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学会主动争取

今天说说孩子不敢争取表现机会的问题。

其实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就会有很多表现机会:在节日活动上走秀、在趣味竞赛中抢答、在庆祝节目上表演……如果一个幼儿园孩子不表现,家长通常会说他“害羞”;而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不敢表现,很多爸爸妈妈就不满足于用害羞情绪来解释了,会想要搞清楚,到底是孩子的性格和能力中,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不敢表现的孩子是内向的人格类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向。对于人格的内倾和外倾的划分,最早是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的,后来的其他心理学家进行过不少的扩展和探究。内外倾是一种非常稳定的人格维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脑的生理基础决定的,并不是孩子小时候你的养育方法导致的。当然,有些不太理想的教养方式会强化内向孩子不适应的种种表现;而内向的孩子引导得当,也会善于表现,只是你需要一些认识和方法。

简单来说,内向的孩子会更在意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会评价事情的结果,需要依赖一个较长的思考路径做决定,参考的因素也比较多。这么一大圈下来,肯定会显得比较纠结,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爱表现的原因。而且,不暴露在大家面前、不与人交流互动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比较安全;所以,内向的孩子可能会更依赖熟悉的人,比如父母、比如某一个好朋友。去表现的时候,反而是他们迅速消耗掉心理能量的过程,你可以参考手机开着GPS导航快速消耗电量和流量的感觉。

而外向的孩子更看重结果,比如,我觉得当中队长很威风,那我就举手为自己拉票争取吧!没有太多的思想顾虑,以达成目标为准。而且,他们会天然过滤一些负面评价,享受跟他人在一起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孩子内外向的程度就像一把尺子,较少有人是在左端绝对的内向、或者在右端绝对的外向,只是偏哪端近而已。当然还有孩子比较居中,同时表现出两种特点。

【咚!咚!咚!敲黑板】

这就是你困惑的原因,为什么我们教法差不多,别人家的孩子就敢无所顾忌的争取,而我家孩子就一直闷头不响呢?

你也不用太过于着急,内向的孩子也有很多优点。他们通常是大器晚成者,因为他们的心理定向机能(mental orientation)发育成熟较晚。他们比较有自己内心的原则和坚持,也能敏锐地觉察环境中的信息包括他人的想法,善于思考和内省,能够更天然地耐受需要付出坚持和耐心的任务。只是这样的优势在小时候更容易被当成缺点,被不表现的事实掩盖掉。

内向的孩子是没有表现的动机、真的不想表现吗?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绝不是这样。

我们有一次在情商快乐营的小舞台进行表演小活动,内向的7岁小朋友清野怎么也不肯上台。我们能感觉到她有压力,嘴角有些紧绷,小拳头一直攥着衣角。父母和老师都对她进行了引导,但能歌善舞的她最后还是没有迈出这一步。当主持老师宣布活动结束、预报下一次活动的时候,清野哭了。我们在疏导她的时候弄明白了,她其实很懊悔没有上去表演,所以才那么伤心。很多内向的孩子都是这样,纠结要不要表现,如果没能表现就会非常失落,他们同样需要展示自己的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同。两股力量会拉扯着内向的孩子,一股是担心自己的表现、担心表现时自己的感受、担心表现的效果、担心他人的评价……另一股是证明自己、展现能力、获得认同的内在动力,所以,内向孩子的内心活动会消耗他们的很多能量,也会占用不少时间。

难道内向的孩子就只能一直错失表现机会?不是的。在我读本科的时候,有位印象深刻的学姐。她低调内敛,我们住同一栋宿舍楼,能看到她交往少而精的常态、不爱热闹不扎堆,是位典型的内向者。但你却能在学校几乎所有的活动中看到她的身影,辩论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节、主持人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广播剧大赛、啦啦操比赛……在表现中的她,自信乐观、活力四射,常常能惊艳全场。我当然被她吸引,也甚感好奇,就有意与她交往。有一次我直接倒出了心中的疑惑,向她询问。她对我说:“我小时候是个脸皮特别薄的人,别人一个不满意的眼神,都像在我心上扎了把刀子,哪敢去表现呀。后来有位老师对我说,‘你不去表现怎么能多练习呢,不练习怎么能变好呢,不变好怎么能觉得自己很棒呢?别人的嘴长在别人身上,随便他们说去!你就当他们都是大白菜,在底下杵着就好了!’我听进去了老师的话,她又一直给我找机会、鼓励我。我就开始慢慢不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了,然后苦练技能啊,有能力就能表现好,后面就越来越有信心了。”

所以,内向的孩子不是不能表现,但要解决两个问题。这两点,我在学姐身上找到理解的起点,在很多孩子身上得到了实际验证,包括前面说的清野。

第一个问题是,孩子能不能改变认知,消解别人的反馈和评价;第二个问题是,孩子有没有够用的具体表现技能。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给到孩子一个简洁有力的口号,叫做“去表现,你又多了一次练习的机会!”你也可以经常对孩子说、或者写下来,贴在家里孩子能看到的区域。把表现当练习,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放松。向孩子强调过程:去享受比赛吧!/结果不重要,参与更重要/能站上这个舞台,就拥有了超人一样的勇气,就是成功了,等。

而且,学姐的老师让她把观众当“大白菜”,这个我们不少人都有经验,对孩子可以再细化一点儿,这么对孩子说:“观众确实会让我们紧张,会评价我们的表演,有时候还会说话和跑神,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为了放松,我们来设想一下,可以把观众想象成什么事物,这样我们就不用在意他们、尽情展现了!”

你可以跟孩子在需要表现之前做这个心理预期和建设工作。亲子之间可以一起设想:左边那些观众是就是一群可爱的小考拉,半闭着眼睛,已经快睡着了;中间那群观众就是大树桩,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在岁月中沉默;右边那些观众是五颜六色的草坪灯,他们动一动就是灯光闪一闪。这样不仅有趣,让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获得安慰,还能缓解他们的临场紧张感,在愉快的气氛中增加勇气。

关于第二个问题,帮助孩子多多练习、提升表现技能也是不可少的。真正的信心,需要在成功体验中建立,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表现较为满意,会大大提升他们下次愿意表现的概率。所以,在准备时跟孩子一起练习、不断精进表现质量和熟练度也是必要的。我经常跟孩子一起准备英文演讲、课文背诵、练习唱一首新歌,他要表现的,我要求自己首先要会,有的时候还故意在他面前搞得磕磕绊绊、忘词加跑调,让他看到我的练习过程、让他来纠正我、让他得意地对我说“你闪开,我来!”

另外,允许孩子小步台阶的练习和进步是必备的过程。一开始你跟孩子练,然后请爸爸来观看,随后让孩子在全家面前表演。接下来对孩子提要求,“一定要上台哦,哪怕在上面站一分钟,都是突破和胜利”,再下一次,就可以要求他开始表现,“哪怕不完整,你头上都有个勇气的光环呢!”这样一步步来,会让内向的孩子更有机会预期、准备和调整。

【总结】

不敢表现的孩子大多内向,我们要了解他们的特点、发现他们的优势,用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寻找表现的成功经验,才能让他们在调整认知、掌握表现技能的基础上,变成敢表现、能表现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