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是彼此舒服
图片发自简书App01俞伯牙年龄还不到三十,已经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琴师,许多人慕名而来,百般求见,却被他拒之门外。当他在山上鼓琴时,一个樵夫站在旁边听琴。旁边的童仆得意洋洋地说:“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伯牙先生。”樵夫并没有因为伯牙的名声而露出谄媚之色,反而沉醉在琴声里,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不动声色,转念想着流水,樵夫感慨:“我好像看到了流水汤汤而去。”这时,俞伯牙却琴起身,拉着樵夫的手,惊喜地说:“您才是我真正的知音。”这个樵夫便是钟子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再弹琴。让人舒服的友情,始终是离开利益关系的交契。两个平等的人相互信任,彼此坦诚,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相处。如果有一段友谊需要你小心翼翼地维护,是否也会觉得疲累不已?如果有一段感情需要你唯唯诺诺地应承,是否也会觉得精疲力尽?单方面付出,总有一天会山洪暴发。与其撕破脸皮,不如及时放手。哲学家马克思说得好,“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图片发自简书App02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辆华贵的马车从书院门前经过,管宁专注于读书,华歆却忍不住跑出门去看。回来时,管宁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分开,淡淡地说:“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朋友。”华歆先是诧异,后来便释然了。当自己向达官显宦投去羡慕的目光时,对方早知自己有意于仕途。他并没有强求和挽留,而是尊重对方的选择,彼此心照不宣。既然无法同行,那就从此你走阳关道,我过独木桥。志同道合者为朋,意气相投者为友。硬要和三观不同的人走在一起,时常会因为迁就而违背自身的意愿。或是身处人群,又不愿随波逐流,越来越感到孤独,每一场喧嚣都是折磨。与其逢场作戏,勉强维持这段双方都不舒服的关系,不如果断离开。有道是,三观不同,不必强融。遇到了,便只当萍水相逢,做泛泛之交,无需为难自己。把身边的位置留给懂你的人,才是明智的选择。图片发自简书App03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道:“我们生活得太拥挤。因此我觉得,我们缺乏彼此尊重。”关系再好,若是相处起来没了边界,便会不可避免地相互干扰;言语之间不知尊重,也会渐渐产生隔阂。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激情总有退却的时候,人生要走的路还这么长,找一个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两个人在一起,你看你的报纸,我翻我的杂志。厨房里煮着红豆汤,咕噜咕噜地响,时钟挂在墙上,滴滴答答地走着,安静又祥和。忙的时候就互不打扰,闲下来便一起窝在沙发上,盖上毯子,看一部老电影,晚上便相拥着入睡。这样的日子,舒服又安逸。最能解渴的,莫若一杯水。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淡而不腻。活得通透的人,都明白这一点,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出于善意地保持距离。这种分寸感,并不是冷漠傲慢,而是不越界。不侵犯他人的边界,同时保住自己的底线,才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很喜欢一句话:“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费力的感情,不必勉强;心灵的交契,无须多言。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