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博客:印尼漫笔:文岛玛腰大宅繁华落尽·残旧亟需重修

烈港华人陈孟龙在文岛玛腰大宅前留影。
告别了文岛(Mentok)广福庙,笔者与雅加达的邦加乡贤赖科桦(木荣)、烈港(Sungailiat)的陈孟龙与阿平,来到隔不远的玛腰大宅(Rumah Mayor),站在在邦加赫赫有名,代表华人最高成就的玛腰庭院前面,不觉遐想万千。高大的房屋显示其为达官贵人的豪宅,瓦屋顶是传统的中国风格,但几支粗壮的圆长柱,却是西欧的建筑模样,这个融合中西建筑文化风格的百多年老宅,威严庄重、气势非凡,好像在向人们倾诉它说不尽的前尘往事。
百年老宅往事如烟
“唐人王”余晖不再
玛腰的深宅大院,向来给人予神秘的感觉,但在华人眼中,它不但是“唐人王”(表示最高官阶)的官邸,更多的是谱写华人历史功绩的图景,它勾勒了华人数百年前进入邦加,参与开发建设,改变了这块本属蛮荒大地的命运,使之成为富饶、美丽、安居舒适的宝岛,并因此被统治当局封官加爵的一段辉煌历史。
左:赖科桦(木荣)在玛腰家后面的凉快长廊与玛腰第六代钟德俊(右)聊天;右:钟德俊与雅加达客家人的妻子吴玉兰。
赖科桦认为:人们对玛腰大宅蕴含一种源远流长的情意结,通过代代口头传诵,令玛腰大宅扬名邦加华社,甚至达到家喻户晓、街知巷闻地步。在过去我们那个年代,仍能感受玛腰家族的余晖,但是中华文化断层32年后的今天,它似乎被淡忘了。
玛腰大屋大门紧锁,我们估计在后门或旁门出入,因为邦加素来有此习惯。果然问了在其右侧那条卖衣服鞋子的巷子的友族摊贩,他告诉我们从后门进去。我们敲门无人应答,就径自推门进去。眼前是宽阔的后院,几棵伐倒的大树,堆积起来的废弃古老木料、损坏的家俱等,一片凋敝景象。
挨着院子是一处宽敞的走廊,是纳凉休息吃饭的地方,中间摆着一个南洋梨花木的长桌子,几个唐山带来的大楠木箱紧靠墙边,木箱上锈迹斑斑的中国古式锁扣及颜色发暗的木材,还有那杂乱无章的陈年残旧的橱柜桌椅,显示这里虽然曾经风花雪月无限,随着百多年春秋岁月的流逝,很难再现其荣华富贵景象。
上:邦加文物保护部门在玛腰老宅前竖立的牌子;下:玛腰家后门潦倒的景象。
长廊及后院都有一些年长及一些中年妇女闲坐,他不由使我想起王宫深宅“白头宫女话当年”的经典话语。回国那年,与父母来过这里,那是由大门进来,匆匆在檐唇(前厅)及大堂里转了一圈,那时的大堂还没有间隔起来,非常宽阔气派。令我印象极深的是,发现有一位玛腰后裔女子,有荷兰血统的混血儿的相貌的,但发现她不太健康,忧郁惨淡的面部表情,两眼茫然、精神萎靡,步履颟跚,后来据说是为情所困还是什么,精神受到刺激所致。
这次笔者在大堂的老照片上看到,玛腰家族后人中,有荷兰人的姻亲,证实了60年代所见之人是其后代。现在看来,无人能够超越中国哲学所称的“盛极必衰,月盈则亏。”的规律,经历100多年前至今的漫长年代,玛腰豪门家族兴衰升降,其中发生了痴男怨女浪漫、激越、甚至凄艳悲凉的爱情故事,也绝对不出奇,所谓人生如戏缠绵悱恻。
原籍蕉岭·钦赐翰林
出来接待我们的是首任玛腰钟阿添的第六代后人钟德俊(Tjoeng Tek Tjun),他很高兴我们的到来。我们坐在长廊那古老的长桌边,展开穿越历史的畅谈,令我沉浸在玛腰老宅的如烟往事。他提供的资料,讲述的陈年轶事,超越了现时报刊及网上文档的内容,弥足珍贵。
前门及后门都有1870年同治庚午年间立的钟宴林玛腰的钦赐翰林匾额。
邦加乡贤赖科桦(木荣)看了大堂里的钟阿添玛腰穿清朝官服的肖像后说,钟德俊的相貌与他的先祖很接近。坐在后院的钟德俊的姑姑也对我说,其先祖钟阿添玛腰原籍广东蕉岭,以Kontrak Buruh(契约工人)的身份来文岛,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晋身邦加华人最高官阶,实在不简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也和他出身名门望族有关。
她说后来该家族得到清朝政府的封爵,因为钟阿添先祖在南洋崛起的事迹,在家乡也引起关注,可谓光宗耀祖。笔者也觉得,不能否认钟家在广东很多也是达官贵人的作用,他们给在南洋奋起的钟阿添家族很多指点,后来又支持钟阿添的后人钟宴林,担任清朝钦赐翰林官职。悬挂在大宅正门及后门的 “钦赐举人”古匾(1870年同治庚午年间立),便是明证。
穿清廷官服的钟阿添玛腰及夫人肖像。
曲终弦断·家族四散
不过家族的显赫日子,也有曲终弦断的时候。自从印尼独立后,雷珍南(Letnan)、甲必丹(Kapitan)、玛腰(Mayor)的官职被取消,使命宣告结束,玛腰家族从此风光不再,逐渐坐吃山空。假如看官看过《红楼梦》的,便知玛腰如同贾府一样,很难避免一旦倾覆日子凄惨的命运。笔者不禁想起老祖宗的说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封建世袭制度不能长久,别说玛腰家族,就算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可以永世相传?
钟德俊表示,尽管印尼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没有得过一分钱的经费赞助,他们家人质疑:政府的经费也许本来就没有,或者也许存在,但已经入到其他口袋也说不定。说到此,笔者见到桌子上立有的善款募集箱,觉得它好像在述说这个家族,由一掷千金的豪举,演变到靠人舍施的无言凄凉故事。笔者与赖科桦见状,连忙投进去善款,聊表心意。钟德俊说,善款用以修缮年久失修的地方,但杯水车薪。
古匾与荷兰时代玛腰家族生意德利号,属于玛腰第四代后人Tjoeng Kim Tjong的。
钟德俊介绍说,因为家道中落,现在族人已经四散,不少人移居巨港与雅加达谋生,如其堂兄钟德山(Tjoe ng Tek San)也很早在雅加达生活。今年56岁的钟德俊,19岁开始就长期在雅加达工作,取得雅加达的居民身份证(KTP),娶了一个雅加达的客籍女子吴玉兰为妻,儿女都在雅加达出生,现正在读大学。他说,现在自己也是来来回回文岛及雅加达两地。
甚至她姑姑也告诉我们,她有一个哥哥Tjoeng Hian Su(译音:钟贤书),1950年就回国在广州读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连县教书,现在已经退休,前些年还回来探亲。这也令我想起,前些年我撰写过有关玛腰的博客,有一位署名:“玛腰后人”定居广州的31岁小伙子,还给我留言。估计他应该是玛腰家族的第七代吧。
仅存的古老陶瓷,多数是历代玛腰家里的日常用具,价值不高,许多残破瓷片也留下作纪念。
繁衍7代·史料无存
据他们介绍,钟阿添的家族至今繁衍了7代,钟阿添之后的第2代男丁是Tjoeng Fai Huin及Tjoeng Fai An,第3代是Tjoeng Sui Yan、Tjoeng Ki Chiung、Tjoeng Ki Yung,由Tjoeng Ki Yung又传到第4代Tjoeng Kim Tjong、Tjoeng Yuk Tjong,Tjoeng Kim Tjong的儿子第5代是Tjoeng Thai Sak、Tjoeng Yan Hin、Tjoeng Yan Ki(年少故去)、Tjoeng Hian Fu(钟德山父亲)、Tjoeng Hian Kui(钟德俊父亲)、Tjoeng Hian Su(译音:钟贤书,1950年回国),钟德俊是第6代,而像他儿子的第7代人,几乎都不在邦加生活。
在安放钟氏祖宗牌位的大堂里,两边的墙上挂着很多老照片,有穿着清朝官服的钟阿添及夫人的巨像,更多的是各个年代的老照片,家族成员的红白喜事、生活照等,其中令钟德俊很感慨的是上世纪50-60年代,后人到玛腰的祖坟扫墓的照片,当时的坟墓修得很好,周围还有铁架子、铁丝网等,防止外人进入。他说,现在这些都被人拆掉偷卖,连墓碑也被推倒,坟地几乎被夷为平地。遗憾的是现在家族后人中,竟然无人有能力去修护祖坟。
  玛腰源于广东蕉岭的钟氏家族族谱,一代又一代地供奉。
其实,散居印尼各地甚至海外的玛腰后裔,人数不少,而且经过数代的散枝开叶,集合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印尼常用的Keluarga Besar 的称呼,对它最适合不过了。据悉,前几年曾经有家族组团回归,还在玛腰大厅里举行仪式,文岛的Camat(镇长)还发表讲话,勉励有加。问题是怎样通过固定的形式与制度,将玛腰家族文化的势头,发扬光大,使之一代一代相传。
我们问钟德俊,唐山大木箱子里,装着什么家传宝贝,他打开给我们看,都是一些残破的古董、青花瓶、碗碟残片,这些老物件其实是可以拼凑时光的碎片,令人不堪怀旧。他说小时候还没分家,那些青花大瓶子摆在大堂墙壁四周,古董碗碟多得很。上世纪70年代,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雅加达的商人来收购,很便宜就卖掉。他又从房间里拿出一些碗碟,属于过去的生活用品,有光绪的斗彩碗等,都是不太值钱的东西,也打算留下来做纪念。
许多可以作为宝贵文物的老照片挂在大堂墙上,里面有一幅儿童穿戴清朝服饰的照片。
他说,更为可惜的是,1965年苏哈托执政后扑灭华文,因为担惊受怕,许多珍贵的清朝官方文档、书信来往、字画、家谱等,都在一夜间付之一炬,令后人无法研究家族历史。他认为,没有了文史资料可循,意味着家族的历史传承画上句号,这对他们是巨大的打击。笔者也感到,随着钟德俊这一代人老去后,不用多久,玛腰家族仅存的回忆,必将荡然消失,后裔们对盛世的追魂永远不再。
挽救捷径·商业开发
临离开时,钟德俊让我们从大门口出去,这是很礼遇的对待。同时他指着大堂左右两边紧缩大门的厅室说,都是属于伯父及姑姑的了。还好现在有燕子进来,按他的指引见到,老屋的上方有个透气窗,燕子就从那里出入。现在家族成员也是靠出售燕窝维持生计。
雅加达的邦加乡贤赖科桦(木荣),在玛腰大堂参观。
对于玛腰老宅的没落,赖科桦先生深表同情。他对钟德俊说,必须采取商业开发的方法,才能抢救老宅,还能推动旅游业。关键是家族成员多,存在利益分配现实问题,就应该先成立基金会,聘请律师严格按照法规处理投入与收益。赖科桦还表示,他有个朋友,在雅加达也是专门从事旧物改造翻新的,将来请他来参与。他和钟德俊交换了手机号码,约好在雅加达再详细筹划。
福建客家土楼美图片大家分享如下:

本文章来源:搜狐博客——春雨绵绵(香港)

(0)

相关推荐

  • 怀集蓝钟覃氏祖堂落成庆典

    点左上方标题下:覃氏文化研究,关注家族公众平台,感受家族的情感与温暖

  • 小说《缘为兵》【五二三】武装带不明去向

    小说<缘为兵>[五二三]武装带不明去向 小说连载<缘为兵>(初稿)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钟金玺一眼就看见了童镇海系在腰上的外腰带,忽然问陆军璞:"你的武装带哪,怎 ...

  • 有它在,港剧死不了

    说到港剧变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那就不得不提到四年前的那部高分黑马剧<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了. 2016年的开台剧<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改编自南方舞厅的同名小说,导演是Fatb ...

  • 原创博客:11·04反阿学大游行前因后果

           这是印尼著名的点滴网站(Detik.com)今早的特别版面的视频,左为游行的目标人物雅加达华裔省长钟万学.       雅加达反阿学大游行从今早至今,还在进行中,事前总统.副总统及政法系 ...

  • 原创博客:印尼漫笔——沙横下街华人居屋

    沙横下街的华人居屋,延续了一代又一代不变的物是人非故事. 流向大海的小河溪. 邻居家那幸福的小白猫,与世无争. 在 太太的老家邦加(Bangka)沙横(Toboali)小住时,早上在其老宅附近的下街( ...

  • 原创博客:印尼邦加文岛情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        文岛(Muntok) 的二战遗留沉船,静静地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码头上可望见远处搬迁后的新码头,远洋货轮正在泊近,不远处即是建于英国统 ...

  • 原创博客:令人震撼的印尼黑白照片

    本博文发表于:2010-04-19 21:38 Tetap semangat berjualan jagung. Seorang nenek di Jalan AP Pettarani, Makass ...

  • 原创博客:印尼随笔——闲庭信步沙横农村

    本博文发表于:2014年02月20日 15:37 沙横妻舅的老员工M,辞工带孩子,开个小店讨生活. 在沙横镇这个小地方,甚至农村,都有苏哈托女婿Prabowo退役将领掌控的大印尼行动党(GRENDRA ...

  • 原创博客:印尼随访——经营百年印尼Jamu草药店的华人老板

    本博文发表于:2013年11月13日 21:59 老板娘侯美莲,和善地详细介绍该店历史. 经营百年印尼Jamu草药店的华人老板何贤良. 趁 着到槟港(Pangkal Pinang)位于Kampung  ...

  • 原创博客:印尼随笔——邦加沙横沙代码头的天然腰果树

    该博文发表于:2014年2月14日 21:42 野生没有管理的腰果,品相不佳,其成熟果实味香甜可口:连接果实的就是腰果的豆,富含蛋白质及优质食用油脂. 长满腰果的野生腰果树,需要有竹竿才能够得着. 自 ...

  • 原创博客:印尼最被人亲近的阿蔘树

    印尼邦加槟港的绿化公园,左边就是阿蔘树 阿蔘树尊容. 小时候在印尼邦加(Bangka)槟港(Pangkal Pinang)中华小学读书,因为是半日制,中午放学后,无所思思,就到一步之遥的大王屋附近的荷 ...

  • 原创博客:印尼随笔——雅加达的荷兰瓷器

    瓷碗背后打上荷兰一家公司的印记 充满荷兰色调的瓷盘. 这次到印尼,也是想实地考察流落在雅加达及邦加的中国古董瓷器,以此了解中国与印尼的商业及文化交流历史,结果无意中却发现,原来印尼也存在很多荷兰殖民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