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征服异性,不要讨好,学会心理学中的三个效应就可以了
图/源自网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想要彻底征服另一个人是很难的。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准则,除非是特别信任的人,否则不会放下戒备心,轻易地敞开心扉。
这就导致追求喜欢的异性,存在很大的难度,除非对方也对你心存好感,否则即便你付出再多,也很难改变她对于你的印象。
但是,追求喜欢的人并非毫无技巧和方法,只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善于运用心理学中的一些原理,反倒会事半功倍。
有时候,你追不到喜欢的人,可能并不是因为你本身不优秀,而是你用错了方法。
不要以为只要单纯地对她好,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万一你给的不是她想要的,结果只是适得其反,她不仅不会接受你,反倒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想着远离你。
比如她很喜欢吃苹果,你却源源不断地给她送梨,对于你的这种付出,她无以为报,但又实在不需要,只能选择退回去。
而你这时很容易伤心欲绝,反过来埋怨她:“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看不到,不领情?真是铁石心肠。”
可仔细想想,她真的错了吗?她没有,她本就拒绝的权利,何况你这样做,没有人逼你,是你自己愿意的,又何必去道德绑架呢。
为了避免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信息偏差,我们应该学会某些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跟对方相处。
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有的人是信的,在他们看来,爱情关系到两颗灵魂之间的相爱,这种吸引有时,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也有的人不信,认为一见钟情,其实就是看脸。
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无论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爱情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道理可讲,有时候爱了就是爱了,很难人为控制。
而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则是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旨在告诉我们,一旦你对于某个人形成了固定的第一印象,在往后的日子里,很难再彻底改变。
人会本能地产生先入为主的意识,正如我们看电视剧时,总是觉得老版更经典,后来翻拍的新版本,还没看就将其否定了。
因为最初的那个版本,已经奠定了我们的认识,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那个人物角色就是那样的,换个人来演接受不了。
这就是所谓的刻板印象,所以想征服喜欢的异性,首先要给她留下好的印象。
不管你本身长得是否好看,不管你在外在方面,是否具备一定的优势,都要保证你是干净的,阳光的。如果你是一副邋里邋遢的形象,她可能再也没有了和你结交的欲望。
二:吊桥效应,心跳加速更容易刺激荷尔蒙的产生
有一部名叫《怦然心动》的爱情电影,不仅可以让我们窥见爱情里的诸多真相,还能学到跟异性相处的具体方法。
在这部电影里,女主人公对于男主人公一见钟情,从童年时期开始,目光便一直追随着他,直到长大以后,才正式将他追到手。
她觉得自己对于他一见钟情,从见到他的第一眼起就怦然心动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怦然心动也是有具体的方法,这就涉及到吊桥效应。
一个人在体验完高空蹦极以后,会心跳加速,可能还没跳就已经无比紧张了,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而吊桥效应则是指人在极度紧张、害怕和恐惧的情况下,会有心跳加速的情况,这种情况跟爱情里的荷尔蒙分泌极其相似。
有些时候,一个人看到某个异性会紧张,会脸红心跳或心跳加速,或许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他在蹦极,在做一些刺激的极限运动。
从这一角度出发,想追到喜欢的人,不妨约她做一些她喜欢的、带有刺激性的运动,可以有效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比如蹦极、跳伞等。
三:马太效应,爱情的相处离不开心理的博弈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你越是对一个人好的时候,越是得不到相应的回应,反倒会让对方远离你,疏远你。一旦你不主动了,她反倒会来找你。
这是因为在感情中投入多的那一方,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一旦你的地位低了,对方也就不会再高看你了,你停止付出了,地位就恢复了。
所以我们会说,越是容易得到的,往往越是不被珍惜的。反倒是得不到的,谁成为心里的白月光,永远念念不忘。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你越是在意一个人,你本身对于她的吸引力也就越低。很多时候,你不被珍惜不是因为你不优秀,而是你太主动了,让对方没有征服你的欲望了。
爱情是一场博弈,不是付出多的那一方占据地位,也不是付出多了一定会赢,只有善于运用心理学中的一些知识,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记住,爱一个人以前先学会爱自己,你优秀了,别人自然会被你吸引的。相比于一味地付出,吸引别人而来要有保障得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