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国富兵强的核心思想,全民农战
文/子非鱼
《商君书·农战》篇可以简单总结成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什么是“空谈”,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游说之客”,他们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凭三寸不烂之舌谋取官位,
什么是“实干”,就是题目中的农战,“农战”一名为合成词,即农业和战事。
《商君书·农战》讨论商鞅国富兵强的核心思想,即农战的国家策略:动员全国人民参与农战,农业便会兴旺,同时增加了国家兵力,寓兵于农;无事归田,有事出征。
我再强调一下,
一、商鞅变法是历史选择,变法的内容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如果商鞅生在21世纪,也来一次变法,其内容一定不是你现在看到的《商君书》,
二、凡是法律禁止的,一定有人在做了,
同样,凡是法律鼓励的,一定还没人做。
《农战》,篇幅很长,但一直在重复一件事:重视农战!
重视农战,在开篇点的最是透彻: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战国时期秦国如何“选拔”官员呢?
一、世袭
你是什么官,你儿子也是什么官,这就叫世袭,
世袭制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直到西汉才有“察举制”,即通过观察来举荐官员。
在世袭制下,农民也是世袭的,想做官基本是妄想。
二、游说
如前文所说,一些说客游历于各国之间,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君主,从而谋得一官半职,
大家熟悉的张仪、苏秦,都是此类,
就连商鞅,也是说服了秦孝公,才在秦国担任了左庶长。
三、也许还有其他,一时想不到
...
商鞅说,君主可以用来勉励人民的,是官职和爵位。而令国家得以强盛的根本,却是农业和战事。
如果官爵只能通过世袭和游说来获得,试问,谁还会重视农战呢?
作为普通农民,世袭的路肯定走不通,那他们必然会走“游说”这条路,普天下的农民都倾向于去游说君主,农战自然就荒废了。
只有让个人利益(官爵)与农战挂钩,让求取官爵与农战画上等号,才会全民农战,
即,要想做官,必须农战!
...
《农战》实施的怎么样?从结果看,非常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再无敌手,
但是,秦国也没有完全禁止“游说之客”,商鞅之后的张仪、范雎,甚或李斯,哪个不是说客呢?
当然,他们必须同时也是实干家!他们给秦国带来的贡献也证明他们是实干家,只是这个“实干”已经跳出了农战的范畴,
毕竟张仪、范雎既非农,也非战,他们是从另一个角度为秦国谋利。
结论是什么呢?
《农战》是用来激励“大部分人”的,那些无权无势无才的,不要胡思乱想,乖乖献身于农战,
而真正的精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跳出“规则”的框框。
end,20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