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透纳:世界第一海景画家

海景画家透纳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又一高手,与康斯泰勃尔一起,史称英国风景画史上的两块丰碑。

不过,两位艺术家虽十分相近,对自然界充满着感情,然由于天赋素质不同,各自是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

康斯泰勃尔观察精微,透纳则富于幻想。

自然景象对透纳来说是表现幻想的媒体,如果想象与现实发生冲突,透纳便以幻想来处理画面。

透纳的一生画了大量以海洋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为特色的油画作品,他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的变幻和风雨的流动。

用色彩这一特殊情感手段去表达他胸中的浪漫主义感受,这种描绘方法也刺激了后来法国与英国的印象主义。

尤其对海上光与空气的研究,使透纳找到了一种超越写实的表现手段,把阳光、烟霭、水汽、浪雾等自然变化形式,描绘得出神入化。

在他的此类题材的画上,光的表达是画面单纯而又绝对的因素,因此他的画给观者的感受总是洋溢着光的生命力似的。

人们把这种海景尊为对“自然的崇高”的歌颂。透纳的风景画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就他的艺术成就来说,他已被提高到与历史画同等的地位了。这就是透纳艺术的精华所在。

范迪安曾说:“中国特有的山水画和透纳的风景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语言,但在同样的自然风景描绘中可以找到交流和借鉴的共同点。”

那些崇高的山脉和悠远的风景,人和环境融为一体的思想情感,使人们从透纳风景画中获得一份似曾相识的感情。

而透纳自由挥洒的表现方式,使有水墨写意传统的中国画家倍感亲切。

此外,在他进入成熟时期的作品中还蕴含着一种对资本殖民主义的批判精神。西方美术史家们很久以来每每谈及法国19世纪印象主义时,都不约而同地把透纳视为这一画派的先驱者,近一百年来对此在史书上也没有出现过相反的观点,从不否认透纳对法国印象派画家们的影响。

1871年,莫奈与毕沙罗在伦敦逗留期间发现了这位画家透纳,对画上那些明确有力、又富于变幻的色彩感到十分惊讶。他们细致地研究他的作品,分析他的技巧,特别是透纳在描绘雪与冰时所使用的色彩方法:那些宽笔触淡淡抹上的银白色大色块,能成功地把皑皑白雪的感觉表现得毕露无疑,这使他们惊呆了,透纳的色彩用的太成功了!掌握自然的色彩变化,透纳靠的是他那锐利的观察力,这位画家的艺术手段是空前的。

当然,透纳也会承认自己画的是所见印象,但他所说的“印象”,显然与印象派后来追求的不是一回事。前者不是来源于纯视觉。透纳的视觉印象,是与画家对自然时所激发的情感与幻觉相关联,是幻想与观察的融合,是光与影像的感觉。

由于他对自然中光、色以及空气的微妙变化深入地探索,并找到独特的表现手法,后世把这种画法视为魔术,称他是色彩的魔术师,说明透纳在英国浪漫主义画史上的独特地位。

透纳在成熟时期的艺术探索,从不避艰险,在最危急的大风大浪中他的心思是记录自然的瞬息变化,洞察它的光色。因此说他是“印象派的先驱者”,似乎其定义尚难涵盖,这就是笔者研究他的一点体会。

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生于科文加登的梅顿莱因,父亲是个理发师。

母亲死于精神错乱。透纳10岁时已表现出绘画才能,被送到一个叔叔那里上学。

在绘画上他是个早熟的孩子。透纳最初跟一个地貌色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水彩,在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中摆放和销售作品。

透纳很早就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出名的画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1789年,十四岁的他进入皇家艺术学会学校学画,第二年春天,即1790年的年展上,他首次展出了自己的水彩作品。

不久,他父亲退休离开理发店,全力帮助他的儿子。

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

传统观点认为,水彩仅仅是一种彩色素描,但是透纳却很快打破了这一陈套,创作了更有其实,更个性化的水彩作品,要让水彩画与当时皇家美术学院传统上更重视的油画的观点分庭抗礼。

1799年11月,透纳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候补会员,在十年时间里,他展出了60多件作品,在批评界树立了牢固的声誉,为日后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4岁,因他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破格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

他曾走遍意大利,最后才专心去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

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和风雨的活动,在色彩上,他培养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感情的特殊手法、创新色彩,着对后来英、法两国的印象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透纳自己曾说,描绘自然需要准确的观察力,他的绘画是他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而透纳的视觉经验正是他长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结果。

战舰归航

1838-39年

91cm×122cm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这幅《战舰归航》发表于1819年,可以看出他的艺术风格。这幅画以明亮丰富的色调,描绘出夕阳西下、天光接水的景象,衬托出船只的剪影。画面上偏左的中心,画着那只高大的古老战舰,被一只汽艇拖着缓缓归航。这是一只饱经风浪的老战舰,名叫“特梅雷尔号”。一八〇五年海军由纳尔逊率领,在特拉法尔格海峡击败拿破仑的舰队,是有名的战役,那时这只战舰也参与了战斗。现在它已经完成历史的使命而重返故国。它是庞大的帆船,而拖它行驶的却是一只小小的汽艇,反映出英国当时蒸汽机的利用已经比较普遍;对比之下,好像是祖孙两代的人物。因此,这幅风景画不仅真实地表现了阳光和空气的色彩变化,而且也戏剧性地反映了一个历史的侧面。至于透纳的风景画的丰富色调,则也给法国印象派绘画以很大的影响。

暴风雪

1842年

91cm×122cm

伦敦泰特美术馆藏

《暴风雪》中也着重强调了光色的运动变化。在狂风肆虐、大雪迷茫的港口,一艘刚刚发动的蒸汽船正驶向远方。这种“混沌”的画面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过,甚至被一些人讥笑为“肥皂泡和石灰浆”,其实画家恰恰是用最大的气魄和完美的表现力展现了海、天、云、光的运动。

贩奴船

1840年

90.8cm×122.6cm

波士顿美术馆藏

《贩奴船》一画是受当时发生的一桩骇人听闻的恶行启发绘制的,描绘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早晨的阳光亮得刺眼,近处的海面有一些漂浮物,仔细辨认,是一具戴脚镣的奴隶尸体。还有另一具尸体的脚浮在海面上。船已向远方驶去。我们循着船行驶的方向望去,在这条线上,还有更多的脚镣与尸体。

透纳曾读过一本贩运奴隶的书,书中写道:在贩运途中,常常有传染病流行,船长下令把死去的或生病而未死去的奴隶,成批地扔到海里去。这幅画用生动的形象表现了画中的内容。为了传达这种具有“崇高”特色的大自然景象,他运用了极为自由奔放的笔法再现光色变化,着重渲染海样的气势。

动荡不安的海天、强烈的光影,都浸在壮丽的金黄色调中。画家把这个惊心动魄的事件与这个惊心动魄的海面融合在一起,表现了浪漫主义的激情。橘红、柠檬黄、玫瑰紫交织成的波涛,奴隶的尸体,脚镣,远去的船,这一切,就像在心上压着万钧巨石,使人透不过气来。罗斯金曾经说过,如果只用一幅画去证明透纳的艺术是不朽的话,那么他应选择的,就是这幅《贩奴船》。

暴风雪·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

1812年

帆布,油画

146cm×237.5cm

英国泰特美术馆藏

透纳晚年的作品往往喜欢采取方形构图,有时取八角形或圆形,而且现实题材少了,更多的是取自于《圣经》或有关死亡的题材,观众也更难理解他的绘画含义了。如1846年画的那幅《踏太阳的天使》中,他把启示录中的天使与伊甸园守大门的手持喷火宝剑赶走亚当与夏娃的天使融为一体了。这里的天使已并不象征福音,而是象征死亡和毁灭了。

在世人的眼里,透纳是一个不善交际的怪人,但他一生中对光与影的酷爱以及他把光作为一种单纯和绝对的因素,把空间表现为无限制和眩目的空间的探索,使他的艺术具有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意义:在他的绘画中,风景本身不再作为主题存在,只不过借以表现透明与反射的光的纯粹韵律而已,它只是白热的光辉和灰色的尘粒。自然的崇高在他的绘画中达到了顶点。单从绘画语言来说,他比印象派发现大自然的光色规律要早半个世纪,在运用上也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

透纳可以说是欧洲的第一位“现代的”画家。在透纳弥留之际,他要求家人让他脸朝着窗户,能看到泰晤士河和太阳。据一位在场的大夫说:“恰好上午九时太阳出来了,阳光直接照到他身上,亮的像他所喜欢观赏到的那样。他离世时,一声也没有呻吟。”

雨·蒸汽·速度

1844年

91cm×122cm

伦敦国立美术馆藏

《雨·蒸汽·速度》是透纳另一幅脍炙人口的作品。这幅作品的创作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1843年的一天,一列特别快车在欧洲飞速行驶。车厢外大雨倾盆,雾霭朦胧。车厢内坐着一位男子,彬彬有礼地问坐在对面的西蒙夫人:我看看车窗外的景色,您不介意吧?在得到允许后,他打开车窗,把上身伸向窗外,一动不动的观察,待他回到车厢,上半身已经湿透了。他关上车窗,靠着椅背,闭着眼睛,好像心满意足,浸沉在美好的回忆之中。这个人就是画家透纳。西蒙夫人出于好奇,也打开车窗,把上身伸出窗外,淋得透湿,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她好奇地看着透纳那心满意足的神情,百思莫解。

事有凑巧,一年以后,西蒙夫人在伦敦参观一次画展,其中有一幅油画《雨·蒸汽·速度》引起她的注意。她忽然想起,这就是那天看到的景象。这时,有一个观众在西蒙夫人身后说:“我从没有见过如此荒唐的大杂烩!”西蒙夫人按捺不住,回过头来对那人说:“我就见过!”艺术可以教给人一种全新的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方式。西蒙夫人不会看火车疾驶中的雨和蒸汽,所以,她什么也没有看见。是透纳用艺术教给西蒙夫人如何感知火车疾驶中的雨和蒸汽。本来我们应当说“画如江山”,因为画是江山的反映,江山是怎样的,画就是怎样的。但是,我们从来不说“画如江山”,而只说“江山如画”。因为当我们看到一幅描绘江山的画时,艺术家就教给我们感知江山的方式,当我们再看到江山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幅画来。

遇难船

1805年

帆布,油画

170.5cm×241.6cm

英国泰特美术馆藏

那时英国每年因海难而葬身鱼腹的人数达五千以上,这种海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几乎超过了战争。透纳在这里展示了一幕最震撼人心的海上悲剧:几艘在颠簸中倾斜的船只在一片翻滚的浪花中摇荡着,前面一艘船的船桅已歪倒,后面几艘船行将覆没。在这生死关头,船上人已乱作一团,但似乎仍有人在说服大家,竭尽全力地与风浪做搏斗,他们紧紧拉住临船的绳索。沉沉黑夜与天边翻滚的乌云相交织,海洋呈现出一片恐惧,刺目的闪电,照亮了远处的无助。这是一幅明暗对比强烈的恐怖海景。画家对每一细节都作了深入设计与安排,其中不乏借鉴鲁伊斯达尔的海景画。

他乐于描绘陆地与海上一类灾祸,这也和他所处的时代生活有关。法国几次大革命的结果,是拿破仑的帝国野心的暴露;英国的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农业凋敝与劳动者失业,最终又引起了英法两国的连年战争。因为这些战争题材提示人们:人民痛苦与濒临灭绝的命运是贪婪与暴虐所造成的。

《暴风雪·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于1812年展出时,拿破仑的军队正遭到俄国军队的毁灭性打击,可见透纳敏感于时局之及时。至于他对暴风雪的体验不是在阿尔卑斯山区,而是在英国约克郡法恩莱一朋友家里,那里是一片沼泽地。

一次,他遇到那里的狂风暴雨,便兴奋异常的不顾自身安危去看发生在沼泽地上的雷雨,在目睹这一景象中,他无法记录,只得在一个旧信封的背面勾勒下这一风雨场景的形象。后来就凭此印象画出了《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透纳的另一些历史风景画,是从法国古典主义风景画家洛兰的构图中获得启示的,在这一类作品中,透纳把自然中的风暴、雾气、滂沱大雨等凶险景象描绘的更加充实可信,提高在海景题材的表现力上。

海上渔夫(又名《乔姆里海景》)

1795年-1796年

帆布,油画

91.4cm×122.2cm

英国泰特美术馆藏

从1798年他的另一幅画《巴特米尔湖》上,显示了画家艺术上的进一步成熟:这幅画描绘的是雨后的湖景山色,画家大胆地在合理的情景中添了些浪漫——一道雨后彩虹划过了空间,倒影入水中,这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因彩虹在云层间,并不占有空间位置,它可以映入,却不能划破空间。

在这里,远处的河谷因彩虹而闪闪发光,两侧乃是乌云密布,右侧的山峰现出黑压压的气势。湖面的景色,因乌云与彩虹的关系而显得五彩缤纷,透纳醉心于这种空间透视和光幻的细腻情调。由于他的这些画极富感情色彩,此后每次展出时,他喜欢在展品目录的画旁配上几句诗,用以加强观者赏画时的情感浓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