现象,便是整个中国也不多见的。

遗憾的是,由于欠缺更多的历史文献资料佐证,今天已经我们无法准确描述暖水城的当时繁荣程度。然而,很幸运,通过这张《暖川祝氏族谱》保存的下来的城图和幸存的古城墙遗址,我们仍能想象的出古暖水城的大致盛况……

官邸、书院、商街、牌坊……这些就是有关这座城墙的过往了,除此之外,透过这张城图上的高大城墙与箭垛,我们还可以看到,暖水城还经历过一次次战争。而且,正是因为那频繁的战伐兵燹,大批暖水人不得不含愤举家迁徙,离开了美丽富饶的暖水城,致使暖水城无奈地从繁荣走向了衰弱。

 名人  

(1)     不为忽必烈利诱的祝泌

祝泌,暖水人,南宋哲学家,咸淳十年(1274)进士,以精通《周易》而闻名于世。所创《观物篇解》的周易学术理论至今仍为业内奉为经典,宋恭宗赵显曾为其告老后的住宅钦赐“观物楼”匾额。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忽必烈慕祝泌盛名,几番派人央请并许以高官厚禄,要其参与创建“阴阳学”机构。但心怀故国的祝泌丝毫不为所动,以“家中父母垂暮,为人子者安敢不顾,况乎余素奉天道,岂能违天行事”为由,拒绝从元,退隐回暖水,将满腹才华报效于桑梓。

在暖水城图上,标有泌公祠的祠宇即为祝泌子孙为铭记先人功德而建。

(2)     祝孟献

据《暖川祝氏族谱》载,暖水一地仅祝姓者封官拜爵者便不知凡几。这点从暖水古城里居图上也得到印证,在古城图的众多官邸中,不包括进士、解元等府邸,仅有史可考的官秩名就多达十五个之多。

祝孟献,为明代的时期一名卓有建树的官员。

祝孟献(1344—1412年),暖水人,少年睿智,聪慧过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青年荐举,明代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任南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建元三年(1401),受建文帝所派,祝孟献与端木智、陆颙、章谨等人一道,出使朝鲜,专门为朝廷购置良种战马。而且,由于时处明代紧张时期,为保障马匹的输送,身为朝廷专司掌马最高长官的祝孟献,被建文帝委任朝鲜特使,常驻朝鲜,之后源源不断地为大明王朝输送了大量优秀战马,立下了不朽功勋。

尤值一提的是,据史载,祝孟献入仕未经科举考试,而是通过荐举形式入朝为官。所谓荐举,即我们所了解的群众推选,若非少年英才出类拔萃者,绝难蒙此殊荣。引以为傲的是,祝孟献做到了,而且,被荐举后,祝孟献的出色才华进一步得到了施展,在此后的仕途中扶摇直上,在四十五岁时晋升为正四品衔的南太仆寺少卿官职,既报效了国家,又丰耀了门庭。

(3)     祝世禄

在暖水历代重要人物中,祝世禄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

祝世禄,字世功,暖水人。万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进士,考选为南科给事。历尚宝司卿(正五品)。耿定向讲学东南,世禄从之游,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世禄工诗,善草书。著有《环碧斋》诗集三卷,尺犊三卷,及《环碧斋》小言,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在上饶以德兴为中心的周边县市中,有关祝世禄流传着太多传说,相传其为水星下凡,自幼便有种种异禀,最普遍的说法是祝世禄的书画作品具有驱火避火之效,相传祝世禄后人就留存一幅祝世禄真迹,并且,这幅书画在解放前就曾被遭火灾的亲邻借去,果真阻止了火势的蔓延。据祝世禄的后人称,该画作已于文革前捐赠给了德兴县博物馆。

祝世禄的书画作品是否真的具有驱火避火之功我们已经无从可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今祝世禄传世传世的每一幅作品都在书画市场上被拍出了天价。这也就是说,至少,祝世禄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占据了一定地位的,他的书法笔墨酣厚,下笔沉着痛快,貌似拙笔,却显凝练、纯净,章法大小错落,欹正相参,变化十分复杂。据称,八大山人朱耷的书法就明显受祝世禄的很多影响。

作为学界名流,祝世禄交结甚广,他不但与姚旅、方于鲁、周之士、何震等当代文化名流来往殷勤,且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直保持密切的关系,在其《环碧斋诗集》中,便有“赠利玛窦”一诗存世。

但祝世禄实现的最大社会价值却是他对文化学术交流的推动,在休宁担任县令期间,祝世禄从事了大量的文化艺术活动,创办了“还古书院”,定期举办“新安讲学大会”,力推王阳明的心学,在休宁等地掀起了较大的文化热潮。

(祝世禄书法)

(4)     祝炎

祝炎(1903-1928)暖水人。1910年7岁时入私塾,后考入德兴县高等小学。1923年考入芝阳师范。1925年6月经方志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系德兴首位中国共产党员,中共德兴支部第一任书记,弋横暴动领导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不幸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5岁。

上述历史人物只为暖水有史可考的几位代表性历史人物。在暖水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才济济,名流贤达不知凡几,如明代兵科给事中祝澜、河南参政祝径,富粥知州、经学家祝文彬……等。受篇幅和考证限制,本篇便不一一枚举。

与暖水极富渊源的重要历史人物

朱熹

众所周知,朱熹是宋代著名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然而,朱熹曾经与暖水祝氏有过一段渊源却是一件鲜为人知的事了。

朱熹,婺源人,其母祝五娘为徽州著名商人祝确的女儿。《暖川祝氏族谱》有载,祝确祖籍暖水,为祝约之后裔,后迁歙县,"世以货力顺善闻于州乡,其邸肆生业几有郡城之半,因号'半州祝家。"后因方腊之乱,祝确产业业被焚,家道中落,为避更多祸害,举家回迁怀玉山暖水附近,隐遁于山野之间。

宋乾道四年(公元1169年),遵嘱母命,朱熹返怀玉山寻母系血脉。此时,祝确已经去世,惟有嫡孙祝康国继承香火。朱熹到达怀玉山祝确隐居地寻到祝康国后,欣喜异常,力邀康国率二子同赴建阳,以慰他母亲想念之情。然而,为了不牵连表兄,祝康国毅然拒绝了朱熹的盛情。但为飨远来的表兄,在朱熹逗留期间,尽管祝康国其时已经隐藏祝半州的显赫身世,但他的姓氏从来未曾改变,仍以祝氏后裔之名,携朱熹往暖水村拜谒先祖。

据史载,就在祝康国这次来暖水拜谒祖先时,朱熹不但以外甥的身份正式入了暖水祝氏宗祠,而且,他还先后数次来到暖水城外的安堂书院,为在那里求学的学子们讲述了他自己创立的理学。只是,由于祝康国的家庭原因,朱熹只能以一位游学者的身份做了几次客串。幸运的是,祝康国虽然自己不同意离开暖水,但将儿子祝穆交给了朱熹,在他的调教下,祝穆终于成了祝氏家族一位极有建树的学者,而其《方舆胜览》著述,更是为后来的中国地理方舆学起到了突出作用。

乾道五年,朱熹的母亲祝五娘去世,朱熹守孝寒泉六年,再未进入暖水。

祝枝山

祝枝山即祝允明,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唐伯虎、文征明、徐桢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以书法闻名于世。

除书法外,祝枝山亦文采斐然,熟读经史,涉猎众多,耗费了大量时间苦研各类著述,对史、志、经、传的研究均有很高造诣,从其书法代表作品中相当一大部分都为谱序、墓志铭便可窥一斑,而且,祝枝山乐于参与方志与谱牒的纂修工作,其直接参与并有史可考的就有《镇江地方志》、《姑苏志》、以及《太仓甘氏族谱》等。明代,江苏与赣鄱通航,大量江浙商人文士通过水路常赴饶州一带行商或游学。祝枝山,屡试不第的祝枝山,便经常搭乘商船来到书院文化昌盛的饶州,足迹遍布鹅湖书院、叠山书院、信州书院。弘治十三年(1500年)正月,祝枝山再度赴新安(今婺源),为好友罗惟善序其重刻十二世祖的《鄂州小集》。期间,由罗维善作陪,专程到暖水朝谒宗祠,翻阅了《暖川祝氏族谱》宗谱,并对谱牒渊源部分作了部分校补纠误。之后,在族人陪同下,祝枝山去了游览了安堂书院。然此时书院已由兴转衰,文风与往日大相径庭,祝枝山大为伤感,但念及自身满腹才华却也不得功名,祝枝山也只能是徒留喟叹而无力回天。

◆◆◆◆◆◆◆◆◆◆◆◆◆◆◆◆◆◆◆◆◆◆◆◆◆◆◆◆◆◆◆◆◆◆◆◆◆◆◆◆◆◆◆◆◆◆◆◆◆◆◆◆◆◆◆

往事随风而逝,但一座暖水城缔结起来的文明却牢牢地遗留了下来,伴随这种文明一道遗留下来的,还有暖水先贤们用信仰和才识凝结起来的高贵气质,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气质必定会为每一位今天的暖水人继承,直到永远!

历史文章回顾

老烟|我看灵山

老烟|盛满温馨的老屋

老烟|乡土:家乡的麻子粿

老烟|写给70后这些累了的男人

(0)

相关推荐

  • 《记住乡愁》第七季 20210208 第二十六集 苏州——悠悠水城 玲珑姑苏(上)

    更新时间:2021-02-08 23:50 来源:央视网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如果可以用声音来代表一座城,评弹一定是苏州的代表,浅吟低唱的吴侬软语软糯细腻,千年未变的中原古音如流水般在一条条 ...

  • 朱熹《岳麓书院学规》

    . 朱熹<岳麓书院学规> .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名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日讲经书 ...

  • 明一统志卷五十

    饶州府[东至浙江衢州府开化县界三百七十里西至南康府都昌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抚州府临川县界二][百里北至直池州府建徳县界一百七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一千五百八十里至京师五千二十五里粮二十一万三千石零] 建置沿 ...

  • 千秋梁厝千秋业(上)

    燕山脚下,闽江之滨.凭借着自隋唐以降的古迹遗存与厚重的人文积淀,梁厝村似一道显著的文化地标,伫立于白龙江与乌龙江交汇的冲积平原之上,安静且醒目."史馆祠曹光州千古,茶洋石壁永里一祠" ...

  • 德兴三贤

    德兴三贤

  • 老烟:德兴暖水游记

    文学▕ 情感▕ 交流▕ 分享 古体散文 GUTISANWEN 德兴暖水游记 文/老烟 视频/老烟 图片来源网络 今世之人,每憾今世之况!夫璃瓦.夫霓虹.夫豪宅华车,若樊篱天堑,拒人千里:若纸花胭粉,尽 ...

  • 老烟:长满故事的德兴暖水

    茧庐织字 jianlu2188 老烟图文影像工作室 各类文体写作,图片.视频的摄制与发布 电话:15979382188  微信:zjx5172119 作茧为庐,吐字 敬请关注,期待分享 随侃 长满故事 ...

  • 老烟|德兴,用坚守收获的风景

    2017年8月29日星期二第38期 相由心生,这是佛家的说法.旅行,却也颇有几分这般意思的.很多时候,我们去了某一心仪许久的地方,结果,却心生懊悔,觉得一无所获.相反,有时,我们又去了一些在人们眼里很 ...

  • #张学友 #老唱片 #车载u盘 又是一首扎心的歌……张学友1995年《离开以后》

    #张学友 #老唱片 #车载u盘 又是一首扎心的歌……张学友1995年《离开以后》

  • “风微烟满路,云渺水连天”——一首好律诗,要注意整体风格统一

    大家好.今天就不唠嗑了,因为私信箱积压严重,随意拿几首诗作看一下,尽我所能地给大家做个回复. 暮雨怀乡 暮雨长林远, 愁怀向故园. 风微烟满路, 云渺水连天. 浊酒早停杯, 音书又越年. 乡心何所寄, ...

  • 老烟|去德兴石头村,为心灵注一泓清泉

    2017年8月16日星期三 第30期 有时我们会十分迫切地想逃离城市.尾气.噪杂.竞争.闭塞.抑郁--这些,就是我们着急逃离城市的主要理由.比如现在,我就在为电脑上那很多已经命了题,但却没有办法落笔的 ...

  • 老迟到 || 母子同行逛古城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老迟到,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爱生活爱旅行,走过千山万水,珍惜行履年华,闲暇码文字,回味照初心.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和微刊平台. 母子同行逛古城 潍荣高速修在家门 ...

  • 【广州诗刊】No.11770期H版||《老来梦思 诗词组六首》 作者:上海戚哥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蒲辅周:屡用屡效十首验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1. 外用寒湿积聚方 组成:乌头一两,干姜.良姜.白胡椒.北细辛.肉桂.丁香各五钱.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用一匙,加白面一匙,和匀,用生姜.葱白,煎取汁,调成膏状,摊于布上,贴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