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家庭教育模式 国外家庭教育研究现状

外国家庭教育孩子的事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

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

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

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英国人的观点。

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

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

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

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

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

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

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

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

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

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

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

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

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

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

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

传统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

传统的人文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深深地植根于英国人的头脑中,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标准和价值所在,也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导。

在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是那样的统一,以至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传统办事,按传统的标准去评定孩子的行为。

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

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

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

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

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

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

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国外的家庭教育是怎么样的?

1、家庭中每个成员对家庭承担义务,每人至少有一件必须把时做的事。

2、大家都按一定时间吃饭、睡觉、娱乐、工作和学习。

3、孩子的课外作业和阅读放在游戏、看电视或其他事之前进行。

4、孩子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做功课的书桌,还有学习资料和其他书籍。

5、孩子功课做得好,或者成绩优良,有进步,家庭给予表扬。

6、父母和孩子一块谈论新闻、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或电视节目。

7、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历史遗址等有教育意义的地方。

8、鼓励孩子使用优美的语言,给他纠正错误的字句,并帮助他掌握新词。

9、每天全家吃饭或有其他聚会时,共同谈论当天发生的事,同时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

10、知道孩子现在的老师是谁,孩子在学校做了什么,现在用什么课本。

11、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缺点,能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和特别的帮助。

12、和孩子谈谈将来,谈谈中学、大学,谈谈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打算和将来的工作。

外国家庭教育孩子的事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英国人的观点.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传统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传统的人文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深深地植根于英国人的头脑中,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标准和价值所在,也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导.在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是那样的统一,以至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传统办事,按传统的标准去评定孩子的行为.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区别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

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

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

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英国人的观点。

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

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

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

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

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

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

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

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

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

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

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

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

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

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

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

传统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

传统的人文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深深地植根于英国人的头脑中,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标准和价值所在,也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导。

在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是那样的统一,以至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传统办事,按传统的标准去评定孩子的行为。

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

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

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

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

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

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

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1、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

当纠正...

国外的教育方式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

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

”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如今,家庭教育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就目前来看,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千百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不少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并且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它包括了许多传统的家庭教育成分。

贯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领域历史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如:德教为先,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等等。

这些优秀的思想源远流长。

尽管如此,家庭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它依然是个薄弱环节。

有关教育专家长期跟踪研究认为: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

他们所有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些结论:第一,许多恶性事件,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这不仅表明家教问题的严重性,而且表明开展科学家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三个过多”和“一个过高”:即有相当一些父母对孩子关爱照顾过多,干涉管束过多,唠叨指责过多,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独生子女群体增长以及离异家庭的增多等等,都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四,农村人口占80%,农村居住分散,条件较差,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家教已成为开展家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

针对目前我国家教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们有必要对中西传统家庭教育从各个方面作以比较。

不过在比较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中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大多数西方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制度。

并且,历史文化也是不同的,中国提倡儒家思想,西方国家提倡文艺复兴。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家庭教育地位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家长的权威意识占主导地位,而西方文明则主要强调斗争,平等,民主及人权。

当然,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

中西家庭教育还是有诸多共同之处。

一般来说,它可以归纳于五点。

1、重视家庭教育。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位老师。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家庭教育始终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2、家教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

《颜氏家训》说:“父母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因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杜威也认为家庭教育应及早施行。

3、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

无论中西,在许多文化中母亲均被描绘成是主要抚养者,父亲则起有限的作用。

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母亲则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物质保障,情感满足等,是孩子情感培育的主要承担者。

其结果是孩子对父爱敬畏有余,亲爱不足,使亲子关系偏差,影响孩子的健全发展。

4、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

古代的中国父母,一向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引导幼儿从小习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激发其求知欲望。

西方的父母也非常重视家庭阅读,幼儿睡前必听一段故事诵读,这是西方家教的一项优良传统。

5、重视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比上万句指令性的灌输有效的多。

尽管如此,由于中西方地域的差异和各自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传统家教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据我所知,这大概涉及了十个方面。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

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

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迫,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

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将父母教育跟子女的个体成长与成就看作是直接相关的因果。

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

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

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

也许许多中国家长会否认这一点,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觉得我太不尊重长辈。

但是事...

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区别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

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

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

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英国人的观点。

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

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

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

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

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

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

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

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

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

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

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

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

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

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

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

传统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

传统的人文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深深地植根于英国人的头脑中,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标准和价值所在,也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导。

在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是那样的统一,以至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传统办事,按传统的标准去评定孩子的行为。

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

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

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

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

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

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

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1、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

当纠正...

中国和外国的教育区别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

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

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

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英国人的观点。

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

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

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

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

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

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

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

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

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

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

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

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

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

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

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

传统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

传统的人文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深深地植根于英国人的头脑中,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标准和价值所在,也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导。

在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是那样的统一,以至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传统办事,按传统的标准去评定孩子的行为。

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

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

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

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

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

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

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1、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

当纠正孩子不...

中国家庭教育做错事的孩子一般会打,在国外,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中外交流频繁的当下,来自于国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经验深深地刺激了国内的儿童教育。

国外对儿童能力的培养与国内制度式的培养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那就让小编带领大家去看看国外家长的育儿经吧。

奥地利:想象幼儿园 在欧洲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个别具一格的幼儿园想象幼儿园。

顾名思义,即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特色的。

步入想象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室,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

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心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或是可怜的丑小鸭。

在被命名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们驾驶模拟太空船遨游浩瀚的宇宙,想象着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的生命进行沟通。

在手工间,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锯子、切割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间里,孩子们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 孩子玩耍时,是自发自动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

通过这些玩耍还能够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等。

瑞士:拒绝依赖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

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于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

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

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

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美国:生活独立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美国儿童自两三岁起便独居一室,如果孩子有恐惧心理,大众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

父亲或母亲临睡前到孩子房间里道一声晚安就走了,孩子刚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自己入睡。

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

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

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独自喝奶,2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

和美国人相比,中国的父母太疼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得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国外的孩子要差一些。

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好几年。

德国:社会责任感 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

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不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人认为,小孩只有少穿衣才能增强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抗寒能力、防止生病的目的,所以小孩总比成人穿得少。

中国人育儿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轻锻炼。

在多数成人看来,给孩子良好的照顾就是让孩子多吃多穿,至于身体锻炼则可有可无,结果儿童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父母们无抱怨自己的孩子体弱多病;而日本人对儿童的身体锻炼却极为注重,曾提出一个口号:培养不生病的孩子。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

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生存技能和自强精神。

英国: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

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

英国人杜绝孩子偏食、挑食。

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

他们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使其具备各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

通过孩子对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韩国:粗放式育儿 在中国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很少带小孩子们出外远行,即使出门也要捂得很严实,做足各方面的准备。

而韩国人则采取粗放式育儿。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

这时候经常可以见到家长们身背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着一个3岁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

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

有几次和韩国朋友们一起出外玩,常见到他们带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参加,碰到路途远,孩子显得相当辛苦。

后来我就忍不住问,这样孩子会不会生病,是不是家里没有老人照顾?韩国朋友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们觉得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虽然路途中辛苦一点,但对孩子也是锻炼。

韩国人认为从小就要锻炼。

小编总结:对于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娇生...

国内外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

孩子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的方法及成效,就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几点:1.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整体状况趋好2.家长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性的倾向性问题3.家庭教育面临着互联网发展的新挑战4.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强烈

(0)

相关推荐

  • 打小孩,凭什么?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但遗憾的是,在一些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既不愉快,也不亲密,父母动辄要使用暴力手段去维持其心目中的秩序,迫使孩子"听话" ...

  • 大多数中国式父母分不清“一质二问”,意识不到儿童社交的重要性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为什么有的小孩小时候很受人欢迎,长大后就不再有受欢迎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小朋友很喜欢热闹,很喜欢在一起玩耍各种玩具.各种游戏. 大人们也乐得在旁边边看边休息,同时也认为 ...

  • 国外企业家转型升级研究现状分析

    我们研究了国内外个人(特别是企业家)转型升级相关的一些书籍,由于直接讲个人转型升级的书籍是非常少的,因此研究范围包括创新.变革等与转型升级内涵接近或关联的相关书籍,希望能够发现有价值的观点.方法.举措 ...

  • 书谭|刘军:此书全面展示了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独特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不仅有国内研究,而且有国外研究.绝大多数学者盛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中国模式". 进入 ...

  • 信息化战争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军事理论论文

    0引言 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在军事上,局部战争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代战争的形态已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迅速转变,信息化作战所依托的基础环境(各种有线.无线网络).基本形式( ...

  •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治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数据量大.类型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为本质特征的大数据,带动网络舆情形成新变化.新发展.网络舆情的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参与途径更为多样,网络舆情监管技术不断提 ...

  • 国外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借鉴研究

    作者:王景强 来源:航天科研管理 摘  要 从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科研项目管理的研究及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非常值得中国航天企业学习借鉴.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的" ...

  • 璐瑶妈妈:“问题儿童”的背后是家庭教育模式出了问题

    近日,央视一部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开播,引发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讨论.虽然影片只有短短三集,却说出了许多问题儿童的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大咖素质训练营创始人璐瑶妈妈对此表示:孩 ...

  • 国外の四大县域旅游案例研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县域.县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增长点.在新常态下,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大难点在县域,重点和着力点也在县域.毋庸置疑,县域是旅游发展的主力战场(本文 ...

  • 深度解读: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应急管理的客体主要是突发事件 , 包括自然 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 件 .应急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 目前还没有一 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一般的定义为 : 为了降低 突发事件 ...

  • 2018年国外先进军用航空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2018年,世界各军事强国特别重视科技创新这一作战能力提升途径,使先进航空技术领域又催生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为探索未来空中作战装备和样式,美.欧均在构想分布式空中作战.运输无人机.临近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