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酮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舍饲圈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趋势,也是养羊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禁牧工作力度的加大,养羊放牧也许会成为历史。放牧条件下的各种羊,只要能吃饱饮足,一般全年发病较少。一旦把以游走觅食为生物习性的羊完全改成舍饲圈养,则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饲喂。
但养殖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肉羊育肥者会违反羊的生物学特性,运动场地不足,草料主次换位,而绒羊饲养者往往造成饲草品种单一,环境卫生不良。羊的体内外环境全被打乱。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下面就圈养羊容易发生的常见代谢性疾病---酮病及其防控措施简述如下。
羊的酮病其实就是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紊乱症,又称羊酮尿病、醋酮血病、酮血病、绵羊妊娠病,是由于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发生紊乱,在血液、乳、尿及组织内酮的化合物蓄积而引起的疾病。多见于营养好的羊、高产母羊及妊娠羊,死亡率高。奶山羊和高产母羊泌乳的第一个月易发。多发生于冬末春初,而完全的圈养羊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1 病因
原发性酮病常由于大量饲喂含蛋白质、脂肪高的饲料(如豆饼、油饼),而碳水化合物饲料(粗纤维丰富的干草等)不足,或突然给予多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饲料,特别是缺乏糖和粗饲料的情况下供给多量精料,更易致病。在泌乳峰值期,高产奶羊需要大量的能量,当所喂饲料不能满足需要时,就动员体内贮备,因而产生大量酮体,酮体积聚在血液中而发生酮血病。该病还可继发于前胃弛缓、真胃炎、子宫炎和饲料中毒等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瘤胃代谢紊乱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合成,导致肝脏利用丙酸盐的能力下降。另外,瘤胃微生物异常活动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与酮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妊娠期肥胖,运动不足,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族以及矿物质不足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2 症状
病羊初期食欲减退,食草不食料,呆立不动,空嚼,口流泡沫状唾液,驱赶强迫其运动时,步态摇晃。后期意识紊乱,不听召唤,视力消散。神经症状常表现为头部肌肉痉挛,并可出现耳、唇震颤,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故头后仰或偏向一侧,亦可见到转圈运动。若全身痉挛则突然倒地死亡。在病程中病羊食欲减退,前胃蠕动减弱,黏膜苍白或黄疸,体温正常或低于正常,呼出气及尿中有丙酮气味。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检验尿液法可做出诊断。
4 治疗
(1)静脉注射 25%葡萄糖100~150mL,连注3d。
(2)应用糖皮质激素(5mg地塞米松或50mg氢化可的松,但有胎的母羊禁用地塞米松)。
(3)饲喂丙二醇20g/d,连用5d。
(4)如遇母羊怀胎过多,卧地不起则需要诱导分娩。
5 预防
(1)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供给营养充足\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最好保持在八分膘情,使之不要过肥,也不要过瘦。
(2)给予母羊充足的活动场地,加强分娩前的运动,必要时进行驱赶运动或诱导运动。
(3)避免突然更换饲料,更换饲料时要采取新旧品种按比例增减,逐渐过渡在方式进行。
(4)根据生产情况需要增加精料饲喂量时,要采取在完全消化的情况下逐日缓慢增量或增加每日饲喂次数的方式来提高精料饲喂量。
(5)羊是草食动物忌草料主次换位。一定要保证饲草的比例和品质,同时注意饲草料的细碎程度。籽实饲料和牧草秸杆的粉碎减少了家畜咀嚼对能量的耗用,但是过细乃至粉末状的情况下会影响羊的反刍消化,甚至会导致瘤胃积食,诱发代谢病的发生。草料粉碎的程度应以反刍及消化的情况来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