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品经理如何快速成为疾病领域“专家”?

 专栏作者/安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卧底医药公司市场部。

对于一个药品来说,医学药理特性是这个产品的根本属性,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对于产品在疾病领域的应用知之甚少的话,那么这样的市场营销就是流于形式没有内容的营销;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对于药品的临床运用没有深刻理解的话,那么这样的一个产品推广就失去了灵魂,没有突破创新的可能。

问题是很多产品经理并非学医学药出身,如何建立起产品的医药体系呢?很简单:高效学习!

1

以下是我总结的关于快速了解一个疾病领域的四大步骤:

1、接触到产品之后,首先仔仔细细阅读说明书。适应症、用法用量、作用机制、不良反应都要把它背下来,说明书是产品最大的宝藏

2、找出该疾病领域的最新指南,欧洲美国的指南代表了全球最高水平,中国的指南代表了符合当下国情的疾病诊治水平,我们的推广要做到立足于中国并以最高水准为目标。

3、查阅指南后面的参考文献进行选择阅读。指南是根据最新的权威文献和临床数据进展来制定的,所以了解了这些文献就能了解该领域不同侧面的发展。

4、要了解一个领域里有哪些专家,一是查该领域中华医学会分会的组成成员,另外也可以通过查看该领域中华牌杂志的编委会成员了解,还可以看该领域的指南共识的制定成员有哪些,那么基本上对于国内该领域专家已经能够有个整体认知了。

如果能做到以上4点,相信对于这个领域的了解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

2

下面,我们再来梳理下某一个疾病的各方面。

按照中国指南的结构来看,疾病通常包括流行病学、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预后康复和预防几个方面。

而对产品经理来说,多数时候最关注的都是治疗这一块,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略其他部分,它们是一个疾病的天然组成部分,市场推广的方向和内容可以从每一个部分内里得到灵感。

|流行病学

患病率、发病率等数据告诉大家的是病人容量。举个天真的例子,如果你能打败所有竞争品、科普所有患者去看病、教育所有医生都用你推荐的治疗方案,那么这些病人都是你的!算一算这巨大的市场容量。

所以,这是终极目标,我们所有奋斗的目标就是将实际运用产品治疗的人数无限贴近患病人数。至于怎么贴近,那就靠功力啦!

|发病机制

这是所有疾病发展、治疗方案的根源,因此需要产品经理深刻的理解。这会帮助产品经理明白疾病为什么会产生临床上千奇百怪的症状、为什么疾病呈现出特定的转归;另外一方面,理解了发病机制就能理解各个不同药物的作用位点和机制,也就可以评价各作用机制的优劣,这对于差异化推广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这部分的理解需要生理生化的底子,但相信我,搞懂了这一部分,对于疾病的理解将会如行云流水。

|临床表现

这个似乎不用多说,市场部经常在做的患者画像就是将诊断运用到推广当中,这个画像越容易被医生理解、识别,那么它对于推广的作用就越大。

这对需要做科普的产品有更高的要求,即让一个完全不懂医学的老百姓懂你说的话。这时把医学术语通俗化的能力非常重要,比如说消化科常说的“里急后重”,该怎么说能让患者明白呢?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很容易,那就是多和医生交流,尤其是长期一线的那种医生,他们最明白患者的表达习惯。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的发展日新月异,有的时候一个诊断新技术能为产品带来机遇,比如说基因检测对于靶向治疗药物;有的诊断技术则会为一个产品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说对感染致病菌的精准检测会为抗生素经验性推广带来巨大的压力。

所以当检测有益于推广时,我们要宣传检测技术的优势;当检测局限了产品推广时,我们要研究这个检测技术的不足。

比如流感,医院里常用的检测方式是鼻咽拭子胶体金检测,可由于标本采样和操作技术的原因,实际上检测的准确率只有30%左右,但依靠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史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却高达77%。

所以要让临床医生知道某个检测方式有局限性,那前提就是我们得了解研究各个检测方式。

|鉴别诊断

不同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是完全不同的,熟悉并了解一个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医生的思维模式。近几年来内科药物经常会做一些病例比赛,有些比赛的设置会特别考验医生的临床思维,有的干脆就叫做临床思维大赛,这样的设置就特别贴近临床。

同时了解鉴别诊断的病种,也会避免在制作推广资料的时候描述不严谨、不准确。

|并发症

不要忽略并发症!因为很多疾病的严重危害不在于疾病本身,而在于疾病所引起的复杂并发症。

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他们的危险在于会引起心梗、脑出血、中风等凶险并发症,小小的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可能会带来慢性鼻炎、风湿性心脏病这些长期困扰患者的后果,若能将这些厉害关系陈述给医生,会让医生更容易接受有效的治疗理念。

|治疗

这是各大医药公司攻守的重中之重!疾病指南/共识中治疗方案推荐的先后顺序都会引起医药市场上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医学的严谨性,指南和共识不会因为单纯的商业因素就作出不合理推荐。

所以我们要理解各种治疗方案背后的机制和社会环境因素,同时要关注领域内治疗的全球最新发展及与业内专家保持交流,以了解到医生真实的想法和顾虑,并通过最新文献和临床试验、治疗技术来协助医生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预后和预防

中华文明对于疾病最好的处理方式在于“治未病”,但不得不说,中国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距离良好的疾病预防和康复还差很远。但差距就是机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很多先识之士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落实在医药推广上,我们可以先了解国外某个疾病的预防措施,如果采用了有效的药物、设备仪器甚至服务,那么是不是可以借鉴在我们的产品线上?同理在疾病治疗后的康复方面也是一样的。

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只是患者在医院的身份,当他们回到各自生活中去的时候需要面对真实的疾病场景,那么帮助患者更好的生活就是很好的创新方向。

目前已经有随身监测血糖的设备,最近新闻上还报道国外一家器械公司研发了外形类似腕表的血压监测仪,这就解决了患者真实生活需求的案例,可以带来疾病上下游的拓展,同时也能实现一个产品经理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医药产品经理如何快速成为疾病的“专家”的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也是通过和临床专家的沟通,通过关注检测、预防、疾病院内管理来进行新的推广内容和主题经验的。因此我觉得产品经理应该从整个疾病的过程、从全球发展的视角来理解手中的产品,唯有如此才不怕没创新,没突破。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的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我们的价值观:允许别人不一样,允许自己不一样。
《区域产品经理研修班》
论优秀产品经理的养成“套路”
点击图片→扫码了解详情

戳原文了解更多课程

头已秃,点在看求生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