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谱总谱(2021最新更新)

一、杨氏简介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二、杨氏来源

1、源自姬姓:

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2、源自扬姓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

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点击下面链接按钮,输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询  | ★寻找家族宗亲

★家族字辈查询  | ★家族活动查询

三、杨氏郡望、堂号
  • 郡望

主要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

  • 堂号

四知堂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先人杼公兴旺发祥之地,以望立堂。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故而得名。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拒绝行贿者时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后世遂以“四知”为堂号。

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洪洞堂等。

四、杨氏图腾

图中:有日、有月、有龙、有凤、有长寿鹤、有捕猎工具、有猎物、有吉祥物等等!意为:日月生辉、龙凤呈祥、延年益寿、丰衣足食、吉祥如意!

五、杨氏宗祠楹联
  • 四言通用联

    三公泽世;四杰传芳。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列三公之位。下联典指杨炯,他和王勃、骆宾王、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 五言通用联

    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杨宾撰书联。

  • 七言通用联

    关西世第弘农郡;河内家声光裕堂。
    全联典指杨姓名郡名堂。
    程门立雪尊师道;孔圣传家立美名。
    上联典指北宋哲学家杨时,有“程门立雪”传说。下联典指东汉的杨震。
    三相才华齐凤阙;千金诗赋重钟山。
    上联典出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宰相。下联典出明代杨廉夫,能诗,太祖朱元璋曾称赞他的《钟山》诗“值千金,姑且赏赐五百。”

    载福勋名垂宇宙;云中旭日吊英贤。
    此联为清代抗日名将杨载云庙联。
    忌我何尝非赏识;欺人毕竟不英雄。
    此联为清代名将杨芳自题联。
    是何意态雄且杰;不露文章世已惊。
    此联为明代杨继盛自题联。
    祠开苕左新门第;村纪关西旧世家。
    此联为浙江省湖州杨氏宗祠联。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立雪表恭,摘星见志;鱣堂集庆,雀馆呈祥。
    上联典出北宋文学家杨时,杨亿。下联典指东汉杨震,传说其讲堂前,有冠雀衔三鱣鱼至。

    眼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素食琴书。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杨沂孙自题联。
    关西孔夫子,英雄人物宗风范;北宋杨家将,文武衣冠祖庙光。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杨氏宗祠联。
    忍人、让人莫去害人,行一片公道增福增寿;修己、克己安分守己,存半点天理积子积孙。
    此联为广东省兴宁县大坪镇布路村杨氏宗祠善庆围堂联。

  • 点击下面链接按钮,输入自己的姓氏

  • ★姓氏起源查询  | ★寻找家族宗亲

  • ★家族字辈查询  | ★家族活动查询

六、杨氏始祖

杨伯侨,又名文实,献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

七、迁徙传播

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秦汉时期,杨姓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晋、唐、宋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潮汕大多杨姓居民始祖杨绘,晚年弃官南下,来海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梅云一带)定居,创槎桥村。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

凤湖杨厝,在揭西县凤江镇,开基祖杨梅轩,先祖杨三阳原居揭阳槎桥乡,后移居揭阳(今属澄海)蓬州都外砂乡。至二世杨公道(1331~1396),字程川,明洪武四年因避土匪许之信之乱,再移霖田都棉湖寨西门,从事商业。杨公道置粮田三千三百余亩,分给诸子。明正统十一年曾孙杨梅轩移居凤湖开基,成为凤湖杨氏一支。

元末明初,大批江西、浙江的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随后,杨姓也开始了大规模向海外迁移,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八、杨氏祖训

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团结同志,终能长久。

尊:尊老爱幼,上至高堂,下抚子女,亦复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商务工,耕种为食。

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顺父母

父母为之天地也。顺父母即顺天地,逆父母即逆天地矣。故百行以孝为先,养育之恩永世难报。孝顺必有孝顺子,忤逆终养忤逆儿。只顾妻子儿女而不赡养父母者如禽兽也。敬老好儿女人人称赞,为之榜样;虐待父母者,家法应训之,国法应惩之。

(0)

相关推荐

  • 中国最牛家族历5朝代七百年不衰今已成贵州第一大姓

    比如说杨姓便是如此,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时至2015年的人口普查中,杨姓的总人口数量达到了4270万人,是中国人口的第6大姓氏.这个姓氏最初的起源也是十分的古来是源自于上古五 ...

  • 堂号郡望-杨氏弘农郡四知堂

    我国的杨姓家族,无不以「弘农」为傲,以「四知」为荣.台湾所有的杨家子弟,也一向秉承了这项相沿柑袭了两千多个年头的传统. 「弘农」,是杨姓家族的大郡望,具有双层深远的意义:在地缘方面,代表了当初培育他们 ...

  • 大山里的瑰宝——平川杨氏宗祠

    特别是宗祠主体建筑之一的百岁亭,用材巨大,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大方,其建筑有"华而整.坚而浑"的风格,集雕刻书法为一体,堪称一绝.袁嘉谷在撰文中则有"近之可以表太夫人之颐福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杨姓的前世今生

    杨姓是当今中国第六大姓,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原地区.当今杨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22%,总人口大约有4270万. 得姓始祖杨伯侨.姬姓,杨氏,晋献公诡诸之弟,晋武公姬称次子,春秋时期晋国中大夫.周襄 ...

  • 周氏家谱总谱(2019年9月31日最新更新)

    周氏,一个伟大的姓氏,一个具有3000年悠久历史的千古望族,一个傲骨又低调的族群!  一.周氏简介  周姓,中华姓氏之一. 周姓是一个姓源复杂的姓氏,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在<百家姓>里 ...

  • 杨氏家族总谱(2021)

    杨姓宗亲总会 只要你姓杨,无论你在哪里,关注杨姓宗亲总会,知识共享,携手同行,弘扬杨氏文化,传播杨氏正能量. 一.杨氏简介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 ...

  • 亳州永城夏氏家谱总谱先代世系表

    永城亳州夏氏世家谱总谱世系表    先代篇 至二十世 太始公[1]: 夏良胜[2],汉正红旗[3],山西平阳府人[4],明洪武二年 (公元1369年)从山西洪洞县领君命迁徙亳州永城[5],配两房夫人[ ...

  • 杨氏家族总谱

    斟一杯清茶,静听杨家的历史: 追根溯源,探寻杨氏的由来...... 我 是 光 荣 的 杨 家 人 杨氏专场-杨姓解读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 ...

  • 周氏家谱总谱

    周氏,一个伟大的姓氏,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千古望族,一个傲骨又低调的族群!  一.周氏简介  周姓,中华姓氏之一. 周姓是一个姓源复杂的姓氏,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在<百家姓>里 ...

  • 吴氏家族总谱、吴氏字辈(2020最新更新)

    吴氏家族总谱(2020) 一.吴氏简介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 ...

  • 方氏家族总谱、方氏字辈(2021更新)

    一.方氏简介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 ...

  • 李氏家族总谱、李氏字辈(2021更新)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李姓李氏"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李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 ...

  • 吴氏家族总谱、吴氏字辈(2021更新)

    吴氏家族总谱(2021) 一.吴氏简介 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