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28)明末三案之红丸案

(128)明末三案之红丸案

朱常洛继承皇位后,仅仅一个月时间,就突然病得快死了。
朱常洛为什么会突然病得要死呢?据说是因为郑贵妃的陷害。
想当年,郑贵妃一心迫害朱常洛。现在看到朱常洛当了皇帝,于是又想尽办法讨好朱常洛,就送了朱常洛八个美女。朱常洛一高兴,玩的有点嗨,终于顶不住,要死了。
外廷大臣都说郑贵妃进献八名侍女,从而导致皇帝患病。二十六日,周嘉谟趁被皇帝召见之机,规劝皇帝节制自己的欲望。(摘自《白话明史·周嘉谟》)
这种说法,其实非常扯淡。
因为整个紫禁城,就是皇帝的天下。皇帝想搞哪个女人,只要不违反伦理,那就是他的权力。皇帝想搞个女的,还用郑贵妃进献?这不是扯呢嘛。
更主要的是,郑贵妃和朱常洛母子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情理上分析,应该是不错的;而且从表面上看,肯定也是不错的。
郑贵妃能在万历皇一朝,独宠三十多年,本身就证明,郑贵妃有着过人的情商。因为让皇帝独宠三十多年,这绝不是一个美色可以解释的。
许多人拿万历皇帝独宠郑贵妃,证明万历皇帝荒淫,还不如证明,他们看书时,根本不过脑子。
一个男人,婚后三十多年,一直喜欢一个女人,这怎么能和荒淫联系在一起呢?
说美色吧,一个女人婚后三十多年,真能靠美色维持一个男人的喜欢?说淫乐吧,一对男女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双方的感情维持,能有多少性欲的成份?
不要说,皇帝身边有一大群美女了,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一直钟情一个女人,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要说,皇帝身边有一大群美女了。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三十年的老夫老妻了,见面还能动不动想到淫乐,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从情理上,太后、皇后、郑贵妃、王恭妃(朱常洛的母亲),几个有地位的女人,一直只是处于暗战的状态中。换而言之,大家虽然勾心斗角,但是从表面上,都能交待下场面。
如果郑贵妃连这种场面也交待不下去,就凭这种情商,怎么可能让皇帝一直专宠她三十多年呢?
更主要的是,朱常洛在皇位继承权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因为宫内有皇后、太后支持,外面还有东林党上窜下跳的支持。所以,郑贵妃即使想让自己儿子夺储,也会处处留后手的。因为传说中的人彘,那可不是开玩笑的。换而言之,在这种绝顶争锋中,你没有足够获胜的把握,就敢把事做绝了。肯定有你哭也哭不出来的那一天。
在这种博弈中,不要说郑贵妃本人,就会处处留后手。就是万历皇帝,也会时刻警告她,不要把路走绝了。
想当年,戚夫人把路走绝了。刘邦最后也只能含着泪,告诉她们母子,你们自求多福吧。因为我活着一天,自然可以保你们母子平安。但是我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我也不知道。
万历一直不上朝,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上朝,也就是听官员们在扯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却显然是因为万历皇帝一直体弱多病。
万历皇帝在公元1630年死,在公元1602年,有一次就病得要托孤了。
万历三十年二月,皇太子刚完成婚礼,皇帝忽然患病。急忙将诸位大臣召至仁德门……沈一贯叩头后起身、坐定,皇帝说:“先生请上前。我的病一天天严重,在位已经很久,没有遗憾。佳儿和佳妇托付给先生,希望辅佐他成为贤君……。”说完就卧倒了。沈一贯哭泣,太后、太子、诸王都哭泣。(摘自《白话明史·沈一贯》)
经历过这种事,就算郑贵妃做事不留后手,她身边的宫女、太监,也会劝她做事应该留后手的。因为皇后、太后都支持朱常洛,外面汹涌的民意,也支持朱常洛。如果老皇帝突然死了,谁跟着郑贵妃掺和这种事,肯定不死也得脱层皮。
更主要的是,郑贵妃死于崇祯二年。没有任何资料表明,朱常洛(明光宗)、朱由校(天启)、朱由检(崇祯)当皇帝后,曾为难过她。
福王朱常洵死于崇祯十六年,一直都是明帝国最尊贵的亲王。福王朱常洵死后,崇祯皇帝对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也是极尽厚待之能。
“十六年秋七月,由崧袭封,帝亲择宫中宝玉带赐之。”(摘自《明史·福王》)
事实上,朱常洵的儿子可以成为南明第一任皇帝,就是因为他们父子一直受到崇祯皇帝的厚待,否则,朱常洵的儿子哪有机会当南明第一任皇帝呢?
这些事实本身就证明,当年的夺储之争,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样露骨。否则朱常洛、朱由校、朱由俭得势后,没有理由都会这样宽容。
宫廷深幽,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只能想象。
皇宫里有大量的女人,皇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自然会给民间无限的想像。
这就好像,等我有钱了,我床头放一撂肉夹馍,床尾放一撂肉夹馍,躺着可以吃,坐起来还可以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总而言之,皇宫里美女那样多,皇帝肯定没事就行房。就好像财主家,肉夹馍多的是,所以财主肯定没事就吃肉夹馍。
朱常洛当了皇帝,突然病的要死了,人们自然是纷纷劝他,你行房的时候千万得节制点,因为没有节制的行房,这可是要人命的事。
许多年以前,万历皇帝身体有点不好。有一个臣子,就上奏万历皇帝说,您肯定是房事太频繁了。总而言之,房事太频不是好事,希望皇帝以后少行点房。
万历皇帝一听,当时就火了,因为我操你大爷的。我房事频不频,你怎么知道的?再说了,你算哪个庙的菩萨?这种话,是一个大臣,可以对皇帝说的?
遥想当年,明仁宗刚刚当了皇帝,也是突然病的要死呀,所以有大臣就说,您行房的时候千万要节制点,没节制的行房,这可是要人命的事。
明仁宗一听,当时差点气死了,因为我操你大爷的,我房事有没有节制,你怎么知道了?关键是,身为大臣,你没事就操这种心,算怎么回事?
类似的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就我感觉,这都是标准的八卦内容。不管是真的假的,也没有必要煞有介事去说。
因为作为历史学者,就关注这种问题,历史和八卦小报有什么分别?
明末思想舆论放的比较宽,所以类似的内容不但充斥于民间,更充斥于庙堂之上。但是不管这种内容充斥于什么地方,它也是难以考证的内容,而且绕过这种内容,并不影响人们研究历史。
但是不管怎么说,皇帝病得快死呀。御医自然是全力以赴的抢救。
最后的结果,就是皇帝吃了一个红色的小药丸,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在这种背景下,东林党就开始上窜下跳了。总而言之,谁给进献的这个颗药丸?这就是传说中的弑君啊。再总而言之,当朝首辅是干什么的?怎么能让皇帝吃这种来历不明的药呢?这也是传说中的弑君啊。
这一折腾,东林党自然是趁机大肆清洗异己。
(张问达)同孙慎行、邹元标一起追查“红丸案”,极力攻击方从哲(当时的首辅)。下诏让朝中大臣们讨论,参加讨论的有一百十几号人。(摘自《白话明史·张问达》)
孙慎行因为“红丸案”攻击前朝首辅方从哲,交给大臣们讨论。高攀龙引用《春秋》首恶性之诛为例,把“红丸案”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方从哲。(摘自《白话明史·高攀龙》)
事实上,给皇帝看病时,最大风险就在于,如果你把皇帝治死了,恐怕就得给皇帝偿命了。这也就是,许多皇帝得重病后,本来有治好的机会,却只能错过治疗机会。
医生在给皇帝看病时,通常都不敢采取冒险的治疗方案。一切是显然的,如果你用保守的方案把皇帝治死了,最多只是失职(虽然有可能被杀头),但是你用冒险的方案把皇帝治死了,那就有可能卷入谋杀的嫌疑(这绝不是你一颗脑袋可以了事的)。在这种背景下,除非皇帝最亲近的人,而且非常有身份,也能承担起相关的责任,才可以实施冒险的治疗方案。
其实,从红丸案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东林党的行事风格。
东林党行事的风格,就是没事坐在那里扯淡,什么正事也不干。所以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休想把责任与他们联系起来。
一切是显然的,既然你们东林党最关心皇帝的死活,为什么不给皇帝推荐良医,寻找好药?或是拟定一套,你们认可的治疗方案?为什么非得等皇帝死了,才去追究相关的责任者。
东林党在具体工作上,大都是如此的。其实呢,东林党就是靠这种法宝,在政治舞台上混事的(例外的人,恐怕也就是孙承宗)。总而言之,有可能承担责任的事,东林党都靠边站;出了事,就借机打击政敌。
遇到极为扯淡的事,东林党那是上窜下跳,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但是遇到正经大事,东林党从来都是当好好先生。
东林党遇到正经军国大事,从来都是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绝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总而言之,我这么一说,你这么一听,有了事,你可千万别找我。当然了,我当年也曾这样说过,所以有了功劳,也千万要算我一份。
这也就是崇祯皇帝,后来对东林党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为皇帝并不需要你讲什么大道理。大道理,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讲出一大堆。皇帝是需要你负责具体工作的。
总而言之,你觉得,别人干得不好,你就代替他们负责相关的工作。如果你做不到,却成天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有意义吗?如果你们是普通老百姓,这无可非议。问题是,身为政府高级官员,你就这样工作,你不是和我扯淡吗?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明末三案之移宫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