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王家卫,不该是万玛才旦的上限
万玛才旦是一个电影作者,严格意义上来说确实是这样。如果有所怀疑,请看看他的一系列作品便知。从《静静的嘛呢石》到他最新的作品《气球》,基本上都在说一件事情,关于信仰,关于寻找,关于迷茫,关于碰撞。这些关于之后,剩下的就是藏族文化如何更好的融入到现代文明中或者是单纯的将藏族文化展现给大家看,更或者是藏族文化在面对时代变迁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迈进与迷茫交织的情绪等等。
如果用把握时代脉搏来评价万玛才旦,姑且认为是准确的,准确的本身源于他对于自己所处文化的深刻感悟。这种感悟普遍意义上来说是非凡的。感悟最终也是用作品的形式展现给了观众,且比较成功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一点来说,万玛才旦是成功的导演。
了解到了导演的基础思想,再看看这部最新上映的电影,就不会觉得奇怪了,理解起来也就不那么复杂了。今天跟大家说说《气球》。这是一部已经完成后被搁置了一段时间的电影,重新在院线上映后,看起来也没有褪色。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属于万玛才旦标识性的故事。
《气球》说的是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藏族家庭的生活日常。已经有了三个男孩的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孩子没有太多的玩具玩,偶然找到了父母藏在枕头下的避孕套后,误将它当成了气球玩耍。后来,爸爸答应去县城的时候给他俩买一个真正的气球。然而去县城之路却随着家庭成员的变化而一波三折。
老父亲某一天夜里离开了人世,小姨因为年轻时候的情感纠葛做了尼姑,他在接自己的外甥中学放学的时候遇见了伤害她的人。而妻子却因为阴差阳错怀了孩子。信奉轮回转世的一家人认为这个孩子是刚刚过世的爷爷的化身。于是苦苦哀求妻子留住这个孩子。然而因为超生会罚款,妻子最终看着并不富裕的家庭忍痛打掉了孩子。于是,这一家人的希望破灭了。未来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这个故事听起来比较曲折,然而万玛才旦的展现功力却没有因为这个故事的曲折而有任何的错愕。他很有条理,甚至将这个曲折的故事意象化了。大家都知道王家卫对于万玛才旦的欣赏是全方位的。之前的《撞死了一只羊》监制就是王家卫,本片也一样,王家卫也出现在了创作者当中。一个导演对于另一个导演的影响在本片中是显而易见的。王家卫影响了万玛才旦的拍摄技法,然而内核之中的万玛才旦依旧是他。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并不比前几个复杂。他依旧是以信仰和现实为主,然后站在藏族人的角度来看待两者之间的融合以及冲突等等。要是大家的要求再严苛一点的话,本片其实没有什么新意的。
正如导演所说,前后两个颜色的气球其实是互文的。前面的白气球看世界,后面的世界看红气球。这实际上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互相关注。“白气球”代表着现实,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当下的实际,然而红气球代表着信仰,代表着坚守。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碰撞的时候,擦出的火花就是整个故事。
我们从后往前看,就会很清楚本片的故事逻辑。两个红气球买来了,一个爆了,一个飞了。关于信仰的两种结局已经设置好了。片中每一个故事都是这样的两种结局的互相对应。男主人以及儿子信仰爷爷所说的转世投胎,然而不久之后,爷爷就走了。红气球破裂,他们剩下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女主人怀孕这件事情上。期间女主人和男主人在对于大师的喻言有不同的理解,女主人持怀疑态度,男主人深信不疑。然而当女主人决定打掉这个孩子后,仅存的红气球也飞了,这就如同男主人和大儿子来到医院,目睹了女主人躺在手术台上,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红气球眼睁睁的飞走了。于是他们的信仰更加迷幻了。
小姨看到之前的男友后,男友送了她一本书,然而这本书被姐姐先是烧毁,然后送还。小姨即使是知道自己曾经拥有过的书以及书中的爱情,也不能长久的让这种情绪保留下去。她之前所坚信的后来依旧是如同红气球一般,眼睁睁的看着飞的越来越远。
相比较这几位的坚守信仰,女主人更像是对于眼前以及未来认识非常清楚的现实的化身。她对于爷爷以及男主人和孩子所坚信的转世轮回并不敬畏。甚至于敢怀疑大师的预言。当自己意外怀孕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也是家庭条件是否允许她生下这个孩子,而并非是认为孩子就是信仰的转世轮回的延续。她很清楚家里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也不固执,然而她的这种信念却最终没法和男主人达成一致。
现实与信仰的碰撞最终以各自分道扬镳为结束,留下的人们就更加的迷茫了。未来在哪里,信仰有何出路,在与现实的共存过程中,两者该如何平衡,都是他们所迷惑的。这也是藏族文化如何走出西藏的一种设问。万玛才旦放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红气球,但它最终飞走了,看得见,摸不着。等于没抓住。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