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柱民俗专栏 | 九月重阳话重阳

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是岁时节令中的重阳节。

  我国古代崇尚阴阳学说,在数字方面,单数是阳,双数是阴。 “九”是单数,是阳数极限;九月九日有两个阳数极限,双阳重合,故叫重阳,也叫重九。双阳重合是个长久数,阳阴学说把它看作是人的长寿象征,因此重阳节又叫长寿节。

  古时,在重阳长寿节,朝廷对长寿老人有钦赐粟帛之类赠礼,以示朝廷对老人的尊重。清朝时候,逢重阳节,由知县代表朝廷向长寿老人赠送粟帛,并赐以一块写有“钦赐粟帛”的匾额,此种匾额,宁海各地尚有保存。浙江省把九月九日法定为“老年节”,推陈出新,体现了敬老精神,弘扬了民俗好传统。

重阳节风俗的来历

  重阳、重九,富含哲理名称,历代文人留下不少节日诗文。

  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把重九与爱菊并列。

  杜甫《九日》诗中“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句,为了应节,应登高习俗,杜老抱病也要挣起来登一登江上台。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更脍炙人口。诗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王维在十九岁时写的重阳节日诗,诗中充满他乡游子节日思亲之情,同时反映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诸般民俗活动情景。人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节日风情如画。

  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民俗活动,在南北朝时代就很盛行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着一则东汉道家费长房与他的门徒桓景关于重阳节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消灾的仙话传说,传说揭示这三项节日习俗的来历。

原文如下:

  “汝南(属河南)桓景随费长房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重阳节风俗

插茱萸

  先说说茱萸。茱萸是中药的一种温性补肾药,属果木类植物科。入药取其果实,果实生绿熟红,长椭圆形,中有种子二枚,重九之时正是茱萸果实红熟时候。

  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茱萸有药用、食用两种:“吴茱、食茱乃一类二种。茱萸取吴地者入药,故名吴茱萸;欓子则形味似茱萸,惟可食用,故名食茱萸也。”

  茱萸作为趋吉避凶之物,早在晋周处的《凤土记》中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俗于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

  古时,重九约伴登高,佩戴茱萸,称茱萸会,重九亦称茱萸节。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指的就是茱萸会。

  宋代诗人张谔《九日宴》诗句:“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更进一步描述那登高茱萸宴会的情趣。

  宋代诗人郭震《秋歌》诗句:“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写节日习俗对于茱萸与菊花酒是不可或缺的,有辟恶祈福作用。

  可见,茱萸在重九节日中辟恶作用之大,无怪王维有“遍插茱萸”之说了。

登高

  其次,说说登高。重阳登高来自《续齐谐记》费长房叫其门徒桓景重阳登高避祸传说,开始是一种趋吉避凶活动,后来演变为个人或群体的重阳节登高的节日娱乐习俗。登高饮酒,欢度佳节,重阳又称登高节。

  重阳佳节,秋高气爽,登山远眺,使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据说东晋时有一位将军叫孟嘉,重阳登高时被山景迷住,连帽子被风吹落也不知道,一时传为佳话。后人从孟嘉登高落帽故事发挥,把重阳登高的代称叫做“风落帽”或“风吹帽”。

  李白、杜甫对这一代称还作过诗。李白:“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杜甫:“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重阳节吃重阳糕,北宋时就已普遍流行。宁海在重阳节,用粳米粉制成糕,叫做“阳糕”,含“重阳登高”意义,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

饮菊花酒

  再说说菊花酒。菊花可入药,中医用来治风热,明目解毒,调和四肢。重阳登高,喝点菊花酒,有辅助登山活动,起健身作用,很合医理。汉代刘歆《西京杂记》有关菊花酒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既写了制酒方法,又写了预制过程。说明重阳节喝的菊花酒是隔年陈酒。

  重阳节折菊枝、插菊花,是又一习俗。晚唐诗人牡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句:“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在寄情于菊中展示“插菊花”习俗。

  菊花历来被喻为风骨高洁之花,称为君子之花,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时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菊花风骨写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与陶家连在一起。

  唐诗人元稹《菊花》诗是咏菊佳作。诗曰:“秋丛绕舍似陶家,边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此花开后更无花”,令人无限留恋,无限爱菊,无边遐想。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一首词,咏重阳及菊花之作,被誉为艺术技巧高人一等。《醉花阴》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香料)消金兽(兽形的铜香炉)。佳节又重阳,玉枕(瓷枕)纱厨(纱帐),半夜凉初透。  东篱(指种菊地方)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捲西风,人比黄花瘦。

  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撰稿:叶柱

□ 图片:来源网络

□ 编辑:天明小子

□ 审核:白溪钓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您对“乡土宁海”公众号的支持。“宁波东胜”赞助的“乡土宁海”是公益事业。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

(0)

相关推荐

  • 重阳节的由来

    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这里和大家谈谈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和有关重阳的各种风俗趣事.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 重阳是魏晋以后才兴起的一个节日.在两汉以前,中国人只有春秋两次 ...

  • 文史知识 | 王永平:重阳登高与道教仙话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逢九,两阳相重,名曰"重阳",又称"重九"."双九",或"九九重阳".魏文帝曹 ...

  • 今又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 中華傳統節日詩話15:重陽 文|李全修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月.日都是九,古代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九是陽數,故名為重陽 ...

  • 【第223期】群英荟萃 | 落帽由闲风扫雪,诗囊解放鹤飞天

    重 阳 戊戌重阳 金刚峰 诗网重阳佳句飞, 方知此寿已称稀. 忘它秋日登高事, 佯作青春玩手机. 重阳节 蓝色梦中雨 金风吹紫箫,枫色满山娇. 念往茱萸瘦,登高银汉遥. 松溪弹旧曲,竹笛乱秋潮. 漫酌 ...

  • 叶柱民俗专栏 | 年末岁尾话冬至

    长尽夏至,短尽冬至 关于冬至你知道多少 冬至居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十二位,属节气中的中气.冬至不提前也不超过农历十一月份,但可以是在农历十一月份的月头,或月中,或月尾. 宁海预测冬天寒冷程度就以冬至处于何 ...

  • 叶柱民俗专栏 | 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小年夜送灶与接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晚上, 民俗认定是灶神上天时刻, 要进行祭灶.送灶活动. 宁海叫灶神为灶山菩萨, 奉为一家之主. 灶神终年坐在灶头上, 只在十二月廿三日有公事, 灶神上天. 灶神上天是向玉皇大帝汇报工 ...

  • 叶柱民俗专栏 | 腊八不只是有腊八粥,这些腊八风俗你一定要知道

    今天就是腊八节,现在人们都喜欢把食物作为节日的标志,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说起腊八,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腊八粥,但传统节日并不仅仅只有美食,还有很多风俗习惯哦. 腊者,接也,新旧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

  • 叶柱民俗专栏 | 八月十六度中秋

    天下八月十五中秋节. 宁海八月十六度中秋. 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 说法有三 ▼ ▼ ▼ 宁海说 传说张士诚发出的"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月饼信息,到了宁海已经是八月十六了,宁海是在 ...

  • 叶柱民俗专栏 | 八月初三,宁海人为什么要请灶司菩萨?

    农历八月初三日是民俗神灶神生日.灶神有多种称法,在宁海,书面语称灶神.东厨司命:口语称灶王爷.灶君菩萨.灶司菩萨.灶山菩萨. 宁海把灶上烟柜通向烟囱这一带范围叫灶山头,在横的烟柜通向直的烟囱的转折处, ...

  • 叶柱民俗专栏 | 农历七月三十日晚上为什么宁海家家户户在地上插香?

    农历七月三十日(小月廿九日)是佛教地藏菩萨成道日,宁海民俗叫作地藏菩萨开眼日. 地藏菩萨在安徽九华山成道,是中国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之一.其他三尊菩萨是: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浙江普陀 ...

  • 叶柱民俗专栏 | 集儒、释、道三家教义为一体的“七月半”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中元节的由来 在岁时元宵节一 ...

  • 九月初九话重阳

    九月初九话重阳

  • 《攀讲》进校园 重阳话民俗

    CHONG YANG 重 2020.10.25 阳 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的节日.因<易经>中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