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天涯各西东.1949—传统知识分子在两岸的不同命运和结局

1948年,国民党在大陆败局已经,开始了抢救学人运动,抢救的对象有胡适、陈寅恪、梅贻琦等,他们都是当时中国最为顶级的自由派知识分子。

当然也有很多不在“抢救”之列,却执意要走的,比如钱穆。在钱穆这个传统的士的眼里,这场政权的更迭不仅有“亡国”的问题,更有“亡天下”的意味,因为马列主义是西方理论,与他信仰的民族文化冲突颇多,他不可能转变立场改造思想。

杏坛上的钱穆

钱穆与老师吕思勉的交谈中:留下虽无刀镬(huò)之弄,但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样做如同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尊严,这是学生万万做不到的。学生对中国文化薄有所窥,但不愿违背自己的主张。愿效法明末朱舜水流寓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也很希望在南国传播中国文化之一脉。

这些离开的知识分子,在紧张的政治气氛中,已隐隐预感到将是被改造抛弃的对象,反复权衡种种利弊之后,带着生命个体的彷徨与恐惧,无奈地背井离乡。

1949年的风云,让著名哲学家、与梁漱溟、马一浮先生共同被尊为新儒家开宗立派之士熊十力 与自己的得意学生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对去还是留,经历了同样的挣扎和彷徨。

熊十力

熊十力在给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钱穆、张丕介等人的数十封急信中,他们讨论了大思想、大背景,学术方向,文化的影响,包括曾计划去印度、去香港、去台湾、去美国。

但熊十力还是选择留下,他不愿意效法明朝末年朱舜水出走中国而流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他要做王夫之逃进山洞同样可以为往圣继绝学。熊十力也劝得意弟子能留下来,但他的弟子终究因和老师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熊门弟子大都选择了走:特别是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都走了。

熊门三大士

留下的熊十力后来从广州的观海楼风光北上。1950年,熊十力给毛泽东去信,信中说:一辈子研究唯心论,哲学观点不易改变。“学术思想,政府可以提倡一种主流,而不可阻遏学术自由研究、独立创造之风气。否则,学术思想锢蔽,而政治社会制度何由发展日新?” 他还建议设立中国哲学研究所,恢复南京内学院(吕秋逸主持)、浙江智林图书馆(马一浮主持)、勉仁书院(梁漱溟主持)三家民间学校。

马一浮

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当众争吵,让熊十力愈发深感寒意。但熊十力拒绝“进步”和“改造”。此后几十年内,知识界一片乌烟瘴气,学术研究活动一直处于“失语”状态。而这些知识分子自然不能幸免被抛弃、被批判、被侮辱的命运。包括熊十力。

他被定格的最后形象是: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

有人把哲学当职业,让怎么改就怎么改,毫无气节和文人筋骨,所以活得很好,比如冯友兰,

有人把哲学当生命,拒绝被侮辱被改造,否则宁为玉碎,这便是熊十力。

熊十力弟子徐复观在7月11日的《华侨日报》上写道。“他生命的终结,不能不使我感到这是中国文化长城的崩坏。”

熊十力、牟宗三 往来信札

选择出走的知识分子,大多都顺利转移到台湾,有的去了香港、美国等地,有的晚年又去了台湾。

不过台湾多年的“戡乱”,也没少对知识分子进行打压。比如胡适在孤岛上屡受围攻;但蒋介石对这些知识分子依然也礼遇,起码学术研究、人格尊严还是相当尊敬的。

正如徐复观先生说:“在深切了解在真正地自由民主未实现以前,所有的书生,都是悲剧的命运;除非一个人的良知心丧尽,把悲剧当喜剧来演奏。”

但这些远走的知识分子依然保持了对学术的兴趣,几十年如一日,在孤岛、或者海外积极传播中华远圣文化。他们在孤岛和上保住了传统学术的一脉,带出一批批衣钵传人。包括熊门三大士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师兄弟。

特别是牟宗三,被认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德国波恩大学从1987年秋季起,设立“牟宗三哲学”课程。更有今人学者将牟氏视为20世纪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巨擘、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图片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论语日课151:价值源于传承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7.01) 述而不作 只传承延续,而不发明创造.这是一种精神或文明的承继,学习前人的智慧并以此启发自己.朱熹 ...

  • 陈万雄:从一封函札谈起

    一九九四年八月,在新加坡一书画展中,购得<马一浮致丁辅之函>一件.马一浮(一八八三--一九六二)被梁漱溟誉为"一代儒宗".贺麟则称马氏"兼有中国正统儒者所应具 ...

  • 钱穆: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和目的

    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钱穆 一国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加进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成所谓文化.故我们说文化,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在这平面的.大的空间,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再经历过时间 ...

  • 读书:平章华梵

    为什么写"平章华梵"?很有意思,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和"黄金屋",我觉得这都是现实乐趣,而另有一种无法用金钱实物衡量的乐趣,也就是世上最 ...

  • 【压架书】《熊十力论学书札》

    著者 熊十力(1885.2.18-1968.5.24),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镇张家湾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 ...

  • 孟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典范

    2021年04月21日 09:42:46 来源:凤凰网国学 编者按:在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放射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轨迹.凤凰网国学特此推出专题<穿越两千五 ...

  • 孟子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格典范

    2021年04月21日 09:42:46 来源:凤凰网国学 西方人推崇所谓"公众学者"(public intellectual),追求正义,大胆批评,不徇私情,代表着社会的良心.但 ...

  • 自此天涯两茫茫,相逢无语泪千行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此夜,万籁俱静.轻启一首柔曼的天音,让心在音乐里沉醉,乐华如水从胸中滑过.每一次,都是在心中与你共舞.音乐不停地重复,只想与你一舞天涯,直到地老天荒.此时,无论 ...

  • 读书|市场经济下传统知识分子的痛苦与挣扎——《腊月·正月》随感

    市场经济下传统知识分子的痛苦与挣扎 --<腊月·正月>随感 <腊月·正月>是<贾平凹精选集>中的一篇小说,韩玄子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个退休教师,民国年代国立县中 ...

  • 苏州非遗传承走进台校 传统文化结两岸同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4-23 10:34 中新网苏州4月22日电 (记者钟升)22日,苏州市艺术学校"非遗进台生校园"活动走进华东台商子女学校.国家二级演员.苏州市艺术学校 ...

  • 解读李商隐《天涯》:诗人用生命发出最后呐喊,命运怎会如此不公

    对李商隐了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李商隐一辈子活得挺郁闷的,少时父亲去世,随母亲艰辛长大,38岁时妻子去世,真是少年丧父.中年丧偶,再加上仕途不顺,年仅45岁就去世了. 仕途不顺的最大原因就是被&quo ...

  • 1949年,郭汝瑰通电起义,晚年的结局如何?

    自古军事与情报不分家,光靠打打杀杀是不能赢得天下的,情报同样需要牢牢掌握,这样能力战无不胜. 情报场宛如果是另一个沙场,充斥着看不见的硝烟,比如说,解放战争期间,我党曾在国民党内部安插了多名优秀的情报 ...

  • 尤尔根·哈贝马斯:让现代主义成为一种传统 | 西东合集

    杜可柯 译 作为一种简化和缩减的反映,"镜子镜子"指的是去年(2001年)肖恩·斯库利个展上的重量级作品<四幅巨镜>.该展览先后在杜塞尔多夫的北威州艺术馆和慕尼黑的艺术 ...

  • 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世界的知识分子 | 西东合集

    郁建兴.周俊.周莹 译 "知识分子"一词首先出现在法国公开辩论的语汇中--该辩论出现在爱弥尔·左拉发表致共和国总统费利克斯·富尔的公开信中(载于<文学之光>杂志1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