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的人如何才能成功?学学曾国藩的“尚拙”式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可是曾国藩与同时期的那些大人物,甚至与自己的学生李鸿章相比,可谓是“笨人”一个。

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自己常说“吾生平短于才”,“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的成功之路并没有太多神奇色彩,而是靠这两个字:尚拙。

尚拙

成功,三分靠天成,七分靠人为。

坊间流传年少时的曾国藩有一次在家读书,朗诵很多遍都背不下来,藏在屋里准备行窃的小偷反而跳了出来,将曾氏所读之书大声背之,并扬长而去。

资质愚钝缘何成就晚清一代名臣,皆因曾氏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

曾国藩小时候读书,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任务,绝不睡觉。

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笨拙有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是曾国藩的座右铭。曾国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笨拙之上,这样的绞尽脑汁殚精竭虑之上的。确实,“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拙”之精神同样体现在曾国藩带兵打仗上。

与同是文人带兵的王阳明出神入化的兵法相比,曾国藩打仗可谓非常呆板。就一招“结硬寨,打呆仗”,吃遍天下。

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一生擅打愚战、笨战,为此还被被宗棠讥笑为:“每苦钝滞”。

曾国藩做决策之前,总要花费极大心血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等,等一切准备就绪后,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非同一般的曾国藩。

如果说我们的人生哲学是“尚巧”,那么,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却是“尚拙”。

郭嵩焘在日记中说,有一个朋友问他,为什么湖南这么出人才。

他回答说:“楚人只带三分蠢气,盖孔子所谓其愚不可及。”

朋友听后十分同意,说:“自古成名者,多由笨干,是以有字颠、画迂、诗痴,浮光掠影,终不济事。”

所以希望大家做事,也多几分“笨干”精神。

曾国藩一生重视家教,立下家风家训作为传家宝。经过几番改朝换代,其家族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家风,如今有成就的人多达240多位,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在化学界、教育界、文学界、考古界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