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轮回当真无法改写?年轻皇帝险挽救北宋国祚,却死得不明不白

说起宋朝,不少朋友的第一反应或许就是一声叹息。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政治氛围相对轻松、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最富庶的朝代之一,两宋承载了人们的太多遐想。然而,就是一个各方面发展技能几乎都点满了的宋朝,居然偏偏不重武备,让文官压抑武官,好端端的“大宋”硬是给糟蹋成了“大送”,每年白白送出去的银子之多,看着就让人心疼。有朋友可能也会拿数据说话:一说其实宋军硬件水平并不差,纵观两宋319年,对外战争也是胜多负少,这成绩已经算不错了。

然而,如今宋朝留给我们更多的印象就是屡战屡败,到了甘心花钱消灾甚至“长跪不起”的地步。不过,虽然“求和”大体是宋朝外交的主流,但其历史上也有十分厉害的鹰派皇帝。咱们今天就来讲一位存在感并不是很强、在位时间很短却一度险些改写北宋国祚的皇帝,他便是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赵煦。

仅从年少时的遭遇来看,赵煦就是个了不起的角色。赵煦原名赵佣,虽然贵为宋神宗赵顼第六子,但其母身为宫嫔,地位卑贱颇受歧视。然而深受母亲影响,赵煦自幼正直自强,年少老成。文献记载,宋神宗于1084年在集英殿大宴群臣,年仅8岁的赵煦举止大方得体,受到大伙儿的侧目,甚至有大臣难忍内心的激动,当场就祝贺皇上生养了个好儿子。

1085年,神宗病情骤然加深,到了难以处理朝政的地步,为防一日无天子,权力核心的大佬们开始挑选新君。彼时的朝廷很是不消停,虽说神宗不少子嗣,但他的俩弟弟赵颢、赵頵也不是等闲之辈。此二君均已天资聪慧且乐于钻研而著称,口碑颇好,深受朝廷上下认可。不过,按照皇家传统,皇帝有儿子就必须要先考虑皇帝的儿子,当时权倾朝野的权臣蔡确不敢瞎做主,就找宰相王珪要说法。此举一是给自己留后路,万一日后除了岔子,也好及时把黑锅甩给别人;二是蔡确同王珪是官场对头,一旦后者给的答复太离谱,蔡确也可借机剪除异己。然而王珪这家伙是个老滑头,表面怂的不行内心却十分精明,也不直接给答案,而是拐弯抹角地说:“皇上不还有儿子吗?”这个回答可谓满分,蔡确也不好发作,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挑来挑去挑了年龄说得过去,又看似比较老实好控制的赵煦。

赵煦初登皇位时只有9岁,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么大的小孩还在读小学,恐怕稍复杂的东西就不怎么懂,更别说身处复杂的权力核心应对一群如狼似虎的大臣了。赵煦年太小无法亲政,王朝的权柄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垂帘听政的高太后手里。这个高太后咱们值得专门讲一讲:她在历史上争议极大,有人把她往死里黑,诟病她贪权乱政,保守顽固;不过大体来看,高太后还是很识大体的,拿一件事儿来说:神宗的俩弟弟隔三差五就来“探望”病危的哥哥,甚至曾试图控制神宗,关键时刻,高太后一纸令下紧锁皇帝寝宫大门,这也算是为维护皇家秩序出了大力。

即位伊始,赵煦就十分不爽:太后一面表示自己垂帘仅仅是因为新皇帝年龄太小,另一面却乐得给朝事做决断。一面是大权在握、位高言重的皇太后,一面是刚上台又没啥后台的皇帝,大臣们可不傻,该讨好谁都不用说。因此,每每上朝时,大臣都面朝太后奏事,而当时皇帝与太后的座位相对,于是在很多年的时间里,赵煦每天都要看对着大臣们的屁股看几个小时。

另外,高太后对赵煦的管控十分严格,她想把哲宗打造成“仁宗二世”。要知道,历史上庙号能称“仁宗”的皇帝可不多,其中大多数人品没的说。宋仁宗的人品好到了啥程度?据说他驾崩时,连外邦的敌人听了都受不了,主子和大臣在朝堂上哭成一团,甚至还专门披麻戴孝。客观地讲,宋仁宗算是历史上的好皇帝,其统治被称为“盛治”,更是成了宋朝臣民心目中的大圣人。然而,仁宗之治也有其弊端,一如偏向于求稳,曾试图惩治土地兼并和“三冗”现象,仅仅是遭受保守势力反对而浅尝辄止,仁宗是个好皇帝,但远不及“宏图大略”这个标准。

高太后管赵煦可谓是费尽心思,为防止小皇帝沉迷女色,居然找了20名老大妈给皇帝侍寝;为了让赵煦成“圣人”,她也每天安排一群老孺昼夜不停地给小皇帝上课洗脑。然而,赵煦是个小大人,他一早就把自己的父亲视为偶像,决心打造“铁血大宋”,彻底革除社会弊病,成就丰功伟绩。因此,老太后和老臣们越是以传统封建礼法管束他,他就越是生气,在亲政的年龄来到之前,他忍气吞声装聋作哑,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遭受排挤,他也不闻不问。

其实,高太后一早就感觉到情况不妙:有一次,她让人把赵煦的一张旧桌子扔掉,谁知赵煦又找人找了回来。问之,赵煦回答:这是我爹喜爱的桌子。到了皇帝亲政的法定年龄那会儿,高太后不愿还政,还又安插了一批旧党重臣,把司马光这些旧党领袖奉为“圣人”,甚至还炮制了“车盖亭诗案”这样的文字狱,意图将新党一并剪除。然而这些措施仅仅成了垂死挣扎,1093年,高太后逝世后,哲宗当即展开了严厉的报复。

很明显,哲宗对高太后是有恨的,这种狠可能不止源自于政治场上的针对。就拿一件事来说:神宗下葬时,哲宗生母朱氏护送神宗灵柩入永裕陵,知河南府韩绛前往接驾,对朱氏行拜迎大礼。高太后听说后居然指着朱氏大骂:你算个啥东西?韩绛是先帝的大臣,他行重礼你有啥资格接?哲宗是个孝子,这种仇可能不报?于是在夺回大权后,他立刻对太后旧党展开彻底清洗,太后为旧臣们留下的各种保命措施一概无效,该撤的撤该换的换,朝廷一夜间变了天。

同老爹一样,初上位的哲宗也是年轻气盛。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哲宗仅9岁时,有辽国使者入朝。大臣怕辽人相貌粗陋服装怪异吓到小皇帝,于是给小皇帝打预防针。谁知哲宗很淡定地反问:“辽人是人吗?”大臣回答说是,哲宗便无所谓地说:“既然是人,那朕为啥要怕他们?”而他刚亲政后就面临一个烂摊子:原来,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旧党老臣主张“仁惠为政”,居然拱手将边关大片领土和军事重镇全部白送与外邦。要知道,神宗时期,北宋一度在对西夏战争中占据主动,司马光们的这一行为简直如同“丧权辱国”。哲宗刚上位便发起了河湟战争,一举光复青唐地区,迫使唃厮啰政权臣服;又在两年的惨烈征伐后奠定了对西夏的主动地位,同先前伟大的朝代一样,北宋也一度展现出了开疆拓土、万国来朝的苗头。

要知道,此时的宋哲宗赵煦不过才二十三、四岁,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煦却一命呜呼了。赵煦之死疑点很多,史书上讲得很仓促,只是“沾染伤寒”;据一些野史,赵煦乃纵欲过度。然而考虑到赵煦的性格和所作所为,其死背后恐怕大有文章:其一,哲宗掌权后重启新政,而他的措施几乎照搬神宗早期那些条令,这些政策相当激进,神宗尚能以极强的政治手腕和皇权压制保守势力与反对派,哲宗未必;况且正如咱们在之前所说,哲宗从继位开始便遭受了许多不公平对待,因此,他的新政措施中带着许多报复性的赌气行为,这也难免遭致他人不满。其二,赵煦注重武备与外伐,而他在这一方面也颇有建树。从一个现实角度考虑:将领打胜仗就有战功,有战功就要升官,那么勋贵的崛起自然会对文臣集团对权力的垄断形成挑战。总的来说,赵煦的政治手腕太过刚硬,在诸多势力间缺乏协调,或许他的死是诸多势力联合发动的绞杀,这其中恐怕还有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

虽说历史不容假设,但咱们不妨设想一番:如果宋哲宗不倒在24岁这个大有可为的年龄上,而是再掌权20年,大宋很可能会一扫前朝“不重武备”的弊端。而哲宗又不是昏聩之君,或许在改革遭遇诸多挫败后,它会像神宗一样作出反应,调整其中的一些极端措施,从而有力肃杀土地兼并、“三冗”等社会弊端,这无疑会极大地改写北宋的命运。况且,哲宗早逝引发了一个更直接、更严重的连锁反应:赵煦无后,大臣们没有办法,只能拥立先帝的第十一子为新君,这便是历史上颇受诟病的宋徽宗赵佶。

笔者觉得宋哲宗赵煦与明武宗朱厚照十分相像:二人均十分聪慧,年幼极为但一度十分不顺,在夺回权柄后大作改革,并且在对外军事和外交方面颇有建树。两人同样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死得不明不白。不同的是,赵煦一早便锋芒初露,表现得很有帝王气质;而朱厚照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痞子,甚至还自己偷偷摸摸跑到前线打仗,身为皇帝却亲自上阵杀敌,即便“荒唐”到了这种地步,他仍然未能躲过英年早逝的下场。由此可见,封建社会朝代更迭这个轮回是历史注定的,即便是皇帝,仅靠一人的力量也难以改变什么。

(0)

相关推荐

  • 皇帝说:这是父皇用过的桌子不能换,太后听说非常心惊

    公元1085年4月1日,正是元丰八年,北宋开封宫廷之中再一次响起了丧钟,锐意改革的宋神宗驾崩,年仅三十八岁.说来也奇怪,宋神宗的儿子虽然很多,一共有十四个,但不知道怎么的,前面的一大批都夭折了.前十名 ...

  • 令人惋惜的弱宋鹰派皇帝:年幼老成手段凌厉,却在24岁莫名暴毙

    两宋横跨319年,对一个封建王朝而言,这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不算短.然而在重文抑武国策的直接支配下,纵使富到了古代史的巅峰,两宋却也很难找到几位像秦皇汉武那样铁腕且雄才大略的帝王.鲜有像宋神宗赵顼那样 ...

  • 叛逆的宋哲宗

    宋哲宗赵煦是神宗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朱德妃.赵煦既非长子,也非嫡出,只因他的五个哥哥先后夭折(剩下的皇子中他的年岁最大),登上皇帝大位纯属偶然.只不过继位时,赵煦年仅十岁,还是个孩子. 赵煦年幼不 ...

  • 北宋第七位皇帝 赵煦激化新旧党争 朝廷日益动荡

    赵煦(公元1077年---1100年),原名佣.神宗第六子,神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5年. 赵煦曾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神宗于公元1085年3月戊戌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q ...

  • 历三百余年,一览赵宋王朝从兴起到覆灭

    它,不同于汉唐,有别于明清,虽说宋朝跨越三百余年,并享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美誉,但在中华版图上,宋王朝始终与一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共存,先后有辽.西夏 ...

  • 宋英宗病好之后,皇后高滔滔仍不许他临幸别...

    宋英宗病好之后,皇后高滔滔仍不许他临幸别的女人.曹太后私下派人劝诫高滔滔:"皇帝既已痊愈,左右岂可无一侍奉之人?"高滔滔不爽地回答:"我嫁的是十三郎,又不是嫁给他皇上,你 ...

  • 特异功能?皇帝根据背影和臀部就能识别朝臣,历史仅此一人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用看朝臣们的脸,根据他们的背影和臀部就能识别这人是谁?虽说这个特异功能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绝技,但历史上也仅此一人.这位皇帝就 ...

  • 「豫,浙」探寻宋陵:巩义宋八陵和绍兴最悲催的宋六陵

    永昭陵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960年一1279年),从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到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蒙 ...

  • 元朝皇帝比清朝多 国祚却没清朝一半长 全因三大内斗

    一般人提到元朝,都会说元朝是胡虏无百年之运.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到百年的历史就回到草原了. 元朝为什么那么快就退回草原,一般的结论都是因为元朝君主没有实现汉化的原因.小子以前也持此论.但随着小子参考各 ...

  • 宋朝历代皇帝画像(宋朝国祚320年,历18帝)

    核心提示: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旧藏於南薰殿的历代帝王图像.宋朝皇帝的谥画以红白配为主,没有繁杂的刺绣和图案,质朴简洁,干净清爽,官服也仅以颜色来区分官品,这与 ...

  • 汉朝历史人物——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

    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 ,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 ...

  • 汉朝历史人物——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 ...

  • 汉朝历史人物——王莽(新朝开国皇帝)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县东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 俭朴,饱读 ...

  • 汉朝历史人物——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是东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薛莹<汉纪>对他极力称赞,说他"及临万几,约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华峤<后汉书>一方面 ...

  • 汉朝历史人物——光武帝刘秀(汉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 ...

  • 隋朝历史人物——隋文帝杨坚(中国十大皇帝)

    杨坚(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杨坚出身名门望族.相传他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早年随 ...

  • 隋朝历史人物——杨浩(隋朝傀儡皇帝)

    杨浩(?-619年),秦孝王杨俊长子,隋朝皇帝.因母亲毒杀父亲杨俊而受连坐,取消世子资格.隋炀帝继位后才能继承秦王爵位,后又被--杨浩交通内臣而被免除河阳都尉一职.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拥立杨浩为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