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我们怎样赏析诗歌(杂文)
喜爱文学的朋友一般都喜爱诗歌,但诗歌的高冷范常拒人于千里之外,常听朋友们这样说,这诗我看不懂,没法欣赏。那今天我们就谈谈诗歌的赏析。
诗歌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诗歌说到底是一种抒情的艺术,郭沫若就曾说过,“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而人类的感情,无非亲情、友情、爱情,所遇到境况,无非升迁、贬谪、生、老、病、死、离别、聚合、顺境、逆境,情绪的变化,无非喜怒哀乐,只要抓住了情感这个核心,大体对诗的情感有个判断归类,就不难于走入诗歌。
下面具体谈一谈。
我以为和诗人的情感相融,大体上有这样几条途径。
一、诗人的情感与你契合。诗人和普通人在情感上都是一样的,你所有的喜怒哀乐他都会有,这样,诗人表达在诗里的情感就很有可能你也经历过,比如你和异地恋女友分别,就不难对这样的词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永霖铃》)产生共鸣,如果你有一个家人不同意的恋人,就不难理解“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那份无可奈何。如果你正在思念父母,那“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蓼莪》)这样的句子就容易打动你的心弦。如果你在异地他乡,则这样的诗更多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这些诗句很容易走进你的心间。
对于这一类与我们情感相合的诗,我们只需要调动起过去的人生体验,这些诗很容易融入我们的情感,则我们欣赏这些诗当不算困难。即便有些文字意思上的阻碍,但现在百度功能那么强大,随便搜搜便不难解决问题。
二、知人论世,与诗人写诗时的情境契合。诗人的情感有与我们相通的地方,但人都有其特殊性,有些情感可能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比如时代变迁,古时的官员游宦,与家人分别的情况在今天已很少出现。那我们要进入这样的诗歌,就需要展开想象,努力在脑海中构筑一个和诗歌相近的情境,增添我们的理解。
比如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很多人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了那个“绿”字的锤炼上,我觉着有点跑偏了,这个字确实传神刻画出江南春色,但这只是诗的局部,不是诗的全部情感。读这首诗,我们应明了写诗者的具体境况,才容易真正理解这诗的情感。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首次罢相后,第二次被皇帝启用后,在去京城的路上写的,明了这些,我们欣赏的重点当在“又”字上,这个字,充分体现了王安石的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倔犟,也清晰刻画出改革家对前途险恶的担忧,这一次,是又启用了,那会不会又一次被罢免呢?也只有明了了罢相后再一次启用的境况,才能明了为什么在“春风绿江南”的无边春色中,会兴起的“明月还家”的思退感慨,才会明了京口、瓜洲、钟山这几个地点在此出现的具体含义。京口是军事重镇、瓜洲是京杭运河入江处,钟山是王安石童年生长的地方,作为政治家,关注军事、经济,对京口、瓜洲这样的要地,容易产生感慨,这里体现的是抱负、是胸襟;而政治风波恶,钟山这样的第二故乡,又引起王安石的美好的回忆,这里体现的是柔情、是细脚,也为后面的“明月何时照我还”做出铺垫。人性是复杂的,情感是交错的,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王安石意气风发、倔犟骄傲,也不难看到他的忐忑忧虑、满怀柔情。所以,有学者说,“这首诗的佳处,并不限于一字之工,当玩赏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体要。”实在是精僻的见解。
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要乎”,即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把握作者的思想经历,实在是我们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法门。
三、抓住象征、暗示里的关键处。以上两种途径应对常规的诗歌欣赏是够用了,但随着朦胧诗的兴起,象征的手法在诗里大行,于是有许多朋友反映诗歌难以读懂了。其实,抓住象征里的关键处,读懂这些诗歌并不难。
先看一个实例。
顾城的名篇《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我却用这黑色的眼寻找光明”。
这首诗里的“黑夜”、“黑色的眼”、“光明”都有着象征意味,普通人的情感体验确实难以理解。这首诗解读的关键在标题上,一代人,很宏大的一个题目,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很容易产生疑问,这是哪一个时代的人?从诗里的描述看,这个时代是一个黑夜的时代,那什么时代可以称为黑夜呢?接合顾城的成长经历,答案呼之欲出,这里的黑夜指的是文革。解读了“黑夜”,那“黑色的眼”指的是文革带给青年人的困惑、迷茫和怀疑。而“寻找光明”指的是经历了文革的“一代人”没有放弃对“自由、正义”的追寻,尽管他们身上有了“黑夜”的烙印,但他们心中始终向往阳光。
再看一个实例。
舒婷的《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解读这首诗的关键处是“背叛”,围绕“背叛”,我们提出问题:谁要背叛?背叛什么?诗里说的很清楚,是化为峰的“巫山神女”要背叛,那她要背叛什么呢?从最后两句话看,是要背叛“在悬崖上展览千年”,那“悬崖上的展览”又意味着什么呢?查查神女峰传说吧,相传神女在巫山高堂观遇楚怀王,离去时神女告诉怀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神女由于苦苦等候和郁郁相思而化为山峰。于是,神女成为了历代文人歌颂的对象。但神女的这种行为真得值得歌颂吗?想想传说中的男主角--楚怀王,他可曾还记得那“朝为云,暮为雨”的神女?为一个负心薄幸的男子守候终生,还化为了石头,是多么无意义的一件事啊。现在,背叛什么就清楚了,是要背叛旧传统片面要求女性守护爱情,而男性不承担责任的爱情观,是要女性在遭遇薄情郎时,勇敢地去追寻新的爱情!至此,诗歌的主旨豁然开朗,诗人的情感变化如掌观纹,而“挥舞的花帕”、“江涛”、“云”、“杳鹤”、“金光菊和女贞子”等意象的象征意味不言自明。
其实,我们只要有合适的方法,享受诗歌的美并不困难,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高冷。
【作者简介】唐一,广东第二师范中文系副教授,70后,从事文学理论、美学研究,闲时写点随笔怡情,居住广州。现在单身,离异后对情感有一番不同于青年时新的感悟。
编辑:陈静嫣;校对:柳馨梦
策划:黄健峰;责编:周逸帆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