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鹤方壶,春秋时期诗意飞扬的一朵莲、一只鹤
2012年,在由故宫博物院全院职工投票的“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评选活动中,11件文物在故宫当年所藏的180万件(套)文物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其中,2003年曾上了《东周青铜器》邮票的、此次特展与故宫文物同框展出“莲鹤方壶”名列其中。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分为春秋、战国两个历史时期。“莲鹤方壶”铸造于春秋后期(《中国集邮百科知识》一说春秋中期),国家一级文物,高125.7厘米,宽54厘米,重64千克。故宫所藏青铜器多矣,故宫人为什么独爱“莲鹤方壶”?作为非“故宫人”,我以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春秋时期的精神象征。莲鹤方壶形体巨大。壶上有冠盖,长颈,垂腹,圈足。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吭高歌的仙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为耳,上至器口,下及器腹。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腹部四角各攀附一飞龙。腹部四角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虎,倾其全力承托重器。该壶造型气度不凡,装饰典雅华美,融清新脱俗与凝重神秘为一体。其构思之奇特,设计之巧妙,锻造之宏伟,堪称“东方最美的青铜器”。
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其“失蜡法”“分铸法”等广泛应用,既显示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日益高超,也反映了青铜器文化的深入发展。具有莲瓣装饰的青铜器常常表现在壶上,例如1988年,太原金胜村赵卿大墓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莲盖夔龙纹方壶,高66.7厘米,外形气势磅礴,莲瓣形盖钮和夔龙纹附柄制作精美。只是该莲瓣装饰是单层的,相比而言,最典型的莲瓣装饰当属“莲鹤方壶”。“莲瓣”与“仙鹤”是春秋中期新创造出的动植物形象,有着突出的时代特色。正如著名学者、文物专家郭沫若所云:“此乃时代精神之一象征也。”
二、入藏经过的曲折辗转
1923年,两件“莲鹤方壶”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时值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鶚来新郑巡防,出面收缴追回了被盗卖的这批国宝,交给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时人称之为“新郑彝器”。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危急时刻,河南博物馆选取“莲鹤方壶”在内部分馆藏文物,分装68箱,由开封经郑州南下,运抵武汉,暂存在法租界内。
1938年11月25日,河南文物由汉口乘客轮抵达重庆,保存在磁器口中央大学校舍内。
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计划把河南博物馆文物全部装机运往台湾,由于“莲鹤方壶”等一部分文物来不及运走,被留在了重庆。
1950年,河南省代表会同文化部代表来到重庆,接受国民党政府在撤退前没来及运走的河南博物馆文物。文化部挑选了青铜器52件调往北京,分别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两件“莲鹤方壶”中的一件被调往北京,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被运回河南,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
《东周青铜器》邮票全套8枚,选取了最具东周青铜器代表性的盘、簋、鼎、尊、壶等8件造型各异、装饰精美的器物。影雕套印的印刷方式,既突出了青铜器的原始风貌和质感,也强调了它们的精细纹饰和立体感。曾雕刻了其中的(8一4)(8一7)两枚邮票的设计师、雕刻师郝欧,和我谈起18年前雕刻“莲鹤方壶”邮票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莲鹤方壶’的庄重、大气、完美,深深吸引了我。但其器型之优雅,纹饰之复杂,当年对我的手工雕刻来说,绝对是很大的挑战。感谢姜伟杰,呼振源老师在雕刻过程中给予的指导。”郝欧开门见山地说。
见我对手工雕刻不解,郝欧解释说:“手工雕刻是在放大镜下,钢刀对钢板进行邮票原大雕刻,不可修改,刻错一刀整个钢板就要重新来刻。”
“手工雕刻'莲鹤方壶’的最难点是什么?”我问。“在雕刻过程中,既要准确的刻画出繁复的装饰花纹,又要表现出青铜器的体积感和质感,难度非常大。”郝欧答。
“那对雕刻师的艺术功底和技术功夫的要求岂不非常高?”我问。“那是当然,好在我圆满完成了'莲鹤方壶’的手工雕刻任务。”郝欧指着当年手工雕刻原版打样对我说。
2000多年前,因为一件青铜器上的一朵莲花的盛开和一只仙鹤的起飞,让春秋时期诗意飞扬,成为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象标志之一。直至今日,“莲鹤方壶”上的“花”依然在开,“鹤”依然在飞,奇迹依然在让故宫人和非故宫人的瞩目中延续……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