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词人,他是一个传奇;作为将领,他是一个神话
南宋经常面对来自金、西夏和后来蒙古的进攻,而且败多胜少,让人以为南宋人柔软好欺。其实,在南宋不仅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中兴名将,还有辛弃疾这样不被重用的隐藏人物。只是因为南宋朝廷自甘堕落,导致这样的英雄无法一展抱负。
说起辛弃疾,大多数人都会将他列为词人的行列。不错,辛弃疾在文坛上是一颗闪耀的星辰,是足以和苏轼并列的豪放派诗人。然而,这其实是他的副业,也是他不得已的消遣而已。从始至终,辛弃疾的志向都是为南宋收复失地,恢复河山。
他出生在山东济南,当时的山东早已是金国的领地。按理来说,辛弃疾应该是金国人。然而,辛弃疾却更认同自己汉人的身份,更向往已经偏居临安的南宋。
绍兴十一年,完颜亮倾全国之兵南侵伐宋。在中原的汉人见到金国后方统治空虚,纷纷起兵造反。他们之中,声势最大的是耿京,巅峰时有二十万人马,辛弃疾当时只有二十一岁,也召集了一千多人,响应了这一次起义,投奔到耿京的账下。
随着辛弃疾一同前来的是一个叫做义端的和尚,原本是地方的匪寇。但是,他们共同而来,却不受耿京的待见,辛弃疾被当作文官安置,负责管理元帅帅印。
义端和尚原本当土匪的时候可以作威作福,吃喝玩乐,此时在义军之中,规矩却很多。他忍受不了这种清规戒律,竟然从辛弃疾帐中偷走元帅印,向金军投诚而去。
此事很快被发现,辛弃疾遭到了训斥。他也自知理亏,便立下军令状,骑着快马就追击义端。此时,智商上的差距体现得很明显。义端只知道狂奔,而辛弃疾则正确判断了他向金营逃跑的路线,并抄小路伏击了他。
当辛弃疾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时,义端还装神弄鬼地说:你的真身是一头青兕,以后会有大造化,饶了我吧。对于辛弃疾来说,这丝毫不能让他心动,仍然杀死了义端,夺回了帅印。
这事让耿京对辛弃疾刮目相看,而此后的事情,虽然耿京无缘得见,却让整个南宋朝都瞠目结舌。
辛弃疾被耿京派出联络南宋,等他回到海州的时候,才听说起义军已经解散了。原来当时出了一个叛徒叫做张安国,此人竟然暗杀了耿京,大部分义兵一哄而散,而小部分被他劫持投降了金人。张安国以耿京的人头,换来了济州知州这个职位。
如果是别人,可能就会扭头投奔南宋算了,也不负忠义之名。然而辛弃疾却不是等闲之辈。他立刻召集了五十多名骑兵,一路冲进了济州城。当时济州有多少防御力量?五万!正因为有这么多兵,张安国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人敢于进攻,而是与金人一同饮酒作乐。
当时辛弃疾年仅二十五岁,血气方刚,他也不与其它守城士兵纠缠,直接杀入张安国的府邸,将其擒获。擒贼先擒王,辛弃疾完美实施了斩首行动,五万多士兵顿时不敢轻举妄动。辛弃疾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号召他们转投南宋,其中有一万多人愿意跟随。
此后,辛弃疾押着张安国,带着这一万多人风餐露宿,摆脱了金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回到了南宋。他的壮举震惊了天下,有人称颂: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然而,这位所谓的“圣天子”就是投降派的头目宋高宗赵构。他叹息归叹息,居然只授予了辛弃疾一个江阴签判的小官,让他协助江阴知府处理政务。
这是辛弃疾军旅生涯的天才壮举,足以震烁古今。然而,在南宋那种环境下,也就到此为止了。主和派当权时,自然不重用他,主战派掌权时,也轻视他们这些“归正人”。终辛弃疾一生,再也没有机会一展抱负,这是他的悲哀,也是南宋一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