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派出留学生,是德意志统一时,要是早点会如何?
说到1945年之前的德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二战那个疯狂至极的德国。这一时期的德国,有时也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有第三自然就有第二,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那个德国,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存在时间较短,从1933年至1945年,只有12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存在时间就比较长了,1871年建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灭亡,首尾47年。
德国的前身是普鲁士,说到普鲁士的对外战争,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普法战争,普鲁士与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那场大战。1870年,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日益强盛的普鲁士与老牌帝国法国的霸主(之一)争夺战。法国拿破仑三世要称霸欧洲,而普鲁士在四年前打败奥地利之后,让法国明显感受到了威胁。
1870年,法国向正等着鱼下锅的普鲁士宣战。法国显然轻视了士气高昂的普鲁士人,法国在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输相非常难看。到了1871年初,法国处处被动,没多久就撑不下去了,垂头丧气地和普鲁士签订了投降条约,赔了2亿法郎。
1871年对法国和普鲁士来说,都是极具历史的一年。因为惨败,法国向普鲁士输送了太多的利益,这激怒了无数以法国历史和现实自豪的法国人。早在1870年9月,普鲁士大军就包围了巴黎,加上法国社会长久以来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穷人的生存日益艰难。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成立,但巴黎公社只存在了两个月,5月28日就被各方势力给打下去了。
而对普鲁士来说,这一年同样值得记念。因为在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不但获得了巨额利益,同时还促进了北德意志和南德意志几个邦国的统一。1871年的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摇身一变,“升级”成了德意志皇帝。但让法国人感觉到屈辱的是,威廉一世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的地方,正是法国人为之骄傲的凡尔赛宫。就比如金朝皇帝灭北宋后,在北宋的东京皇宫称帝,让南宋伏首称臣,南宋岂能不觉得屈辱?
图-德国在西太平洋
1871年之后,德国迅速成为欧洲的顶级强国,开始和英法等国争夺地盘,德国是后发强国,依然在世界各地掠夺了一些地盘,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做出了“贡献”。
图-德国在非洲
1871年,在与欧洲相距遥远的中国,都发生了哪些事呢?这一年,是清穆宗载淳同治十年。此时的清朝还处在两宫皇太后(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的统治中,同治帝只不过是傀儡。按年龄,此时的同治帝已经十六岁了,早就该亲政了。但同治帝的亲生母亲慈禧对权力极度迷恋,一心想当清朝的武则天,对同治帝亲政一事一拖再拖。同治十年时,同治帝亲政的事,看上去还是遥遥无期。第二年,也就是1872年,在各方的压力下,慈禧才不得不同意让儿子亲政,虽然清朝的实权还操纵在她手上。
1871年的中国,发生了一个在当时和现在都不太引人注意的事情。先说一个人,他叫容闳,有些朋友可能知道这个人,他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留学美国的学生,生于1828年。容闳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工业化而奔赴,我国第一个现代机器厂的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建立,其中就有容闳的贡献。容闳经历四方,他认为中国要强大,必须要向先进国家学习。美国在当时的国势蒸蒸日上,容闳认为清朝应该派幼年学生去美国留学,师其长技。
1871年的8月,在容闳的努力下,成立了幼童出洋肄业局。早在1868年,容闳就有了这个计划,四年中每年向美国派30名学生。这个计划在1870年得到了清朝的批准,1871年,容闳在上海招了很多学生,直到1872年8月,一批学生才在熟悉美国的容闳的率领下,漂洋过海,历经风雨雷电的洗礼,才泛海到了美国。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你一定熟悉,他叫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容闳招的这批学生,都是贫寒家庭子弟,甚至都没有完全招满员。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很多家庭把赴美留学看成了去美国当“猪仔”,没有好前途。人数实在凑不够,容闳跑到英国治下的香港寻找愿意送孩子留洋的家长,还劝说自己的广东亲戚送孩子留学。
容闳的这次开国门以迎新风之举,为相对封闭保守两千多年的旧中国,推开了一扇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的窗口。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朝的对外开放,或许就始于1871年。这时候已经是晚清了,要是清朝早点派出留学生,打开国门,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