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贬低所有文人,并不得志;他的孙子过得更惨,后世却顶礼膜拜

唐朝是诗歌艺术最为巅峰的时代,也是诗人井喷般迸发出现的年代。既然有这么多杰出的诗人,那么就会滋生狂傲自大的书生意气。比如李白,曾经写下了不少狂诗,不仅没有被人笑话,反而让诗仙增添了一份洒脱不羁。杜甫其实也很狂,但他的狂是狂在内心,狂在忧国忧民的无奈情绪中。

杜甫诗圣,他当然也有资格狂,任他再张狂,也掩饰不了文华风流。只不过他的祖父杜审言,虽然名气并不算大,但在张狂的程度来说,也可以算是祖宗级别的。他看不起天下文人,甚至连屈原、宋玉、王羲之都不放在眼中。

杜审言的狂,当然是来自于对实力的高度自信。不过他确实也有本钱,他很早就考中进士了,只是因为出身不高,无人帮他说话,所以也只是担任了县尉,并且一干就是很多年。直到吏部选官时,他才迎来新的机会。

杜审言考的是集判,大概是考得很不错,心情很好,出来就处语惊人:“苏味道今天一定死!”苏味道是礼部侍郎,也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官。作为考生,出来就骂考官会死,这是什么意思?杜审言生怕别人不知道,又做了一番解释:苏味道看到我的判词,必定会羞愧而死。

其实,苏味道为官,自然是乏善可陈。据说别人问他关键性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双手磨蹭着椅子的棱角,所以被人称为“苏模棱”,成语“模棱两可”就是出自于此。然而,苏味道的文章,也是当世一流的,他后来也被列为“文章四友”之一。巧的是,杜审言却还是“文章四友”中最后一个,凭什么看不起苏味道?

如果说这只是一次考试之后的得意忘形,那么杜审言却还有更多惊世骇俗之语。比如有一次他在和别人谈论才学的时候,毫不脸红地自夸了一番:

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文章,可以让屈原、宋玉当我的下属,我的书法,完全可以当王羲之的老师。这个话吓人不吓人?作为他那个时代的诗人来说,根本没有迎来唐诗的鼎盛繁荣,屈原、宋玉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上古的诗坛大神级别的人物,王羲之在唐太宗的推崇下,更是登上了“书圣”的宝座。他们都不被杜审言放在眼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癫狂至此?

即便到了临死之前,杜审言依然是狂得目中无人。当时,同朝为官的宋之问、武平一同去探望他。这本来是同僚的一片好意,不管怎么说也是给足了杜审言的面子。然而他却丝毫不顾别人的感受,对着宋之问、武平感叹:

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

我这辈子是被命运小儿害死了,没有什么话好说。但是,我在世一天,就压制你们这些人不能出头,现在已经要死了,你们应该大慰平生吧。只是恨我找不到接班人啊!

宋之问等人,也是和杜审言一样,在崇文馆任职,同样是朝廷的御用文人。而且在成就上来说,并不比他差。可以想象,前去探病的人是何等的尴尬。幸好宋之问也没有计较,还给杜审言写了墓志铭。

不过,杜审言所说找不到接班人,倒是不确切,他的长子杜闲,官位并不算高,却生下了诗圣杜甫。杜甫的名气和地位,就不是杜审言可比的,能有那么狂资本的应该是他。杜甫出生的时候,杜审言已经去世四年了,但必然听过家人对祖父的评价。为了尊重这位祖宗,杜甫也不得不夸赞“吾祖诗冠古”以此替祖父吹牛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