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验案系列:从“水火既济”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不寐的治疗机理
整理/张颖微 指导/王茂泓
跟师医案——
张某,女,46岁
2016年1月27日初诊:
主诉:入睡困难1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1月来,精神压力较大,出现难以入睡,睡后易醒,畏寒肢冷,纳食可,大便2日一行,舌质淡暗,苔白,脉关尺沉细弦涩,寸微浮。
既往:体健。
诊断:不寐(肝郁血瘀,兼少阴风寒)。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温阳散寒解表。
处方: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柴胡10克,枳壳15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30克,麻黄6克,制附片15克(先煎),合欢皮40克,郁金30三十克,竹茹30克 *7剂
嘱其少食肥甘厚味。
2016年2月4日复诊:
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转安,现无明显不适,轻度肢冷,大便2日一行,小便调,舌质淡暗苔白,脉细滑浊略弦涩。
处方:守上方加去竹茹 *7剂
2016年2月11日再诊:
患者已无明显不适,纳食佳,寐安,二便调,舌淡稍暗,苔白,脉细滑。嘱其避风寒畅情志,饮食清淡,生活调养以善后。
学习心得——
从“水火既济”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不寐的治疗机理
①麻黄附子细辛汤由来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为治少阴表证之方,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具有扶正解表,温经散寒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阳虚外感,流行性外感,支气管炎等证属虚寒者。然,在跟师王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王老师常用此方治疗不寐病,且疗效显著,究其原因,实乃异病同证也。
②“水火既济”理论在不寐病机中的应用
不寐,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失眠,中医理论讲: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日月交替,阴阳交更,昼则阳气升达,故人逢日出则阳出于阴而寤;夜则阳气内潜,故日落则阳入于阴而寐。然有阳不入阴者,则难以入睡,睡则易醒,阳何以不入其阴?犹如一个家庭,“阳”是工作养家的人,白天外出工作,晚上回家,没回家,就是不寐。为何没有回家呢?原因有:①阳气受伤难以返回;②家中阴亏阳不愿回;③返家之路阻塞,无有归途;④家中贼人占据,阳无以回。
从阴阳脏腑理论讲:寐之过程是阳入阴的过程,是心火交于肾水、精神交媾的过程。下焦少阴肾水为寒气凝结,肾之蒸腾气化失常,肾水难以上济心火,心火本性炎上,又无肾中水济,则火不下交,神不潜藏,浮越于外,而见不寐。观现代之人,饮食寒冰,居于冷房,熬夜过劳,肾之元阳渐亏,外之寒邪渐聚,虽无明显受风感寒之因,然长期环境导致体质变异,而成阳亏寒凝之素体;又疏于交际,压力剧增,肝气郁结,进而化风成火,鼓动心神外散;又有烧烤油炸,食饮无节等,内外合力,迫神外出、浮越难归。
③本案选方用药思路剖析
故本案对于不寐的治疗,以四逆散解其肝郁,使气平、息缓、神安;桃红四物,通其血脉,使神归之路畅通;麻黄附子细辛汤,散起伏寒,宣其气机,蒸腾肾水,以水引火,神精交合,而治其本。
④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的阴阳之机
虽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治表之方,然临床杂症无不用此。因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之征兆为水火,之于人身则为心肾,阴阳不调则心肾失交、水火分离,病症由起。万病之根,皆因于阴阳失和。治之本亦为阴阳,使阴阳交合运转,则治效显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以甘温辛热药入于少阴肾水,使寒水得化,一阳得生,阳蒸腾肾水上济心火,水火相引,心神下潜,心火得此真水,而一阴得生,阴复敛降心火下交于肾水,水火蒸腾,孕化无穷,而成人身之太极运转。则病之根本扶正,病必愈。
导师评语
一般来说,阳入于阴则寐;阳不入阴,则不寐。但阳不入阴,有多种情况,此案不寐,根本原因是伏寒在下,故反其常,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笔者对《伤寒论》少阴病篇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分析详细准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案所用三方,均为不寐治疗之变方,可以认真思考并借鉴。 ——王茂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