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十年代以来的京剧大武生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四功,“打”即是武生、武行的简称。京剧武生行随着京剧发展,是渐由老(小)生行分化出来而产生的独立行当,嗣后才又有武旦、武净、武丑。清末民初,自、出现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三大武生流派始,又有第二代楊小楼、尚和玉、盖叫天的三大武生流派,他们及其各自传承的弟子,都为繁荣京剧的灿烂辉煌作了不小贡献。
五十年代以来至六十年代末,京剧武戏及武生,承接了四十年代的鼎盛,涌现出不少的著名京剧大武生。如尚活跃在舞台的有老一代盖叫天,以及红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尚在演出的名武生孙毓堃,唐韵笙,李万春;上海仿“四大老生”而评出的“四大武生”高盛麟、李少春、厉慧良、王金璐;也有颇负盛名的张世麟、梁慧超、楊盛春等等,都是大武生中的佼佼者。当然短打武生中还有如郑法祥、张翼鹏、张云溪、小王桂卿、郭玉昆、贺玉钦等等名家,都是各领风骚、各树一帜。
对上述各大武生先贤,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在下並无资格点评,但作为有幸目睹过几位艺术大家的演出的观众,追忆一下先贤,以表崇敬缅怀之心。
盖叫天老先生技艺了得,在京剧武生“楊、尚、盖”三派中独占一席,自是有目共睹,身段漂亮,造形优美,开打利落,全具大家风范,长靠短打无一不精,不愧一代宗师!其传人有张翼鹏张二鹏和小盖叫天,李少春、张云溪也属参师弟子。其代表剧目《一箭仇》《洗浮山》《武松》各出,等等。盖老先生武艺精到帅美,但惜其短于歌唱;
李万春先生,幼功不凡,享名甚早,10岁许即红遍京津沪汉,长靠短打也是精到,但相对而言其猴戏、关戏则胜过其大武生戏,武松戏有自己的个性化艺术。其代表剧目有《大闹天宫》《古城会》《全本武松》《八大拿》等。但其长靠大武生戏虽受教于楊派,但惜其表演被评为“杂”而不“纯”;
高盛麟先生,幼入富连成,功底磁实,先从丁永利下挂,后入楊门得楊小楼亲灸,被业内誉为楊派大武生典范,在台上表演,极具大将风度,且举手投足,走边开打,边式帅美,艺兼南北,文武全能。更融楊、盖、麒、林等各家之长为己用,並具嘹亮武生嗓,其关戏更独具个性化艺术。其自成一家而位列四大武生之首。其代表剧目有《铁笼山》《挑华车》《关羽走麦城》《独木关》《一箭仇》《洗浮山》等。但惜其短打戏不如长靠和箭衣戏;
李少春先生,京剧难得之杰出人材,文宗余,武宗楊,成名也甚早。其代表作野猪林更显其唱做念打综合技艺无出其右,在武生中,长靠,短打,猴戏,关戏皆出类拨萃,文戏中满挂余味,真正的文武全才!但惜其在长靠武生戏表演中偏“瘟”,所以历来有李“学余不如孟、学楊不如高”之评。其武戏代表剧目有《长坂坡》《野猪林》《响马传》《闹天宫》等等;
厉慧良先生,出身厉家班,从小即露头角,潜心学艺,聪明过人,有超群绝逸之能,其大武生宗楊但不呢于楊,有自己的独创技巧和俏头,亦能艺兼文武,颇受观众欢迎。其大武生戏以技胜艺,其代表作为《钟馗嫁妹》《长坂坡》《拿高登》等,惜其大武生戏表演时有过“燥”之评;
王金璐,出身中华戏挍,初学马派老生,后嗓败,改行武生並拜丁永利之名下学艺,在上海继周信芳李玉茹之后挂三牌武生。受伤前演戏中规中矩,可圈可点,但中年后无武生嗓,调西安后又在舞台上摔重伤,个性化表演特色不甚明显。其代表剧目《七侠五义》等。晚年尚能再作冯妇,当年在四大武生中得列末座,但晚年在各大武生中以高寿中拨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