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国画大家笔下的巴山蜀水,风光无限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长卷局部(后附全图)

巴山蜀水的

雄伟峻险和钟灵毓秀,

为大师们解读中国山水提供了无限可能。

他们得山川之助,

在传统的基础上独出新意,

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大千 《横贯公路》

张大千得峨眉青城之幽深;

傅抱石得巴山烟雨之淋漓;

李可染得山川草木之浑厚;

陆俨少得三峡险变之奇幻;

黄宾虹得蜀山之苍莽厚重。

可谓家家有得,人人见殊,

中国的山水画也因此增加了新的高度。

一、张大千的巴山蜀水

张大千在晚年赠给老友的一幅画作上题诗道:“峨剑夔巫,孕四天下。出云导风,谁欤匹者?”巴山蜀水不仅是张大千一生都痴爱不已的绘画题材,也是他抒写情感、寄托乡思的重要载体。

张大千 《峨嵋金顶》

《峨眉金顶图》作于1948年,此时张大千寓居成都昭觉寺,体力、精力、目力俱佳,作此峨眉金顶,兴到笔至,将云烟杳霭中的峨眉山“屹然霄汉”之雄奇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大千对此亦是颇为自得,不但隔日再题诗一首,更是自夸“固当以北苑南宫法求之,庶几传其天机离合之趣也”。

张大千 《巫峡云霭》 1934年作

《巫峡云霭》题识:昔年曾过巫山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十月,偶忆旧游写此。蜀人张大千并题。钤印:大千、大风堂、蜀郡张爰、苦中作乐。

三十年代的张大千临摹遍古代大师名迹,自我艺术逐步趋于成熟,工笔写意,俱臻妙境,从中也不难发现其实巴山蜀水才是他最重要的艺术源流。

张大千 《云峡远帆》 1947年作

《云峡远帆》题识:妾住长干住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回。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丁亥嘉平月,张大千爰。此时的张大千从“师古”到了“师自然”的阶段,故乡山水对他烙印非常之深。

张大千 《丁未泼彩》

《丁未泼彩》作于1967年,是张大千为王新衡六十华诞所作。此时的张大千谪居巴西八德园,泼彩技法日益成熟,石青石绿如水墨般自由运用。由于王氏与张大千相交莫逆,亦为书画内行,再加上素有名望,所以大千此作甚为用心,并非一般的应酬之作。此画作是张大千融泼墨泼彩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于一体的创新之作。

张大千 《爱痕湖》 1968年作

《爱痕湖》又名《爱痕湖一曲》,为巨幅绢本泼彩,宽76.2cm,长264.2cm,落款的年代为戊申(1968年),与张大千的巨构《长江万里图》创作于同年。

1965年秋,张大千与友人张目寒等游瑞士、奥地利诸国,在奥地利著名的风景胜地亚琛湖畔停留数日。关于此行的细节,张大千在翌年创作的另一本《爱痕湖》落款中,曾这样写道:“年前与艺奴漫游欧洲,从瑞士入奥国,宿爱痕湖二日,曾作此诗以戏之。”艺奴听名字似是一女子,但究竟是何人并未清楚。这一乐事,必给张大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游欧归来的几年内,他以“爱痕湖”为题,创作了多幅山水。

下面是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长卷作品, 高半公尺余,长达20公尺。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卷 1968年作

此幅《长江万里图》,是张大千为贺好友张群八十岁寿辰所作,画幅的表现形式为传统之中国手卷。画作把长江发源自青海以后,流经大千家乡四川,从岷江索桥开始,直至江苏入海的沿途景色尽收眼底。无论沿岸之屋宇、舟帆、山岚、云雾、远山、近水、林瀑、城垣等,疏疏落落,千岩万壑,沿绵不绝。

《长江万里图》一作如此宏伟浩瀚,大千却自署“竟十日之功”完成,足见画家当时功力之强盛,此际前后十余年间实为画家毕生功力最为精纯渊穆之时。

二、傅抱石的巴山蜀水

傅抱石曾深有感触地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是辜负了四川的山水……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

傅抱石 《万竿烟雨》 133.5×40cm 1944年作

《万竿烟雨》作于1944年的金刚坡下,是傅抱石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原则指导下,深入观察川东的自然景象,加以提炼升华,使理性的概括和感情的抒发相结合创作出来的典型艺术作品。这幅《万竿烟雨》正可谓傅抱石得山水性情的绝妙佳作。

傅抱石 《万竿烟雨》 立轴 1947年作

傅抱石先生居蜀八年,居住在“金刚坡下山斋”,是一幢极简陋、凋零朽败的农舍。就是在这里,孕育并诞生了其“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抱石皴”和其绝作“雨景”山水画。

傅抱石 《万竿烟雨》 1955年作

他画瀑布、雨景,更是技高一筹,有“傅氏风雨下钟山”“一半山川带雨痕”的美称。傅抱石的雨景,魅力无穷,风格独特。他用大笔破锋,快速运笔,扫出的雨丝,苍苍茫茫,恢恢蒙蒙,飘洒逸宕,氤氲和融。他的雨景画大气磅礴,气势过人,有一套他自创的独特技法。可以说,雨景是傅抱石山水画的“绝招”,他是写雨景的大师。

傅抱石 《潇潇暮雨》

傅抱石特别喜欢在群山云雾缠绕、大雨滂沱的时候,戴着斗笠或撑着雨伞冲入云雾或雨幕中,到山涧流泉峰恋之间去观察、去体验、去欣赏那烟笼雾绕、凝视那滚滚翻腾的乌云,时隐时现的山峰和在狂风中乱舞的树丛。雾气沾湿了他的头发,细雨淋湿了他的衣衫,他丝毫不觉,反而感到惬意和欢乐。

傅抱石 《巴山夜雨》

在山间徜佯,领略这蜀中的山水,傅抱石越来越发现,这眼前雄奇而美丽的景色,那千变万化、苍茫深幽的山川形胜,那烟笼雾锁、飘渺秀润的自然景观,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傅抱石 《巴山烟雨》 立轴 1944年作

傅抱石满怀激情地扑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汲取山水之气,饱餐灵秀之色,捕捉并将那一幅幅瞬息万变而稍纵即逝的景色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他认为,“动人的作品,往往成功就在须臾。”

三、李可染的巴山蜀水

李可染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深为自己没有尽情领略蜀中山水的奇妙而惋惜,为了补上这一课,他再次深入四川写生。雾气沉沉的山城、暮色苍茫的万县、神秘的乐山大佛、秀丽的峨眉秋色、变幻的巫峡烟云一一尽情收入他的画稿。

李可染 《成都望江楼》 (300万元,2012年)

1956年从峡江入川写生,对李可染山水画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经历。自古文人多入蜀。入蜀文人,得江山之助,往往风格大变,变得宏博瑰丽,气高力雄,平添一股浩荡奇崛之气。尽管后来李可染真正画峡江和巴蜀山水的作品并不很多,也远没有其江南系列、漓江系列和黄山系列乃至井冈山系列出名,但在所有这些系列中,都附上了巴山蜀水的山骨与水魂。

李可染 《峡江图》 设色纸本 1960年代

李可染 《巫峡帆影》

本幅《巫峡帆影》的最大特色不在黑满崛涩,而在于“险”。首先是造势之险。李白有诗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以概括李可染此幅,正是妙契天然。其次,情势之险。从山与屋宇、山与舟帆的极度大小对比中,令观者顿感情势之极险。李可染此幅虽造险极甚,破险亦极甚。他以折线皴擦造险,却又以直线破险,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此谓。

李可染 《 蜀山春雨》 设色纸本

此幅《蜀山春雨图》,画面饱满,巨峰高耸,气势博大,墨色淋漓,有高山仰止之感。全图以积墨层层积染,用笔老辣厚重,蜀山的湿润与桃花的红艳相得益彰,同时又吸收西洋绘画对光影描绘的优长,形成迥异时流的自家气派。可作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绝妙注解。

四、陆俨少的巴山蜀水

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入蜀方知画意浓”,黄宾虹“青城坐雨”“瞿塘夜游”,皆是巴山蜀水成就艺术家变法的契机。

陆俨少 《巫峡云涛》 立轴 设色纸本 1981年作

陆俨少的山水画,其传统笔墨功力自不用说,其形式、构图更有独到之处。尤其是那巴山蜀水、峡江巫云的奇绮变化,通过他的多种笔墨技法的探索,终于使他的创作突破性地进入一个新的表现层次。

陆俨少 《巴船出峡》

陆俨少 《峡江图》 手卷 1973年作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陆俨少举家避乱入蜀。几年间,他饱游蜀中名山大川。特别是抗战胜利后东归,他买不起船票,只得乘木筏顺江而下,在一个多月的行程里,险象迭出,九死一生,留在脑中的印象丰富深刻。

陆俨少 《峡江行舟》 立轴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陆俨少 《峡江险水》 1979年作

陆俨少以三峡之水为描绘对象,经过高度提炼和概括,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表现激流和旋涡的方法,“陆家山水”初见端倪。

陆俨少 《江涛万古峡》 1984年作

陆俨少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82年作(1980万元,2004年北京)

70岁左右,陆俨少的山水画创作出现了传统表现技法上少有的勾云、留白、墨块等画法。这些新的表现手法,不但是他山水画变法的标志,更是形成他独特风格的重要转折点。

五、黄宾虹的巴山蜀水

黄宾虹 《青城山中坐雨》 纸本设色

黄宾虹精通中国美术史,但曾一度为不能突破前人的窠臼而苦恼。及至入蜀讲学,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他登峨眉,游青城,涉夹江,抵万县,然后泛舟东下,探险巫山十二峰,遍观奇山异水,茅塞顿开。归来后,他“蒙被假寐打腹稿”,把雨中所见,细细体会,一气作成《青城烟雨图》十多幅。

黄宾虹 《蜀游山水图》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千条飞泉令我恍悟,若雨淋墙头,干而润,润而见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也。”在嘉陵江边写生,他悟出了“以点作皴”的笔法。在白帝城,他静观夜山阴暗明晦的变化,发现其基调虽是黑色,但月光照射之处又呈银白,凸凹分明,虚实相生,变化微妙,渐渐悟得了当年老师所授“实处易,虚处难”的秘诀。

黄宾虹 《蜀山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33年作

黄宾虹在蜀游途中写过两首诗:“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东下不虚回。”他眼中的山水,心里的快乐,此刻已经幻化纸上,那种对真山真水的真切感受,籍助丹青水墨的表现更令人心向往之!

黄宾虹 《陆游渭南词意图》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陆游,南宋著名文学家,西南川蜀当年也曾是陆游的宦游之地,那是一片踏上一脚就永远忘不了的山水。黄宾虹借陆游词意抒发对那片山水的眷恋,这也是黄宾虹蜀游之后经常的绘画主题。

黄宾虹 《青城山中》

黄宾虹 《峨眉山色》

黄宾虹 《蜀游渠河山景》

黄宾虹 《纪游册》

黄宾虹这次蜀游,得画稿近千幅,诗作也颇丰,深感不虚此行。他由蜀中的草木繁荣、月夜的林岚氤氲、雨后山峦的苍郁浑厚,体察到奇山秀水的美,真正悟到了知白守黑,从实务虚,在浓烈的笔墨意韵中表现出清淡与超逸。黄宾虹将摹古与师法造化熔为一炉,用积墨、渍墨、破墨、泼墨、宿墨等画出了有自己独特感受的山水,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阶段。

(0)

相关推荐

  • 现代中国山水名家经典画作欣赏

    在近百年来西方美术潮流的冲击下,现代中国山水画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并出现了各类派别,名家辈出. 他们往往都在传统的基底上又进行新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秀的画作. 刘海粟 刘海粟,字季芳,号海翁,江苏 ...

  • 若论山水画,陆俨少当为古今第一!黄宾虹,...

    若论山水画,陆俨少当为古今第一! 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均须让道. 陆俨少用心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集古今山水画之大成,承古开新,别开生面,意境雄奇,旷达豪迈,真为天下绝笔也! 可谓:九百年来第 ...

  • 钱松喦是继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

    钱松喦是继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之后的大家之一,"钱氏山水"在新中国美术史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山水画运用鸟瞰式的构图,使作品显得开阔雄伟:用颤笔来勾勒山石树木,线条苍劲浑厚 ...

  • 大师笔下的巴山蜀水,风光无限

    国画讲坛 昨天 张大千 <横贯公路> 巴山蜀水 雄伟峻险和钟灵毓秀 为大师们解读中国山水 提供了无限可能 他们得山川之助 在传统的基础上独出新意 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宾虹得蜀山之 ...

  • 名家名作 | 五位画坛泰斗笔下的巴山蜀水,风光无限!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长卷局部(后附全图) 巴山蜀水的 雄伟峻险和钟灵毓秀, 为大师们解读中国山水提供了无限可能. 他们得山川之助, 在传统的基础上独出新意, 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

  • 五位画坛泰斗笔下的巴山蜀水,风光无限!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长卷局部(后附全图) 巴山蜀水的 雄伟峻险和钟灵毓秀, 为大师们解读中国山水提供了无限可能. 他们得山川之助, 在传统的基础上独出新意, 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

  • 五位国画大家笔下 最具诗意的山水杰作!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是周恩来作于1917年的一首诗.这首诗如果用在新金陵画派对书画艺术的激情探索上,确不为过. 傅抱石.钱松嵒.宋文治.魏紫熙.亚 ...

  • 五位国画大师笔下的凌霄花!

    凌霄花,是我国四大传统藤花之一(紫藤.凌霄.忍冬.葡萄),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其枝干虬曲多姿,附木而上:翠叶团团如盖,花若喇叭,杂缀其间,湛绿橘红,灿灿夺目.且花期甚长,可连续开到深秋十月. 凌 ...

  • 五位国画名家笔下的残荷——别有一番神韵与风骨之美【图文】

               荷花,作为最受文人墨客所推崇的花卉意象之一,千百年来被不断地描绘,不过绝大部分画家都会选择画盛开的荷花,娇艳无比.     不过花开有花开的美,残缺有残缺的味.残荷的荷叶不似夏季 ...

  • 五位国画大家笔下,最具诗意的山水杰作!险象迭生,又气势逼人!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是周恩来作于1917年的一首诗.这首诗如果用在新金陵画派对书画艺术的激情探索上,确不为过. 傅抱石.钱松嵒.宋文治.魏紫熙.亚 ...

  • 无限风光:傅抱石笔下的巴山蜀水

    国际艺术微刊 · 最受欢迎公众号 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摄影·书法·设计·文学·音乐 云水禅心 纯音乐 打开音乐 体验不一样的观赏感受! ... 傅抱石   <万竿烟雨>  1955年作 ...

  • 大师笔下的巴山蜀水,风光无限!

    张大千 <横贯公路> 巴山蜀水 雄伟峻险和钟灵毓秀 为大师们解读中国山水 提供了无限可能 他们得山川之助 在传统的基础上独出新意 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宾虹得蜀山之苍莽厚重 傅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