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提壶揭盖 的医方应用案例分析
(2013-05-21东方名医名方工作室)
提壶揭盖
话说北宋奸臣蔡京患便秘多日,然其贪生怕死,用药喜补畏泻,按常规治疗,当用大黄之类泻下通便,然蔡京忌讳大黄,始终不愿服用具有通便攻下作用的大黄,搅得群医束手无策。便秘总不得愈。
名医史载之受命前往蔡府诊治。史替蔡切脉问诊后,没有马上开方,却出人意料地说:“请求二十钱”。蔡问:“何为?”史答:“欲买紫苑耳!”蔡给了二十文钱。史赴市买回紫苑研成粉末,蔡服后须臾,大便竟如舟顺水而下。蔡既喜又奇,当即请教个中道理。史曰:“大肠,肺之传道,君之秘无他,以肺气浊耳。紫苑清肺气,此所以通也。”
史载之言之有理。蔡京便秘乃病邪壅滞大肠。史着眼中医整体观念,从脏腑辨症的关系出发,用宣开肺气的紫苑通大便,犹似提壶揭盖,盖启而壶水倒出流畅。
无独有偶,近代著名老中医张绍琴也曾经在报上报道了使用这个提壶揭盖法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在十年浩劫之初,赵绍琴被关进了牛棚,剥夺了诊病处方的权利。一日,有病人偷偷找到他,说患尿闭多日,经多方治疗未效,依赖导尿管导尿,十分痛苦。请赵医生救他一命。于是赵绍琴私下为他口授一方:苏叶、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嘱其院外购药,以免节外生枝。事后病人专程前来告知,药后小便即通,花费不过两角钱。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在1990年初秋,一个在美国的朋友打来长途电话,说他夫人产后尿潴留,住院治疗10余日,花费美金已逾万元,仍不见效。不得已而求助于祖国的中医药。赵绍琴在电话中告诉他,可花一角钱购一味苏叶,每日煎汤代茶频饮。两日后朋友来电话说,病人服药后小便即利,痊愈出院了。
所以这个提壶揭盖法用上去还真的蛮有效的,但“提壶揭盖”法出处最早出自于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该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
为什么治肺可以治疗二便不通?这与肺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先从治肺与大便秘结来解析。中医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通过经脉相互络属,即手太阴肺经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络肺。因此,大肠的传导功能要依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随之而降,从而糟粕能下。如果肺失肃降,则大肠之气亦不下降,故导致大便秘结。若肺阴亏虚,津液不布大肠,大肠失却滋润,亦可导致便秘,养阴润肺、条畅肺气即可解除便秘。因此,《医经精义》点明“理大便必须调肺气也。”
通过治肺来治小便不通也有深意。中医认为,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气肃降,将机体代谢后的水液下行到肾,经肾和膀胱的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肺功能失常,行水失职,则水道不通,小便不出。而且,行水失职也使大肠失去水分的润滑,而影响到大肠的功能,导致便秘。
由于肺属上焦,中医认为治上焦如羽,当用轻浮之品,故临床上可少量投以苏叶、枇杷叶、桔梗、荆芥、防风、独活、白芷、浮萍、杏仁、前胡、紫菀之类来提壶揭盖,亦可运用桑白皮、白芥子等宣肺之品来调肺揭盖。像老年人因肺气虚所致的小便不利,使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利尿、提壶揭盖,数剂即可去病。对于顽固性便秘也是功效卓越。
一般治疗肝硬化腹水都会治疗脾,所谓“见肝治病,知肝传脾。”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把肺、肝、肾、心、脾五脏分别用“金”、“木”、“水”、“火”、“土”来代替。5种物质相互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金(肺)克木(肝),木(肝)克土(脾),土(脾)克水(肾),水(肾)克火(心)。当这一克制程度处在正常值时,就不会得大病,失去平衡,某一环节过强或者过弱,就会生大病。肝硬化腹水的病机是木(肝)太盛,使木(肝)对土(脾)的克制过度,土(脾)被克制太过度后没有能力克制水(肾),使水溢泛滥。
既然是“木”强盛“土”虚弱,治法只有两条可选:要么扶持“土”,使“土”强盛起来,即健脾法。但肝硬化腹水的病人舌质红、口干、阴虚津燥,而健脾药,像白术、茯苓、生姜,药性为温热上火、燥湿,显然与病症不符合。那就是另外一条:扶“金”(肺)压“木”(肝)法,提壶揭盖,就是通过治疗肺来治疗肝硬化腹水了。实践证明这个方法简便而且效果显著。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陈博 湖北中医药大学 刘玲湖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