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痛痛: 下背痛之產後下背骨盆疼痛 (by 尤稚凱醫師)

腰酸背痛是很常見的症狀,常見原因包括姿勢問題、肌肉失衡與代償、椎間盤突出等等,但是有一個族群的下背痛並不太一樣,那就是孕婦生產後的下背骨盆疼痛。其慢性疼痛原因之一,是因為骨盆的韌帶鬆弛,造成骨盆與腰椎不穩,進而產生疼痛。

懷孕期間與產後下背痛的原因

懷孕期間,孕婦的身體為了有足夠的空間與力氣去承受小寶寶幸福的體積與重量,腹部與骨盆的肌肉和韌帶會產生變化。例如妊娠分泌激素會讓韌帶變鬆弛,骨盆關節也會擴張以利分娩。

這些變化有幾項會和產後的下背痛有所關聯,其一是懷孕時挺肚子等於是把脊椎往前推,這會導致生物力學不平衡,不但容易傷及髂腰韌帶,也會增加椎間盤、脊椎小面關節的壓力。而日後抱小孩時,若習慣以小腹前凸的方式去抱小孩,也同樣容易增加下背痛的機率。盡可能讓脊椎保持在正中位置能夠有效改善這項問題。

其二是因為薦髂韌帶、髂腰韌帶、恥骨上韌帶會在懷孕過程中因為妊娠分泌激素變鬆弛,這樣身體才有更大的空間去容納小寶寶,而且恥骨上韌帶鬆弛能夠讓小寶寶較順利生產、分娩。

此圖片由菁英診所提供

韌帶通常會在產後休養期間慢慢恢復,但是仍有不少婦女恢復狀況比較不理想,有可能會使得腰痛、下背痛長年如影隨形。

如果薦髂韌帶鬆弛的話,就無法好好抓緊你的薦椎和髂骨,等於你的骨盆和腰椎都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如果不穩定,身體潛意識會要其他肌肉幫忙做穩定。穩定分成靜態穩定及動態穩定,靜態穩定主要由韌帶負責,動態則是肌肉肌腱等。韌帶鬆掉後為了繼續維持穩定會使得負責動態穩定的肌肉肌腱等壓力增加了,而導致肌肉緊繃及疼痛。

而恥骨聯合上韌帶鬆弛,則會引發程度不一的跨下痛,嚴重時可能影響走路。

上面兩項是常見引起產後下背痛的原因,通常疼痛症狀有:久坐易感到腰痠背痛、坐姿起身那一刻會引發刺痛、彎腰後直背起身困難、下背部有漲痛感及壓痛點、屁股後方至大腿後方常會感到類似椎間盤引發的傳導痛等等。

產後下背痛治療方法

大部分的下背痛如果採取健保的治療,不外乎會使用藥物、針劑來止痛,或是採取電療、熱敷、拉腰等健保物理治療,但是那對產後的下背痛,尤其是韌帶產生的骨盆疼痛效果並不大。原因是那些韌帶處於身體較深層的位置,是熱敷與電療較難抵達的地方。

為了有效解決產後下背疼痛的問題,對於因為生物力學引起的疼痛建議可以進行自費物理治療,調整靜態與動態姿勢、透過運動治療改善肌肉平衡。針對韌帶鬆弛則可使用 PRP 增生療法來刺激韌帶生長與恢復。

再生及增生療法 (例如PRP、葡萄糖、維他命B12)

治療上若要精準又到位,目前以增生療法作用最為理想。增生療法是我的專長之一,可以在這邊多聊些。因為韌帶是比較缺乏血液流通的組織之一,因此相較於其他軟組織復原能力較不佳。我們可在超音波導引之下,一一針對薦髂韌帶、恥骨聯合上韌帶、髂腰韌帶、及腰椎周圍韌帶等軟組織進行精準治療,將增生劑如高濃度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直接注射至韌帶之病灶,啟動再生機制、促進組織修復,進而強化韌帶、穩定腰椎與關節。

日本動漫最近很紅的血小板

增生療法注射之後會有短暫、輕微的疼痛、僵硬、瘀青。建議注射後要搭配物理治療中的運動治療,以及好的營養補充,這樣身體才能好好修復你的韌帶。

姿勢與核心肌群才能遠離下背痛

增生療法的目的是讓你的韌帶恢復,並且改善疼痛,但不代表未來的日子你就再也不會為下背痛所苦了,建議你還是要從疼痛的源頭去改善:姿勢與肌力。

多注意坐姿與站姿,避免經常給與腰椎過大壓力,同時把核心肌群鍛鍊好,好的核心肌群就像強力的護腰,能夠幫助穩定你的軀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