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聊聊三承气汤
聊聊三承气汤
末流郎中
说实话,承气汤原法,我用的不多,变法用了一些。客观说,我的理解并不深刻,但拂逆不过年轻人的热情,也只好就有限认知扯扯。
三承气,大小承气和调胃承气是也。出《伤寒论》。当然,仲景以后的医家有很多发扬,这里就不啰嗦了。
大承气:原方酒大黄四两,炙厚朴八两,枳实5枚,芒硝三合。
大家看,这个方中,厚朴的份量最重,八两。厚朴是个行气的药,它和枳实配合有消痞除满的功能。这个大黄,它是有推荡功用的,它攻结,散结。芒硝呢,它软坚散结,咸润消融。
在针对大承气汤证中痞满燥实四证中,分工非常明确的。理气药厚朴的量最大,这是大承气汤的一个特点。
临证功用呢,三个方向,一个是阳明腑实证。见诸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厚实,或见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应于指下,脉是沉实的。第二个是热结旁流,患者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细心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第三个呢,里热实证导致的热厥、痉病或者发狂等。虽然一分为三的说,就病机而言,不外实热内积胃肠,热盛而津液大伤。这一点需要明确。
张秉成夫子强调,必须上中下三焦痞满燥实方可使用。而吴鞠通夫子也同样强调了这点。关于承气法的理解,吴是有卓识的,看看他《温病条辨》里的诸承气法,就知道了。但夫子讲,“承气者,胃气也……,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故汤名承气”,此说有点让人不解。
承,顺承,承接,这个有次第关系的,它承什么呢?阳明居中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说明承气,承的是杂气,不止一个来历。从五行的关系看,火生土,木克土,存在顺承关系,有木火之气的可能,另外,如果按开合枢,少阳外枢,升而开之为太阳,少阳内枢,合而降之为阳明,那么,从六经中阳明角度看,它降的是少阳相火。少阳相火里面,少阳三焦是升的,少阳胆是降的。所以黄元御说肝脾左升,胆胃右降。黄氏又说,胆胃右降,则肺气自降,这就说明阳明的降,也降金气。在中土里,脾升而胃降,胃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所以又有胃气自降的情况。这些情况,还有厥阴心包相火,都是借道阳明降下来的,木火土金都有关系,只有消除痞满燥实,消除邪热伤阴的局面,才能够把气“承”好,所以李阳波把它叫“顺气汤”,虽为戏说,还是有一定道理。当然,我们把握,痞满燥实,火邪伤阴,苔黄脉实,焦燥刺裂,这十六个字就可以用它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关于小承气,它组成为:酒大黄四两,炙厚朴二两,枳实三枚。除了大黄的量相同,厚朴比大承气汤少四分之三,枳实少五分之二,这个药量区别还是很大的,小一半的样子。这当然直接导致消痞除满力量的减小,这个不用去看原文,就知道,小承气汤证要轻些。也就是说,此方功能为轻下热结。其所主治,也是阳明腑实证。根据此方没用芒硝,可以确定它燥的程度要稍微轻些。这在舌象和脉象上,必然有区别。舌苔多是老黄,脉象多见滑疾。和大承气证的舌焦黄,脉滑实,还是有点区别的。
所以,谵语,潮热,大便秘结是常见的。痢疾初起,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审证的确,可以考虑使用。但是要跟霍乱,痛泻,伤食泻等要严加区别。不可马虎大意。
调胃承气:酒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升。嘿,还是比较有趣,三个承气汤里的大黄都是四两,毫无疑问,大黄是三个承气汤的君药,占有主导地位。在调胃承气里,用了和中的甘草,芒硝只有大承气的六分之一。施展推力的枳实厚朴都没有了,说明痞满是比较轻的。同时它的燥热存在,但未到实的程度。所以汪昂作汤头歌讲,“甘缓微和将胃保”,乃缓下热结法,其见证,多为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谵语,舌苔正黄,黄腻,灰腻,滑腻,脉滑数。当然,我们也可以移用于肠胃热盛导致的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这一类。
这三个方,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小承气汤轻下热结,大承气汤峻下热结。同时在临床探索中,调胃承气汤是小承气汤的试探剂,小承气是大承气证的试探剂。
在临床运用中,我们要特别重视酒制,和大黄本身推陈出新的功能。在攻下的同时,大黄还具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能。这不仅仅有助于理解三承气攻下之外的功用,也有利于我们对桃核承气汤,大黄蛰虫丸,大柴胡汤中大黄的理解。
后世的跌打方剂和通淋方剂中的大黄呢?同样有助于理解。
关于大承气汤的圆通应用,郑钦安夫子言之甚详,关于小承气,说实话,实战经验不多,不敢说它的推广应用。调胃承气汤,大家去看看,承气保和丸,是不是很妙?至于调胃承气到凉膈散到防风通圣,则又别有洞天了。就聊到这里,望贤者正之。
末流郎中谨上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