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景这边独好
作者:吴北平
故乡在武昌梁子湖畔,我从小临水而居,吃着湖水长大,对江河湖泊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
儿时在梁子湖学会了游泳,曾在湖里打鱼摸虾,挖野藕,看大人们拿着土铳打野鸭。
千百年来,湖水滋润着故乡万亩良田,养育了千秋万代。浩瀚的梁子湖春夏秋冬、白天昼夜、阴雨晴空景色各不相同。那清澈如镜的湖面总是那么迷人,引人入胜。或许源于湖景美色的常年目染,自幼就萌发了走出家门去看大江大河的憧憬。
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故乡建成了东坝港,还在上小学的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盛大的竣工庆典。据说这个连通汤逊湖与梁子湖的港日后将开“洋船”,可以从故乡坐船去游玩长江,这使得我看大江大河的愿望一步一步在“传说”中走近。
后来,虽然东坝港由于诸多原因未能开通游船,中断了我坐游轮去看长江的愿望,但是我有幸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铁路学校毕业分配到了武汉工作,而且家就住在武昌汉阳门的江边。从此,看江景便成了我闲暇时的“家常便饭”。
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只要在家,无论天气如何,我一年四季都会抽空去汉阳门江边逛一下。看“滚滚长江东逝水”,眺“芳草萋萋鹦鹉洲”,听“黄鹤楼中吹玉笛”,谈“伯牙绝弦”的故事,探神秘的“716舰艇”,瞻都府堤“红色记忆”,观万里长江第一桥以及江边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潮……
那时,我驻足最多的是平湖门至武昌桥头的观景台这一段江堤。因为,这里最热闹,最好玩,也是武昌最佳江景观景点。
1985年黄鹤楼重建,巍然屹立于蛇山之巅,1986年建成了晴川饭店和龟山电视塔。站在汉阳门观景台眺望,长江大桥与黄鹤楼、晴川饭店、龟山电视塔浑然一体,是武汉那个年代最耀眼的一道风景线,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聚集于此一睹这无与伦比的胜景。
印象中,晴川饭店当时是武汉最高建筑,也是武汉最“玩味”的酒店。站在观景台的游客,都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指数晴川饭店的层数。从底层数到最上层,再从最上层反数到最底层。数着数着大伙有时不约而同地数到了一起,当数到最高第24层时,声音越来越亢奋,“好高啊!”的感叹声汇聚在一起,从江南飘过江面飞抵江北。
作为铁路人,我更喜欢在夕阳西下时欣赏“一桥飞架南北”的雄姿,专注“轰隆隆,轰隆隆……”穿行在大桥腹中的火车。蒸汽机车冒出的白烟把大桥掩映在晨雾般的仙境中,火车汽笛声与江面上航船乘风破浪声交相辉映,乐得江鸥在江面上翩翩起舞,航标在波涛中频频点头。夕阳照在水面熠熠闪光,映红了观景人的脸庞。大桥上的卡车、公共汽车和自行车川流不息,竞相朝着各自的方向飞奔……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我的两鬓霜染,旧的记忆已如长江东逝水渐渐远去,新的江景如长江夏季涨水潮纷至沓来。
站在汉阳门江堤上,不时隐隐约约听到西边的武汉音乐学院校园里传出的美妙歌声和乐器演奏声,这天籁之音常常陶醉了来汉阳门观江景的游客,舒展了无数游客的心。
行走在武昌桥头下,飞驰的高铁穿行在长江大桥的腹中,列车发出“嗖嗖”的奔跑声,这如箭般的声音惊醒了昔日曾经刻在我脑际深处的“轰隆隆”声,这快与慢速度梦幻般的画面呈现,不禁让人发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感叹。
沉睡数十年的户部巷再度升起了人间烟火,热干面、三鲜豆皮等百余种汉味小吃无不紧抱慕名而来游客的腿,吸引游客的眼,馋着游客的嘴,舒服游客的胃。户部巷每天人头攒动,不分白天黑夜,欢笑声、脚步声常常伴随着百余种汉味小吃的浓香一起徜徉到汉阳门,飘过江面,回荡在江北,名扬天下。
今年中秋,汉阳门更是华灯初上。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的江城更显生机勃勃,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流如织。那日,在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太阳西下时,我遇到了一位年逾六旬的摄影爱好者。他选了一个理想拍摄点,准备拍长江一桥东边和西边的几座长江大桥,我也爱好摄影,所以不由自主停下脚步站在他身旁观看。
天高云淡,被晚霞映照的江面异常耀眼。东边的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西边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和白沙洲长江大桥等尽收眼底,分外妖娆,像一架架古筝凌空架在江面上,似演奏着“高山流水”,一起奏响新时代江城最美丽的旋律。
数分钟后,我俩似乎熟了,话匣子被打开。据他介绍,他是个老“大桥”,在中铁大桥局做勘察设计工作,一辈子参与设计了上百座大桥,武汉建成的11座长江大桥,除一桥和二桥外,他都参加了勘察设计。自己亲手设计的大桥虽说技术画面早已扎根于脑海,但当作一道风景去欣赏,还是退休后近几年的事。他表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算走遍神州大地,把祖国最美的大桥都拍摄下来。他说,大桥不只是形式上把天堑变通途,更是国富民安的综合体现……
此时,秋风送爽,夜幕下的江城,两江四岸灯火璀璨,数艘游轮载着游客在江面闲庭信步,泛起了洁白浪花,连绵数十米,像飞机划过天际的一道道尾迹,令人心旷神怡。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站在大桥上看风景,长江像镶嵌在江城腹部一条看不到头的青石板路,永远承载着讲不完的武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