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是指将药物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呼吸局部治疗的作用。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
雾化吸入的优势
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防治哮喘的首选给药方法
射流雾化器(SVN)与超声雾化器(USN)特点比较
注:+正面、肯定作用;—负面否定作用;1:与气体流量有关
当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措施,也常用于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混悬液。国内常用的雾化吸入型ICS,脂溶性适中,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滞留时间长,呼吸道抗炎作用强,肝脏药物首过代谢率达90%以上。治疗哮喘剂量:≦5岁,低剂量(500μg/d);>5岁,低剂量(250μg/d)。人工合成的水溶性ICS,水溶性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ICS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难以通过吸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不常规推荐用于喘息性疾病。雾化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最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强,通常在5min内起效,疗效可维持4~6h。哮喘/喘息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可以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用于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可降低呼吸系统阻力。改善BPD症状。起效慢于沙丁胺醇,达到最大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效果较弱。常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加或不加3%高渗盐水),有利于控制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症状,但不常规用于哮喘/喘息的治疗。比β2受体激动剂相比:支气管舒张作用弱,起效较慢,持续时间更为长久,常作为辅助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黏液脓栓或黏稠分泌物是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药物有盐酸氨溴索、α-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注射制剂的产品说明书未推荐雾化吸入使用,我国有临床应用的经验报道。毛细支气管炎80%以上由呼吸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是常用治疗措施之一。药物有α-干扰素、利巴韦林病毒进入机体后诱导白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免疫物质,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的功能。近年来重组人干扰素α被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肺炎及哮喘等)的治疗。以200μg/L气雾浓度(雾化液浓度20mg/L),吸入11h,共用4天。连续吸入时间长,需在封闭空间进行,不常规推荐。适应症是明确的病毒感染。国外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能有效缩短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时间,有效降低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严重度。轻症:3~4次/日,直至出院;重症:连续8次后改为3~4次/日;使用48~72h临床症状不缓解或有刺激性呛咳应停用。支气管哮喘患儿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