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脂肪肝甲状腺肿大

​患者:男,年龄:58,2009年3月来诊,病情概况:左腮腺肿物1年10个月,腮腺肿物经穿刺病理诊断,为弥漫性肉芽肿,B超:双颈淋巴结肿大。现症见:颈部不适,活动时加重,近日时胃脘及胁肋部作胀,二便调,无发热,现有血脂高及重度脂肪肝,眠稍差。脉沉细,舌淡红,齿迹,中裂黄苔。辨证痰瘀互结,脾肾不足,治以化痰祛瘀,健脾补肾。处方:熟地12g、山萸肉12g、山药10g、丹皮12g、茯苓10g、泽泻12g、茵陈15g、草决明15g、生黄芪30g、太子参30g、党参15g、半枝莲15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鸡血藤30g、焦三仙30g、内金10g、砂仁10g、炒枣仁30g,30付,患者腮腺肿物经穿刺诊断,为弥漫性肉芽肿,是良性肿瘤,未作放、化疗。郁老在此例患者治疗中,认为患者虽为良性肿瘤,但这种肿瘤有恶性生长方式,要及时治疗,抓住疾病进展不快的特点,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缓图之。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但又看到患者有高脂血症及重度脂肪肝,故加茵陈、草决明利湿清热降脂;以半枝莲、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解毒抗肿瘤;生黄芪、太子参、党参补气;以炒枣仁安神改善睡眠;焦三仙、内金、砂仁和胃促进食欲。经治2年,近查生化,提示高脂血症消失,B超提示:肿大淋巴结消失,脂肪肝转为轻度。

用补肾济阴的六味地黄汤为主,结合抗肿瘤的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中草药以消肿散结;方中用草决明、茵陈与六味地黄汤中之泽泻,为郁仁存教授常用的消脂方,在临床治疗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屡获疗效。患者经过1年左右的治疗,颈部肿瘤完全消失,高脂血症经生化检测正常,脂肪肝有明显减轻。

高脂血症常出现在肿瘤患者身上有多种原因,一些肿瘤患者病后康复期进食增多,膏脂厚味使血脂升高,另外许多患者为中老年,中年以后患者均有脂质代谢异常,多合并有高脂血症,并非肿瘤引起。

临证中发现中年以上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内分泌治疗用药引起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出现。这两种病症虽然对患者没有短期的危害,但从长期看,会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而且对于血管的影响比较大,影响血液的流速,进而对全身产生影响。高脂血症的好转可以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从而对患者的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有所帮助,并对于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经常看到高脂血症的患者,以乳癌、肺癌患者为多,疾病多处于恢复期,患者一般身体情况好,在治疗中以清浊祛湿为法,加强疏肝理气之力,可应用厚朴、厚朴花、茵陈、大腹皮、莱菔子、川楝子等,合并应用芳香化湿的藿香、佩兰、白豆蔻、生薏米等治疗,以及可加用白芍、木瓜、五味子以柔肝、和肝,使肝气条达,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有明显的作用。

本文节选自2015年11月下半刊《首都食品与医药》之《传统中医治疗肿瘤合并高脂血症经验总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