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陈何芳/邱敏:硕士生学习动机的强度及其调适
关键词:硕士生;学习动机;强度;调适
摘 要:硕士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成效影响巨大,但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并不相同。有些人“学习动机较强”,能够激励勤奋但可能行为扭曲,需要减弱动机强度;有些人“学习动机适中”,能够获得最大化学习成效,需要延续动机强度;也有些人“学习动机较弱”,难以形成和维持学习行为,需要增强动机强度。动机调适的基本目标是动机强度适中、内在动机为主、过程导向为主。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心理倾向, 具有推动并加强学习的作用。依据动机强弱水平,可以区分为“学习动机较强”“学习动机适中”和“学习动机较弱”三个层次。“适中”表示强弱适度,“较强”是“高于适度”,“较弱”是“低于适度”。从这三种情形出发,可以分析硕士生学习动机强弱对学习成效产生的一般性影响,以及相应的动机调适策略。
一、较强则减弱:激励勤奋但可能行为扭曲
“学习动机较强”有激励作用但可能过犹不及。学习动机较高的硕士生,往往能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有勇气克服学业困难,同时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困难。访谈中S1说:“我非常期待好的学习结果,会用目标来督促自己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当达到自己的期望时,我会高度肯定自己,也更加自信。但有时也会因为太想实现目标,就有思想包袱,会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最终不能完成任务,或者完成质量不高,我就会觉得自己很挫败。”可见,高度的学习动机是一把双刃剑。当学生达到自我期待值时,会让学生高度认可自己,增强信心与能力;而当学生未达到自我期待值时,会让学生认为自己一文不值,降低学习的信心与成效。
对于“学习动机较强者”应采用动机减弱策略。过强的学习动机因为“物极必反”而影响学习表现,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应教育其降低动机,或者对动机进行动态调整。降低动机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焦虑水平,让自己保持心态平和,拥有适宜的学习节奏,从而专注于学习本身而非成败后果。调适动机则是参考任务类型,进行策略上的匹配。比如面对比较容易的学业任务,应当保持较高强度的动机,欲望越强成功率越高。而面对比较困难的学业任务,应保持适中甚至偏低的动机,不给自己过大的压力,甚至“期望越小惊喜越大”;或者关注“试误过程中的教益”,而不执拗于最终结果。
二、适中则延续:能够获得最大化学习成效
“学习动机适中”对于学习有最好的激励效果。学习动机适中的硕士生,会以适宜的动机强度,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提升学识能力。而且不会给自己施加过度压力,会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学业任务,接受自己的不足与失败。S2说:“我做事情的时候,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得好的结果,但也会给自己留下试错的空间,能够接受失败。我觉得能力提升就是需要不断努力,也会有不断的成功和失败。即使失败了,也不能否定自己的努力。”可见,适中的学习动机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努力学习。为了达成设定的目标,他们不断提升能力,也能客观看待失败,不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对于“学习动机适中者”应采用动机持续策略。这类硕士生对于求知有良好的态度,能够在行动中表现良好,不走极端,学习成效最佳。为了持续这种状态,需要增强应对学业挑战的能力。为此可以采用内外部动机结合的方式,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自我的奖励。比如完成设定的目标后,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进行自我表扬,或者增加消费娱乐等物质犒赏。
三、较弱则增强:难以形成和维持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较弱”会导致对于学习的激励不足。学习动机较低的硕士生,主要是不太想学习,不追求取得较高的学业成就,认为能顺利毕业即可。S3说:“我以前都属于好学型,但在研究生阶段就变了,不会主动学习,也没有想去学会科研知识和学术技能。我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当然也没什么成就,能毕业就行了。”可见,较低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在乎学业表现,学习投入较低,学习成效不大。
对于“学习动机较弱者”应采用动机增强策略。这种类型的硕士生需要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了动机的强弱,还要注重动机的内外之别。内在动机跟学习本身直接相关,外在动机是学习之外的其他目标。较高的内在动机可以激发硕士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愿;而外在动机关注的是学习的功利性目标,增强的是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等,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当然,内在动机虽然更加高效和持续,但也不否认外在动机的作用。对于“无心学术”的硕士生而言,外在动机为主的动机激励也是一种适合的选择。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当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强化“以就业为目的”的学习动机,即便不考虑在学术领域有所收获,也应学好专业知识,获得较好的成绩,才能增加在求职市场的竞争力。
总之,较高的学习动机利于努力学习但可能激励过度而行为扭曲;适中的学习动机最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学业效能;较低的学习动机有损学习的持续与成效。所以,学习动机不能处于极端水平,过强动机应采取降低动机或动态调整策略,以避免行为扭曲;过弱动机应采取动机增强策略,以引发和维持学习行为。动机调适的基本目标是动机强度适中、外在动机为主、过程导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