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到惊动党中央?中国科学家颜值天花板,一张履历照,走红网络

帅到惊动党中央是什么体验?

2013年秋季开学的时候,一张石油大学的履历照,突然在网上火了。

王德民

在这个流量满天飞,帅哥遍地跑的时代,照片上的这个人浓眉大眼、面庞英俊,实实在在征服了无数“颜狗”的眼睛。在网友们的深挖细扒之下,这位帅哥的身份很快便水落石出。

光有惊为天人的容貌还不够,大家又着实被他的履历“秀”了一把,大学教授、炼油天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什么人中龙凤、天上神仙?

被网友们夸到天上去的这个人,名叫王德民,是我国著名的石油科学家。除了长得帅之外,王院士还有一段非常不凡的人生。

1937年2月,王德民出生在河北唐山,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之中。父亲曾留美学医,担任过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母亲文安清是中国籍瑞士人,在中央对外经贸大学教过书。

在当时那个非常传统的年代,涉外婚姻还是非常少见,语言隔阂、社会认可,这些对一个外国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所以在来到中国后,安文清一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很少与人交往。再加上,来到中国后不久,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华北沦陷,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兵,几乎占据了王德民小时候的全部记忆。

因为年龄太小,个头不高,王德民在同伴中很不起眼,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母亲就用英文教他识字 作画,他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看书。性格与众不同的王德民,还把家里请来的中文老师气走了,也因为这个原因,到了上小学的时候,王德民还是不会说中文。

不过为了应付考试,王德民也创造出了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他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全都背了下来,不管每个的读音和意义,只去记每个字的字形,然后依样画葫芦。在克服不识汉字的困难之后,王德民的成绩也是逐渐有了起色。

1955年,王德民从北京汇文中学毕业后,考进了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采油专业,还随手拍下了一张几十年后刷爆社交网络的证件照。

然而,其实石油专业只是王德民的第五志愿,他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因为种种原因,清华并没有录取他,但是一辈子投身石油事业,却是王德民自己的选择。

那些年,我们的石油几乎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石油安全和品质很难得到保障不说,有时候外国人还会把掺着马粪的石油卖给我们,为了工业和国防建设,我们还必须如数收下。

虽然长得很像外国人,但王德民却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从中学开始 他就知道咱们国家缺油,外国的刁难、国家的需要,都让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为此,他还专门说了一句话:“不是我选择了石油,而是石油事业选择了我。”

在石油学院读书的时候,王德民的门门功课都是5分,他不仅是学校的模范学生,还是校运动队的主力成员之一。因为成绩优异,校方有让他留校任教的打算,大家也觉得成绩斐然、家境优渥的王德民,也会跟很多人一样,在国家分配下进入一个“好单位”。然而胸怀天下的王德民,却做出了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选择。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成功勘探的消息,久久激荡着王德民那颗拳拳的报国之心。他毅然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不顾家人苦口婆心的层层阻拦,主动请缨到大庆油田,参加松辽石油会战。

当时大庆发现石油的消息也是传遍全国,全国各地一下子涌来3万多人,来大庆的第一晚上,王德民他们被分配到一个牛棚里睡觉。然而不凑巧的是,天公不作美。那天夜里下起了雨,整个通铺能躺下的地方微乎其微,王德民他们几乎整夜都在拿个盆接雨。

这么多人来到这片荒漠,衣食住行都是很大的问题,但王德民却似乎毫不在意,他被分配到基层试井,干的都是些最苦、最累的活,每天要跟工人一起,用100多公斤的绞车,把埋在地下千米之外的仪器摇上来,一天要测10几口井。

自从选择石油的那一刻开始,王德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事业。冬天温度太低、仪器无法下井,他就脱下棉袄给井口升温,硬是用体温把原油融化。

那时候,松辽石油会战刚开始半年,大庆油田各方面建设都很不完善。

白天王德民要上井测压,晚上大家还要围着点起“篝火”,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个篝火可不是用什么木棒烧起来的,而是战友们就地取材,在地上挖个坑,用原油燃起来的。因为没烟囱的缘故,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黑人”。

筚路蓝缕,更见赤子忠心。当时,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的石油工人,喊出了“宁可少活20年,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口号,大家都保持着极高的工作热情,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的。

石油工人

刚来这里,王德民就敏锐地发现过去用“赫诺法”解释油层的动态变化,但与大庆的实际情况不符,没有考虑井与井之间的干扰,误差极大,他开始探索新方法来分析解释。

国内资料不够,王德民就去自学俄语,研究数学推导方面的苏联资料,他废寝忘食、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头发长了,长了虱子,也顾不上梳理。

当时,还闹出了这么个笑话。1961年除夕,食堂把面粉和饺子馅儿发给每个职工,改善生活。大家在拿到材料后,都兴致勃勃地包起了饺子。工作忙又不大会包饺子的王德民,为了节省时间,直接三下五除二,把材料分成两半,包了两个特大号饺子。

同事们笑他,他说,反正吃下去营养都是一样的。

也正是在那天,王德民终于推导出了,符合大庆油田实际情况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被称为“松辽法”,误差仅是“赫诺法”的1/5。

钻井常用数据

在那个年代,因为这项成果,大庆油田的原油采出率,比美国还高10个百分点,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赞赏和羡慕的。

1963年,因为初出茅庐,便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王德民被评为油田的科研标兵,并由技术员破格提拔成了工程师。也是在那年12月3日,周总理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了。王德民当场热泪盈眶,为大庆油田所遭受的苦难,一下便烟消云散了。

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在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也会遇到不同的难题。

大庆油田的开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因为地下压力大,石油是自己喷出来的;后来地下压力不够了,就要往油井里注入清水,借助水的力量把石油带出来。但随着水越注越多,相应的石油产量也越来越少,最坏时,甚至采出的100吨油中有95吨水。如何采出更多的油,成为大家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大庆油田昔日景象

王德民又开始了在科研路上的攻关,他把眼光放在了“三次采油”上。

作为一项被美国抛弃的技术,三次采油在全世界专家眼中,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但对于人均石油只有世界10%的中国来说如果舍弃这项技术,就意味着有大量的油采不出来。

历时一年多,经过上千次实验,王德民提出分层压裂法,还成功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偏心配水器,这套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油田含水率也从3%降到了2%。

在那之后不久,王德民升任大庆油田管理局副总工程师,他不再搞单项研究了,开始组织大批科研人员进行整体攻关。

针对地下油层压力过大的问题,他提出由自喷采油逐步过渡到机械采油,并带领大家研发出“限流压裂工艺”,一次可压开20到30个薄油层,每打1000口调整井,可新增可采储量5000万吨,相当于大庆每年的原油产量。

80年代,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含水量高达60%。王德民又跟着大家一起对8个系统工程的200多个项目进行攻关,组织了大规模加密调整井的工艺技术措施,促进油田采收率明显提高。

工作中的王德民

这期间,王德民获得过国家级科学技术特等奖一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拿下国家新型发明专利8个,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3篇。

不少西方大公司都请他去工作,但王德民不为所动:“和国外比,我的工资不算高,但足够我用。世界上有哪个地方有条件,让我组织几万技术人员向大自然进军?有哪个老板能给我这么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干?只有中国”。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王德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他升任大庆石油管理局总工程师,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

是帅哥也是人才,在生活上,王德民也是一个异类,出于锻炼身体的需要,王德民把自己的办公室选在15楼,每天上班都是爬楼梯,运动量刚好达到微微出汗的水平。听说适量饮酒有益身体健康,他又经过精心计算,坚持每天摄入18克酒精,既不多喝也不少喝。

2016年4月,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31号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王德民星'。

有了王德民,大庆油田的产量才有了保证,中国才有了“工业的血液”。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说容貌,俊俏的容颜不过是浮华的表面,唯有从骨子里透出的智慧,才是最最高级的性感。

庄子说:美而不自知,吾以美之更甚。王院士就是像明珠那般闪耀的人,光芒万丈却又虚怀若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