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法中医六术

中医,大家现在看见的多是医院里西式化的中医治疗。我这里说的是古法中医的中医六术。即为:砭、针、灸、罐、按跷、导引。上古时期,缺少医药,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就是纯手法治疗,就是这中医六术。

1、砭法:是利用砭石治疗的一种方法,是原始人类在没有针、药的时候一点点摸索出来把打磨过的石头治疗病痛的一种方法,几千年来仍存留下来。现在大家熟知的刮痧就是砭法的一种。现在用各种材质的工具制作刮痧工具,日本人甚至有陶制的,金属材料的。足疗里有用砭法来锥脚底治病也是较成功的一种砭法。砭法还有刮、压、划、刺、拍、感、闻、鐹等十五种手法。古中医带徒出师的时候,是让徒弟自己打磨治疗工具,制作成功了,技艺也成熟了。

2、针法:就是大家熟知的针灸,利用银针在经络、穴位上刺激。最早的针具就是石针,打磨出来的石针,然后有金针、银针…

3、灸法:就是用艾绒来做身体治疗和养生。古人是在针的基础上利用艾条可以驱除寒凉之症。现在,灸法已经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了,各种灸法各行其道、各显神通,我这个以古灸法为主的人都看呆了。当然,有市场生命力的创新肯定有其独特疗效。只是但凡锋利的刀必有两面的问题,不以患者为试刀石,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是医者仁心的宗旨。

4、罐法:竹、水、药、胶等拔罐疗法。

5、按跷法:主要针对筋骨不在其位所造成的病痛。利用中医推拿按摩等手法,结合正骨达到骨正、筋柔、气血通,解决病症。这都是要练功才能具备的手段。按摩,《内经》中祛病用二跷,踩跷、按跷是最高祛病法。

6、导引:是以道家练功为主的治疗方式,我们现在看见的是气功,古人是内功修炼出来的功力来治疗,有点类似武侠小说中的医术,但是肯定是要练功才能具备治疗能力的。现在市面上基本看不见了。

这是古法中医治疗的六个方法,医术里有“道、法、术”之别,道者:中医以辩证思维来看待身体问题,以“气”“血”治疗来做整体治疗;法者:是整套严谨细致的术法;术者:是技术,是最简单的入门操作技巧,精于术者方可言法言道。

学习专业中医,理、术、法、道,就是这样的路径。

附录:*古代中医分科沿革*

十三科是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合称。元代及明代的大部分时期, [太医院](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52755&g_ut=3) 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

*宋代十三科*

最早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可追溯至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此时的十三科为:大方脉、风科、小方脉、针、灸、口齿、咽喉、眼、耳、疮肿、伤折、金疮、书禁。 [元丰改制](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50990&g_ut=3) 后又在嘉祐九科之基础上进行调整仍为九科。因此北宋时医学划分为十三科为时甚暂。

*元代的十三科*

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 [祝由]并规定:诸医人于十三科内,不能精通一科者不得行医。”

*明代医学十三科*

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接骨、伤寒、金镞、按摩、祝由。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十三科又改作十一科。

*各科详解*

大方科:指专治成人内科疾病的一科,相当於现在的内科。

小方脉科,是幼科的别称,专治小儿疾病,相当于现在的 [小儿科],唐代已有少小科,宋代开始,儿科称为小方脉。宋以后,元、明、清 [太医院]中均设有小方脉科。

妇人科,是指妇科产育的专科,又称“ [女科]相当於现在的妇产科。

风科,范围包括各种因“风”邪所致的疾病。宋代设风科仅次於大方脉,有学生八十人。

正骨科,是诊治损伤的专科,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是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外力作用所致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但也包括同类原因引致的体内脏器损伤。

金镞科,是指专门治疗刀、枪、箭伤等战伤的一门科学。

金疮科,也是指治疗刀斧利刃之物所伤的医科。

产科,主治胎前、产后及妇科诸症。

眼科,主治眼病及时疫眼病。

口齿科,主治牙痛、骨鲠及喉科诸症。

伤折科,主治跌打压伤及 诸虫 兽伤。

疮肿科,主治恶疮、癞疥、无名肿毒等。

[祝由科]古代用祝说病由的迷信方法以治疗疾病者叫做祝由。“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祝说,就是装出一副能通鬼神之事的模样,祝祷鬼神消灾免难,解除病人的疾病痛苦。或称 [咒禁科]也包括使用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等方法。

书禁科,主治镇邪、驱鬼、辟毒、截症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