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孩子性格内向而苦恼?父母需要这么做

你是否有这样的烦恼,同事家的娃大方勇敢,在学校里担任班干部,常活跃在各种活动中,家长会上,也总是老师口中夸奖的对象;再看看自己家的娃,安安静静,学习虽然在班级名列前茅,但一个班干部没落着,还不爱主动表现自己。在外人面前,有时竟还要腼腆得要躲在自己身后。

孩子这么内向的性格,以后怎么与这些机灵的孩子竞争?面对机会,怎么去争取?想到这些问题,心态再平和的父母也不得不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忧心不已,希望能彻底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结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受父母喜欢,性格也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那么,内向的性格可改吗?如何改变呢?

其实,心理学对人的性格已经做了不少研究。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心理学家对人格特点做了性格与气质这两种划分。气质指我们思维的灵活性,情感产生的快慢强弱,情绪的稳定以及转换的速度。例如,有的孩子安安静静,行动不够灵活,总是看起来不紧不慢的;相反,有的孩子看起来精力十足,行动风风火火,但常粗心,犯小错误;这些都是孩子们神经系统发展带来的特点,是先天赋予孩子们的财富,无法被环境改变。

而性格是后天培养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者的引导改变的。但无论养成什么样的性格,都抹不掉气质带给一个人的影响。例如同样是勤奋的孩子,有的孩子情绪感受性高,容易被感动,有的孩子则相对心思大条些。另外,根据荣格的理论,每人的性格都处于内向——外向这两个维度之间,很少有人是完全的外向性格,同理,也鲜有人处于极端的内向这一端。

外向和内向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呢?其实,内向与外向的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投入的方向不同,当孩子常关注自己内心世界,好沉思、性格谨慎,喜欢自己单独呆着,这类孩子拥有的就是内向性格。内向者的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更高,喜欢安静有序的生活,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生活中,许多安静的孩子喜欢深入地思考,享受专注解题的乐趣。相反,当孩子喜欢关注外部世界,活泼、情感外露、爱交际,他们就是外向者性格。外向者擅长人际交往,更容易把握表达自己的机会。

由此可见,每种性格都有优势,性格从本质上说不能完全改变,但可以通过教育改善。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内向的孩子更好地发展呢?

1.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礼物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术业有专攻”,古往今来,像达芬奇一样真正的通才很少,多数伟人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成就。无独有偶,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了智力的多元理论,他认为每个人擅长的智力优势是不同的,如文学大师钱钟书语言智力突出,考清华时,数学成绩只有二十几分,但一生却掌握了七门语言;数学家华罗庚数学逻辑思维占明显的优势,只有中学毕业证书,却研究出了堆垒素数,成为公认的世界数学家。可以说,每个孩子拥有的性格不同,父母如果能引导孩子发挥出性格所长,将造就孩子自己的人生之路。如爱钻研的,也许能成为理论方面的探索者,爱交际的,在个人人际与国际人际间可做的工作更多。

2.摘掉孩子身上的标签

《地球上的星星》里,尼桑老师说了一则这样的故事:在一座群岛上,人们为了开拓耕地,决定毁坏森林。可他们不用斧头砍树,而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对着树咒骂。猜猜发生了什么?几天后,这些树就死了。这则故事虽显神幻,但它正揭示了一种不可忽略的心理效应——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们会使自己的行为与这种标签相一致。在生活中,当我们给孩子贴上“内向”“不爱说话”“胆小”的标签时,会发现孩子在活动中越来越不敢参与。他们已将身边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内化为对自身的评价,那么在别人眼中胆小的自己,又怎么有勇气去挑战呢?身为父母,拒绝在外人面前强调孩子“内向”“不爱说话”等负面标签,孩子才有信心提升自己。

3.利用积极的预言期望效应

仅摘掉负面的标签,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来说,是不充分的。作为教育者,利用罗森塔尔的预言期望效应,有利于塑造孩子更积极的性格。这项心理效应是在学校实验中发现的,在同一个班级,研究者告诉老师,一些孩子的智商测验得分很高,在学业上十分有潜力。同时,也表明另一些孩子智商不高,发展会有困难。其实,研究者只是随意地对孩子进行了分类,而不是依据真实的智商测验分数。通过几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者惊讶地发现,曾被认为有潜力的学生,真的在学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被认为发展有困难的学生,真的如预言所料,学业上遇到失败。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真诚地表扬孩子取得的进步,比如由心地称赞他们敢于表达了,更自信展示自己了等等,孩子受到鼓舞,对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将会更自信。

4.锻炼技巧,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其实,每个孩子都爱表达,只是方式不同。外向的孩子喜欢口头表达,内向的孩子对口头交际不自信,他们更倾向于用书面方式。通常,内向的孩子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说错话,容易害羞紧张,如果在家里,父母帮助孩子多练习演讲、口头故事,让孩子养成口部的肌肉记忆,孩子在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则会更放松镇定。在多次练习后,如果有机会,父母应当鼓励孩子为一次正式演讲做充足的准备,只要孩子们获得了一次成功,他们便会建立极大的成就感,并且对自己不擅长演讲的观点进行自我反驳,以建立更加积极的自我评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