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哥雷语】2018,我的公益新主张

 有一种力量,叫公益的力量。

什么是公益?

度娘说:公益是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在这里,做好事、行善举是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价值判断;行动的结果是向非特定的社会成员提供公益产品。

很专业的解释,也很拗口,我没怎么看懂。

我理解的公益是这样的:

第一条,损人不利己的事儿一定不能做,做了就是傻瓜。

第二条,损人利己的事儿也不要做,做了就是有违天理。

第三条,不损人且利己的事儿随便做,做了就是多劳多得。

第四条,损己利人的事儿掂量着做,做之前得考虑自己的承受力和利益相关方的感受。

第五条,不损己且利人的事儿(包含利己利人的事儿)多多去做,做了肯定心情愉悦。

以上第四条第五条可以算得上是公益。

参照这个标准,自己偶尔会是个傻瓜,基本上不违背天理,后面两条也只是偶尔为之,有一些小小的举动,做不到勉力为之,因而还算不上一个公益人士。

  2018,在走向公益的道路上,要有一些变化。

一是要将一个人的公益行动升级。这个容易,自己努力做就可以了。

二是不再追求独善其身,要带着一群人走上公益之路。这个不易,需要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支持,不是几个人,也不是几十个人,而是几百人,几千人。

初步确定三个努力的领域。

第一个领域是跑步。有两个方面。

独善其身方面,将有速度追求的跑步改变为健身跑,或许偶尔会追求最远距离的突破以挑战自我,比如继续挑战12小时100公里,前提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引领他人方面,主攻的战场就是工大健跑团。

工大健跑团的宗旨必须是成己达人。

首先要成己。成己是指通过跑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至于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达成10公里、半马,乃至全马,都是跑步路上顺便摘的果子,不能作为成己方面的目标。

其次要达人,力所能及地影响身边的人。达人需要一定的付出,主要是时间和精力,得考虑自己的能力和精力,跑步毕竟是副业,达人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工作,影响家庭的和谐。

先说带上家人跑步,这个很难,正如我在《暴走于跑团年会之间》中说的,家人爱你支持你跑步与家人跟上你而支持你跑步是两种境界,达成后者,跑步方能无后顾之忧。

再说影响身边的同事。这个较难,虽有强身健体养心性的需求在,但困于两点:一是知识分子的面子问题,如果一个跑的快的人一群跑的欢动员他跑步 ,他必然会想,跟着你们跑,定会笑话我跑得慢,跑得距离短,多没面子?!岂不知,关心你的人,只会鼓励与动员你,怎会笑话你?不关心你的人,你的快与慢,关他什么事,哪有心思去笑话你?2017年,我们有5位在职职工离世,千分之三!在健康与生存的危机面前,知识分子的面子一文不值!二是对跑步的认知问题。你听说的,跑步伤膝盖,跑步伤心脏,别跑了,都有人在马拉松赛场跑死了!你却没看到,这是偶发的事实,而非绝大多数的现象。岂能因噎废食?健跑团成立不到一年,见证了校长的血液指标归于正常,见证了敬佐的血糖降低至正常,见证了繁哥越来越帅,见证了娄峰睡得越来越香,更见证了一群人奔跑欢唱。哪里见得,伤了谁的膝盖?坏了谁的心脏?

  最后必然要影响学生。这个最难。90后,90后后,受困于王者,羁绊于宿舍。1毛钱红包可以换个点赞,百元福利却视而不见。如井底之蛙,一块石头扔下,都懒得跳起来看看。怎么办?只有更多的人扔下石头,让他少费些力气,踩着石头就能出来看看真正的广阔的蓝天。

教书育人,既在讲台之上,又在举手“踏”足之间。

2018,工大健跑团的目标:

教师军团,发动250到300人参与经常性的跑步锻炼,在健身的基础上,争取在跑步成绩方面有所突破,参与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对外交流,进而通过跑步文化的创创新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生军团,希望能带动起3000到5000名学生能够经常性的跑起来,且能够达到七公里以上的跑步距离。让“善跑”成为齐鲁工业大学学生的一个标签,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的品牌特色。

达成以上目标,需要开展10余场活动和赛事。从年初到岁尾,有主题,不间断。

这会带来一个副产品。就是可以通过举办跑步活动引入社会资源,特别是与学校联系紧密的企业资源,将企业文化通过跑步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跑团得利益用于办活动给会员谋福利,企业被宣传为学生所认知,甚至自己的产品占领师生市场。为双赢。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跑团,一流跑团助力一流大学。这是健跑团的2020年要达成的目标。

然而想易行难,需要管理团队为之奔走呐喊,需要众人拾柴,加瓦添砖。

唯有一起加油,为了奋斗着的幸福,挽起裤腿使劲儿跑,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二个领域是无偿献血。

个人方面,不再捐献全血,争取每2-3周献一次血小板,全年20次左右。这个其实是利己利人的举动,机采血小板对人体影响微乎其微,而且还有促进作用。将来万一遭遇不幸能够用到,对于个人对于家人都是高价值的储备。九年前我母亲离世前,肝脏破裂大出血,抢救用了不少的血,我当时不在她身边,但或许就是我捐献过的血在努力地挽救她的生命,虽未成功,至少自我内心寻了些慰藉。后来还到血液中心报销了不少费用,于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补贴。

  团体方面,主攻的方向是推动大学城机采血小板中心的工作。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提高采集数量。目前,在我的倡议下,已经发起了一支接近30人的机采血小板的志愿队伍。这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将在老师、学生(包括其他大学的)和长清跑友中进一步的发动,希望能够形成一支200人左右的稳定的志愿捐献血小板的队伍,基本满足大学城机采血小板中心的采集需要。二是发动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组建一支相对稳定而又不断更新的师生服务队伍,满足这个采集点日常运行的需要,一方面减轻血液中心人员不足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锻炼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公益的力量,从而培养他们“明道”的特质,而这支队伍也会成为献血队伍的有益补充。

  通过捐献血小板,还会有一项副产品可以助力自己另外的公益梦想,可以算是第三个公益领域,就是参与社会救助。

  每捐献两个单位血小板(一次)血液中心会给200元交通补贴,如果全年能坚持20次左右,能够拿到3000到4000元以上的补贴,可以将这些钱全部用到资助那些需要的人或事儿上,再加上个人挣点儿什么监考巡考补贴公益讲座酬金什么的,即便不动用家庭资产,也能达到5000元以上的公益救助能力。何况家人也都能积极参与去做一些公益捐助。

这是我们的板友组织,欢迎加入。

第三个领域是环保。对于个人而言,能改进的地方也没有多少。无非就是少开车,节约用电,节约用水。

更应该去做的的是能带着其他的人做环保。这个主攻的方向就是通选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程已经经营了十来年了,有了自己的套路,也很见了成效。去年上半年的那期做的应该是最成功的,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前,还举办了课程的总结晚会。应该说,不管是在教师群体,还是学生群体,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今年至少是要把课程坚持下来,即便不能超越,也要坚持原有的固定的一些项目。因为选课的变化的原因,课程减少了八个学时。有这个载体就好,减少半个小时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至于太大。

正好课程是需要课程组较大的精力投入的,这半年难保有这么大的精力投入。但很多东西都已经有了成型的套路,也许需要吸收新鲜的血液加入了。

上半年还是计划开四个班,720人的。课程开始之前会做一些动员,这还需要把握一个度。毕竟学生们是不愿意费劲去费劲的课呢。但不费劲,怎么会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只有参与进来才可能有收获,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儿。

希望能如期开课,顺利进行。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学生的理解和共鸣。

  2018,改变很难,更难的是下定改变的决心。

2018,认真做吧,别畏难,人在做,天在看。

今天是学雷锋日。重新翻出这篇帖子。也是表明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更多人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