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小结节就是肺癌前兆?抽电子烟会不会致癌?
撰文|叶芳
编审|辛欣
编辑|廖颖瑶
每年的11月份是“国际肺癌关注月”,这是世界肺癌联盟在2001年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肺癌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近2000万,其中肺癌排首位,比例占11.6%;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其中肺癌占第一位,比例达18.4%。
而在中国,来自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近430万,每年因癌症死亡280万,同样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是排在恶性肿瘤首位。
肺癌并非不可治愈,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由于早期肺癌症状不明显,公众在肺癌的一级预防和早期诊疗存在诸多认识误区。
近日,中国肿瘤学科普大会在广州召开,39健康·新闻会客厅 邀请到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详解肺癌的防治。
以下是采访实录:
随着国家肺癌查查项目的推广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胸部CT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走进大众视野,其中磨玻璃样结节占到相当比例,请问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是不是等于早期肺癌,如何处理?
支修益: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把胸部CT列为新冠肺炎的排查、诊断、评估和出院标准的常规检查项目,胸部CT的使用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乃至几十倍,使得数以百万计的肺部小结节被“揪”出来了。在排除了新冠肺炎诊断之后,这些肺部小结节困惑着许多人,似乎整个社会产生了过度恐惧肺小结节、过度恐惧肺癌的现象。
事实上,首次胸部CT扫描查出的肺部小结节95%以上都是良性的,比如既往有肺结核、肺部陈旧或纤维组织增生等良性病变,体检者千万不要过度恐慌。胸外科医生也要拿捏好手中的“手术刀”,不要过度诊断,减少过度治疗。
当然,胸部CT检查的普及,确实发现有一部分肺部小结节是早期肺癌。在肺癌高发地区,锁定肺癌高发人群,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
这些年,肺癌的治疗进展在实体肿瘤中表现颇为亮眼,新一代靶向药的研究、新型免疫疗法的获批及临床运用,大大延长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请问哪些肺癌患者适合做靶向治疗?不能做靶向治疗的患者,是不是唯有免疫治疗一条出路?
支修益:近年来,针对肺癌的新药物、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规范层出不穷,特别是从分子靶向药物到新兴的免疫治疗,已经完全改变了晚期肺癌的治疗格局。并非确诊肺癌、有了病理诊断,就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是针对肺癌关键靶点的人群,使用之前必须先做基因检测,然后针对有基因突变的靶点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对于无法做靶向治疗的病人,是否适合免疫治疗,同样也要做免疫靶点检测。通过检测相关的靶点,锁定哪些患者可以单用免疫药物,哪些患者适合免疫治疗+化疗,或者免疫治疗+靶向药。
临床医生要将新技术和新药物进行排兵布阵,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才能为病人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慢性病是癌症患者的隐形杀手,有研究显示,伴有糖尿病的肺癌患者生存期更长;也有研究揭示“神药”二甲双胍具有抗肿瘤特性。请问,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是否已被证实?
支修益:肺癌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很多患者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治疗基础病的相关药物可能会影响病人的肝肾功能,从影响肺癌的治疗效果。
针对二甲双胍抗癌之说,目前尚缺乏充足的临床研究数据和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有其他药物、功能食品打着“抗癌”的噱头,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希望公众不要轻易相信。
作为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和国内首屈一指的胸外科专家,您多年来致力于烟草防控工作,呼吁大众不仅要远离卷烟,还应该拒绝电子烟,能否介绍一下电子烟如何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有哪些证据?
支修益: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长期吸烟会导致肺癌发生,特别是中心型肺癌、小细胞肺癌和肺鳞癌。近年来,电子烟在我国悄然兴起,令人吃惊的是90%以上的电子烟消费人群都是青少年。大多数电子烟是尼古丁的传送系统,烟草依赖就是尼古丁依赖,尼古丁成瘾,对于没有抽过传统卷烟的青少年,让他通过电子烟吸食尼古丁,就有可能让他们成为尼古丁的依赖者,今后就会成为传统卷烟的消费者。
电子烟对健康危害的长期随访和直接证据,目前还没有大数据结果,长时间吸食电子烟是否会导致肺癌也还是未知数。在市场抽检电子烟质量时发现,有些电子烟实际相关成分含量,要高于烟盒包装上标注的含量。不可轻信电子烟“无害”或“低危害”,特别是把消费群体锁定青少年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
烟草致癌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我们用吸烟指数来界定肺癌的高危人群,如每天吸烟超过20支、连续吸烟超过20年,吸烟指数超过400的人群,我们定义为肺癌的高危人群。电子烟对吸烟相关疾病的影响也需要相关的研究数据,因此,在呼吁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并将其纳入控烟立法中的同时,也希望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
您对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以及肿瘤学发展的寄语,也请您分享一下您个人的防癌之道。
支修益:“健康中国,科普先行”,肺癌防治科普宣传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健康教育者、临床医生、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大众真正能够做到“坦然说癌,科学治癌”。
首先,要重视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筛查和早诊可以降低癌症的死亡率,使更多早期癌症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实现“带癌生存”。这次中国肿瘤学大会也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息——通过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早期癌症,很多早期癌症通过外科手术治疗都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我想强调的是,癌症防控策略应该是控制癌症,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治愈癌症。高血压病没有治愈,通过降压药可以很好地控制,糖尿病也没有治愈,也是通过饮食管理和降糖药控制血糖和尿糖。通过科学规范的多学科治疗,癌症也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变成慢性病,能够得到控制,这是医学价值所在。
您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医生?为什么又会选择在肺癌领域深耕?
支修益: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录取的大学生深有感触。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考上医科大学,毕业后当一名外科医生为患者治病,那个时候对于医学专业根本不知道,没有太多的学科专业可以自己挑选。从小看到家人、亲戚或邻居被各种慢性疾病疾病折磨,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因病致贫。
1978年如愿考上北京第二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毕业后被国家分配到位于北京通县北马场的北京结核病肺肿瘤医院,北京市结核病医院的胸外科全国知名,当时在全国胸外科领域学术影响力排在首位,经同医院领导几番周折,最后选择在胸外科发展。
近四十年来,主要从事肺癌外科手术和肺癌综合治疗。随着行医时间的增加,在临床上看到很多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做了手术、化疗、放疗,五年生存率依然很低。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府特约监察员,就开始关注并参与控烟与肺癌早筛早诊工作。
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胸部CT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肺癌的“侦察兵”,这次新冠疫情胸部CT使用量翻了数番,甚至增长了十几倍、几十倍,数以百万计的肺部小结节走进我们的视野,其中不乏有早期肺癌的患者。正值“国际肺癌关注月”,希望临床医生除了诊疗好确诊的肺癌病人外,要积极参与控烟与肺癌早筛项目,使现有的治疗手段更好地为早期肺癌患者服务,让他们活得更长,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