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怀 | 《宁海古戏台》序

做戏与看戏

浙江是个好地方,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经济文化发达,文物就多,而且爱护保护文物的人也就多。

东海之滨的宁海县,在浙江省算起来,不很大,不很富,也不很强,但是它竟保存下来了明清两代的古戏台一百几十座。保存下来的戏台都是造在庙宇和祠堂里的,除了城隍庙,这些庙宇和祠堂都在农村,近几十年来,农村经历过剧烈的变化甚至摧残,竟还有这么多的庙宇和祠堂连同它们的戏台能保存下来,这说明,宁海人在那样疯狂的年代里,仍然珍爱着他们的文化财富。

这本书里写下的戏台,都是中国乡土社会里流传的庙宇戏台和祠堂戏台,没有广场戏台、水上戏台和小庙门前独立的小戏台,这大概是借庙宇和宗祠的庇护,它们的戏台比较容易幸存的缘故。

春节期间乡村古戏台演出

这种情况倒符合中国戏台发展的历史。关于正正经经的戏台的史料,最早见于北宋,那是庙宇戏台,基本定型;戏台造在庙宇大殿之前(南),面对大殿,中间隔个院子,普通人站在院子里看戏。院子两侧有厢楼,楼上是大户人家看戏的地方。演戏的日子,厢楼下摆满了小吃摊,热气腾腾,油香扑鼻。这个型制,历经一千多年,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从明代后半叶起,经朝廷开禁,全国到处掀起了兴建宗祠的热潮。拜祖宗和拜神道差不了多少,于是,比较成规模的宗祠大多仿照庙宇的型制,戏台也顺带成了宗祠的重要构成部分。不过,宗祠里院子两侧的厢房以单层的为多,建造厢楼的比较少。这大约是宗祠的群众性不如庙宇的缘故。

这样的庙宇和祠堂,分布在多半个中国,不论城乡。它们是乡土社会里最活跃的场所,台上传递着过去的记忆,台下生成着未来的记忆。村民们从戏剧学到历史学到伦理,唐宗宋祖、忠孝节义,这里是大课堂。

茶院乡柘浦村街边戏台

宁海的古戏台,我去看过几座,大格局还是很程式化的,但是那木作艺术和技术大大使我兴奋了一阵子。

庙宇和宗祠本来就是乡土环境中最壮观、最华丽的建筑,它们是一方匠师们最有代表性的杰作。

杰作总要把最好的一切放在人们最看得见的位置上,所以,对着观众的戏台正面是第一个下功夫的地方。它的比例要和谐,构图要完整,风格要翩翩有生气。宁海的匠师们大都做到了这些,那“如翚斯飞”的翼角多么灵巧,真的一扑簌就能飞起来的吧。或许更多的人会被戏台上方藻井的精巧、华丽甚至奇幻感动。最常见的叫“鸡笼顶”,半球形的,一周遭都有小木作的筋络循半径向圆心集中。最辉煌的叫“百鸟朝凤”,就是鸡笼顶向圆心集中的筋络朝同一个方向旋转着腾升上去,生气勃勃,永不止息。此外还有四边形、八边形的等等,也都十分玲珑精致。无论从艺术构思上还是从技术构造上看,藻井无疑都是精品。正是这些近乎炫耀的藻井,才能和民间表演艺术家火爆夸张的演出搭配。匠师们对炫耀毫不掩饰,他们竟把藻井做成双联的甚至三联的,从戏台上一直延伸到院坝里,把它覆盖,既统一了二者的空间,又卖弄了自己的才能。看得出他们洋洋得意的心态,观赏者就觉得过瘾。

梅林岙胡村胡氏宗祠古戏台

这本书的作者徐培良先生是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正是他,不怕承担重大的责任,尽心尽力为宁海的戏台申报了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可惜因为没有经验,怕保多了管不起来,只申报了一百几十座中的十座。不过,作为历史上形成的群体,接着拓展这个名单是完全可能的。我们不能让先人们世世代代创造的无比珍贵的艺术和技术成就,乡土建筑中极有生气、极有群众性的作品,再被冷落、再被遗弃。万一它们因为被冷落、被遗弃而致于毁灭,那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和耻辱!

徐培良、应可军先生写作这本书,是为这些戏台以及其它的历史文化遗产呼吁生存权。他们写得具体细致,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这本书很有学术价值。我上山下乡,从事乡土建筑研究二十年,“寂寞沙洲冷”,既了解他们的心迹,也知道他们的辛苦,为了争取这些宝贝以及遍于全国的类似的宝贝平平安安地保存下去,在相应的知识极其不足的情况下写了这些话,肤浅和隔膜,就请原谅了吧!

西店镇溪头村南保庙古戏台维修工程完工开台仪式

这篇短文写于7月7日,这是“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纪念日,正是这个“事变”,开始了我们国家和人民整整八年的灾难岁月。我作为这八年的亲历者,见到过多少同胞的牺牲和多少文物的毁灭,还有从此造成的国家民族发展的滞碍。

历史教训我们必须自强。只有经济的自强是不够的,还要有文化的自强。经济的落后比较容易赶上,要克服文化的落后就困难得多了,而文化的落后又必然会拉经济发展的后腿,这是眼前的事实教给我们的。文化的落后要靠创造去克服,作为国家民族创造力见证的文物,是创造新文化的重要助手,所以文物保护是文化建设的一个万不可缺的方面。文化建设靠的是一砖一瓦平平实实的积累,不能指望一鸣惊人的伟业。但愿我们大家都能知道,而且行动起来。

一市里岙村叶氏宗祠内老年活动

本文摘自《宁海古戏台》,徐培良、应可军著,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我国乡土建筑研究的倡导者。

摄影:徐境良

编辑:桑洲梧月

审核:白溪钓翁

(0)

相关推荐

  • 考略|金华市严店 祠堂与戏台

    图一:严店村<清湖严氏宗谱>(2011-4-9) 清同治甲戌年(1874年)重修的<清湖严氏宗谱>告诉我们,元末明初,严店村的始迁祖严正(1326-1401年)因为水患由睦州严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宁波宁海古戏台----城隍庙古戏台

    宁波宁海城隍庙古戏台位于浙江宁波宁海跃龙街道桃源南路218号.距花岙兵营遗址东北58.1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时,宁海城隍庙古戏台未开放. 宁波宁海城隍庙古戏台为单藻井戏台,始建于唐永昌 ...

  • 杨氏宗祠(红九军团驻地)

    习水.赤水游 贵州游侠 五.杨氏宗祠(红九军团驻地) 我的资料中从瀑布前行五公里的石门村一座"戏台",我们在村口询问,都不知道,最后得知是一座杨家祠堂,还是红九军团陈列馆.这座祠堂 ...

  • 浙江宁海“继序堂”郭氏宗祠

    整个建筑由门楼.南厢房.北厢房.戏台.正殿共五部分组成.正殿为单檐平房,硬山顶,面阔五开间.南.北厢房均为单檐楼房,硬山顶,面阔五开间,屋檐下装饰有狮子.凤凰.大象牛腿各一对,雕工精湛.门楼为单檐楼房 ...

  • 疾声呼吁:加强平和传统村落与宗祠的保护

    疾声呼吁:加强平和传统村落与宗祠的保护 黄 武 疆 霞山兴宗堂失盗事件 2017年12月24日上午打开微信,惊闻县级文保单位--霞寨镇寨里村"霞山兴宗堂"门前两只石鼓被盜.当地群众 ...

  • 应可军 | ​宁海古戏台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特色

    宁海古戏台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特色 文/应可军 宁海古戏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个"戏台"名分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以 ...

  • 泰山月 | ​樟树村的传说

    樟树村的传说 文/泰山月 樟树村位于宁海县北,村临海边,以孙.高.陈三姓为主要居民.海岸线很长,居民多以捕鱼为生,民风剽悍,体魄强健,威武雄壮.南宋宁海著名文士胡融的<土风志>载:&quo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34.流坑村古建筑群)

    140.流坑村古建筑群 流坑村赣派建筑群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占地面积3.61平方公里,村中现存各类赣派建筑遗址260处,其中明代19处,重要文物321件,包括高坪别墅.武当阁.环中公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宁波宁海古戏台----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

    宁波宁海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浙江宁波宁海梅林街道岙胡村.距宁海城隍庙古戏台北14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嘉庆二年,邑庠生胡元实(1729-1812)建造胡氏宗祠,号为"积庆堂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宁波宁海古戏台----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

    宁波宁海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浙江宁波宁海强蛟镇后舟.下洋两村之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海下蒲魏氏宗祠为二村共有,二村合称为下蒲.魏氏后裔于清康熙八年(1669)建大堂三间.道光年间扩建成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宁波宁海古戏台----崇兴庙古戏台

    宁波宁海崇兴庙古戏台位于浙江宁波宁海西店镇石家村与后溪村之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海崇兴庙为二村共有,石家.后溪同宗同姓,村民均姓石,为宋乾道问奉直大夫石羡问之后嗣.至康熙中期,石成窝(1 ...

  • 缑乡古韵丨摄影家眼中的宁海古戏台——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

    地理位置图 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全景 下蒲村位于强蛟镇的中心地带.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2003年2月公布为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宁海对外贸易已处于鼎盛时代.据& ...

  • 缑乡古韵 | 宁海古戏台,又被中央电视台盯上了

    宁 海古戏台不仅数量多,而且建筑风格独特,戏台包括主台.后台.看楼及藻井等要素,最令人叫绝的是藻井,民间也叫鸡笼顶,是古戏台顶部的圆形穹顶,一般评价一个戏台,只要看藻井便知一二.宁海三连贯.两连贯藻井 ...

  • 乡土情怀 | 宁海时令佳肴之海苔

    宁海时令佳肴之海苔 西湖雨 友人从宁海宅急送来海苔与麦饼,在办公室狠狠地过了一把瘾,对我这个吃货来说,友人好比雪中送炭,那种温暖通过舌尖的挑逗掠上心头,不由得吧唧一下嘴,养了一年的馋虫今日总算得以大饱 ...

  • 摄影家眼中的宁海古戏台---潘家岙潘氏宗祠古戏台

    ★ 下蒲村位于强蛟镇的中心地带.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2003年2月公布为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潘家岙外景) (潘氏宗祠正门外景) 最值得称道的是仪门檐下的网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