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欢迎各位作者登录大河文学网(www.dahewenue.cn)注册驻站作者。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原以为哲学家是个高不可攀的称谓,那一日读书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对哲学家所下的定义是:“思考自己、生命、世界的人,他要创造的是一种思想能力,而不是某种知识。”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普通人也可以是哲学家的。我就认识了一位教了一辈子学的哲学家,他叫李文元,济源市西关人。他就是经常思考自己、思考生命、思考世界的人,并且将这种思考写成了一本名叫《大极无》的书,书中串珠排玉般收录了他写的数十篇文章。其文深入浅出,哲思灿灿,读后获益良多。文元老师是以《道德经》《易经》为依托,写出自己的哲学文章的。“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正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第一部百科全书。”这是自称一介凡夫的黄友敬先生对《道德经》的见解。“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一邪。”将其翻译为今日的白话就是:会跑的兽可以用网去捕获它,会游的鱼可以用丝线去钓它,会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它。对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乘着风云而上天。吾今天见老子,他就像云中龙一样不可捉摸呀!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见解。至于《易经》,被后人称之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包罗万象,是研究宇宙万物、阴阳平衡的一部经典巨著。毛泽东主席说:“不学易,不足以谋大事;不学易,不足以解天地。”《易经》《道德经》《南华经》并称为三玄。玄者,玄学也。然对这样令人生畏的玄学著作,李文元老师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并将其所学、所思、所悟、所用乃至所为进行梳理后,写成了一篇篇文章。内容有理念、教学、读书、写作、技能、医学、养生、灵魂、有无、顺逆、美丑、愚智、曲直、真假等等。每篇文章都条分缕析,写得有理有据,透彻明白。其涉及领域之宽,思辨能力之细,恕我孤陋寡闻,这样的哲学文章在济源境内我还是第一次读到。《易经》讲阴阳,《老子》讲有无。研究两部著作的人车载斗量。正因为它博大精深,玄妙神秘,人们就以各自的理解去领悟它、解释他,于是就有了多种多样的理论文章。但万变不离其宗,两部著作说到底是讲规律,讲宇宙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归元之变化。比如文元老师讲《魂》。他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魂是存在的,从个人魂、家庭魂、村镇魂乃至民族魂国家魂都是存在的。比如龙就是中国魂,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这条龙醒着,中国魂就一定会光芒四射继而所向无敌。比如文元老师写的《自私与生存》,他以为自私行为是生物生存的本能,他们的争夺只是为了生存需要,多余的东西它们是不要的。违犯了这种规律,就会导致生长不良或者死亡。例如种田施肥,如果施的太多,庄稼不但长不好,还可能死亡。财富也是这样,当自己获得财富可以完全满足自己需要以后,其他多余的财富都不属于自己,谁也说不清那些财富以后会被谁享用。人其实和其他生物一样,财富聚集的太多就会生病。自古及今,因财富过多殃及自己殃及家人后人的不是到处都有吗?被财富压死的人还少吗?文元老师认为,财富远远超出生存需要后,把自己多余的财富奉献给社会、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拥有财富的人是不会被财富压死的。文元老师在《逆境》一文中写道:“逆境和顺境无好坏之分。遇顺境时切莫过于兴奋而忘乎所以,要想到顺境中隐藏的危机并及时预防;遇逆境时切莫过于悲观,要想到黑暗过去就是光明,要创造条件促其转化,利用逆境有所收获。”文元老师在《淡》文中写道:“把事情看淡些,把金钱看淡些,把权力看淡些。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就烟消云散了。只有看淡,才能心静如水,不急不躁,才能做好每件事情,才能乐观向上,健康长寿。”文元老师在《不生气的智慧》一文中写道:“所有的气都是自己找来的,遇到看不惯、想不通的事情怎么办?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好好的检讨自己,好好地学习,观察客观事物的发生、成长、发展变化的规律,心胸开阔些,坦坦荡荡,每天都有事干,明天都有想法,每天都有追求,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贡献,每天都在享受生活,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生气呢?”说来你也许不信,文元老师还是做美食的高手。他在《烙馍》中写道:“我烙出的馍比他们烙得都好,往往能达到焦黄酥脆的效果,吃着脆嫩可口。”烙馍使文元老师悟到:“必须用好油,油多了浪费,油太少不上色,并要掌握好火候,什么时候用什么火,用多大火,不然火大容易焦糊,颜色变黑,火小烙出的馍不酥脆。只有火油都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把馍烙好,这就是烙馍的规律,烙馍之道。”初识文元老师是在湨河岸北的公园里。是时他绷直的腿放在一块巨石上,臂前伸,头碰脚,正在做开合动作。看起来此人70多岁年纪,体格健壮,精神饱满,叉指躬身掌按地,中气十足善交流。交谈方知,先生已85岁高龄了,在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养花带孙学做饭、读书练字写文章,生活充实得很。养花养在房顶上,号称空中花园;带孙带出本科生,孙子学有所成。花养得精神,文写得厚重,馍烙得酥香,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这样的人对年龄是怎样认知的呢?文元老师在《年龄》一文中写道:“年龄有自然年龄和心理年龄,不管自然年龄多大,要永远保持一个年轻人的心理。心态年轻,身体就年轻。有年轻人的心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去战胜艰难险阻,战胜不良嗜好,信心百倍的去工作去生活,就会永远年轻。”行文至此,突然想起多年前我写的自勉小诗:“自定高度自攀找,只争朝夕惜分秒。秉笔书写燕雀志,九十之前没空老。"言外之意九十以后我该做的事都做了,就有时间老了。而文元老师的心态是“永远年轻”。这“永远年轻”中有哲思、哲理、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元老师不会老,哲学也永远不会老。
作者简历:刘克庆,字慎之,河南济源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