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对首辅万分崇拜,首辅死后,她却做出了一件为人不齿之事

在中国历史上,皇权和相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在封建社会之初,辅佐皇帝的最高长官可以开府,几乎是与皇帝共治天下,因此对于皇权的威胁极大。到了后来,随着封建专制的不断加强,相权逐渐被削弱,皇权逐渐巩固,便形成了一边倒的情况。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无论多么得宠的权臣,要想将皇帝取而代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在明清的皇帝,很少受到权臣的过度威胁,这与汉魏晋等时期完全不一样。但是,有一位大臣却是例外,他就是明朝的张居正。在封建君主专制已经到了极盛时期,张居正还能洋洋自得地表示:

我非相,乃摄也!

当然,张居正能够拥有这么大的权力,是极其偶然的。在明穆宗驾崩的时候,他甚至连首辅都不是,被高拱死死压着。只是因为高拱的傲慢和口无遮拦,以及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的帮助,才让他迅速走上了权臣行列。而且,除了因为万历的年幼之外,张居正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树立罕见的威望,凭借的还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

李太后是明穆宗的妃子,在穆宗还是裕王的时候,就进入王府当丫鬟,只是因为连生了明神宗与潞王两个儿子,才被封为侧妃。偏偏这两个儿子,也是明穆宗仅有的两个成年儿子,因此当明穆宗继位的时候,李太后被封为了贵妃,在名分上虽然低于被打入冷宫的陈皇后,实际上却是真正的六宫之主。

因此,在明穆宗时期,两人是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双方的关系进入“蜜月期”,是在明穆宗驾崩之后。当时刚刚继位的万历只有十岁,是一个懵懂的孩子,李太后也知道自己大半生涯都在宫中读过,根本不懂得治理天下,还是得依靠朝臣度过艰难时光,等到万历顺利长大。

偏偏作为首辅得高拱,口不择言,在此时竟然说出“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这句话还被冯保篡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更是触动了李太后敏感的神经。因此,李太后全力支持时为次辅,资历和人望更低的张居正取高拱而代之。

从此之后,张居正和李太后结下了看似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李太后要求万历,凡事都要按照张居正的话来做,并且口口声声“元辅张先生”或“张先生”,从来不直呼其名。据说,李太后每次见到张居正,都会露出非常崇敬的目光,以至于民间就有他们两人关系暧昧的传言。

张居正对于李太后的支持,内心是感激涕零的,他曾经认为,圣母与皇上以腹心手足待臣, 实与群臣不同,因此也放手改革,甚至在触碰李太后利益的情况下也在所不惜。李太后对于张居正,依然是言听计从,虚心接受,从来不打折扣。

甚至在有一次万历醉酒伤人的时候,李太后气愤不已,第一反应就是找到张居正来,要他起草废立诏书。李太后想让张居正废了万历,另立潞王为帝,后来因为张居正的求情和万历的求饶,才就此作罢。

张居正在万历十年时去世,按理来说应该是功德圆满。但此时万历突然翻脸不认人,长期的压抑突然爆发,彻底抹黑了张居正的一切成果,甚至一度打算将张居正掘墓鞭尸。在这个过程中,李太后不仅没有劝阻,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说当时的潞王正要大婚,皇帝几乎已经搬空了整个国库。但万历对这个弟弟宠爱,李太后对小儿子的溺爱,还觉得不够气派。当时有人怂恿太后,说张居正做了十来年首辅,家产万贯。张居正在世时,却是也比较高调,花销极大,李太后听说之后,并没有太多迟疑,就同意了抄家的建议。

结果,看起来富可敌国的张首辅家中,也只有十万两银子,对于整个婚礼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那时候张居正还尸骨未寒,李太后的翻脸太快了。可见,他们也并没有民间所说的暧昧,只不过是互相利用的政治同盟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