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 ║证伪一段“北齐”长城,试解大榛峪段早期明长城走向
怀柔渤海镇大榛峪北200号敌台,向东南方向接一段边墙支墙。
从现有长城遗产网地图上,可以看到大榛峪村有一截支墙,分类为”北齐“长城(黄色线段)。
这段“北齐”长城,以前在这附近多次远瞻,却没有能近距离观察。
下图拍摄于2019年3月30日,距离较远,不甚清晰。
下图拍摄于2020年1月11日,由于墙体上没有植被,可以看得到在一定残高。
2020年9月13日,我们一行人重新走过这段边墙,我爱我的小红马告知,这座敌台的便门,竟然可以直通这段“北齐”长城。
于是我与骆驼下去察看。
开始是一段看不出墙体的碎石带。
碎石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直至成为石垄。
墙体石材量较大,并且保留着非常好的立面,残高在1米以上。这似乎不是北齐长城,北齐长城无法保存至今这么好的立面;所用石材及筑墙方式,反倒与南山路边垣、双界山等处的明长城特征相同。
仔细观察,墙顶竟然有大量三合土灰渣。那可以明确无误地说,这,就是明长城,典型的明长城!
为什么这儿会是明长城呢?这很是让人疑惑。就在刚刚不久,我还笑说,如果这儿修一段明长城,那是真的修错了,真正的错长城。
真的修错了吗?
顺着骆驼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斜对面的山崖上,绕过驴鞍岭东侧山岭的山崖上,似乎是一座石台。由于能见度受限,看得并不清晰,也许不是。关键是,看到了此处的地势。
山下平漫宽阔的谷口,正是驴鞍岭所在地。早期的明长城,正应是经驴鞍岭堡衔接,绕过了中间这座小山岭,连接到东侧的山岭。
回至敌台,我们继续向驴鞍岭口下降。这一段城墙,筑在三面悬崖之上,只有一条窄窄的山脊,与上方的牛角边相连。早期的明长城,因是毛石所垒,在悬崖边无法稳固,故也无法修筑。至今看南山路边垣、双界山长城,沿途基本没有险段,一是天险无需防守,二是险峻的悬崖无法筑墙之故。
即使是砖墙,如今也坍塌严重,墙侧仅余半块砖宽的小径,需小心摸着石头往下走。
正因此,早期的明长城,并不在这一线。那半截明长城,也并非修错。
再爬上驴鞍岭口东侧的陡峭墙体,回望“北齐”长城所在的小山梁,其实也建在一侧悬崖之上。
从高处观察东南侧山梁崖壁上的疑似敌台,更加清晰一些。也许不是敌台,只是巨石,如果这是敌台,这么显眼,长城普查或其他资料中或会提及。
在此处才发现,这座疑似敌台,正处在磨石口关南侧的小山梁上,即响水湖大坝南侧的那座小山。
我更加确信这是明长城,结合其他资料,恍然大悟,更多的线索,更多的思考,一下子联系在了一起。
关于这段支墙属于北齐朝代,《长城踞北》怀柔卷第210页”新的发现“章节也是这么认为:“在渤海镇大榛峪行政村三队(云岭村)北1000米处,发现一段由东南向西北与明长城相连的残存毛石干垒墙体(注:并非干垒,而是有三合土粘合),墙体长度308米、宽3米、高1米,初步认定为北齐长城。”
据此,众多驴友均引述该段长城为”北齐“长城。这个诊断,显然没有仔细勘察,对墙顶的三合土灰浆视而不见。
同时,该书第17页,”还有一段长城在磨石口关内侧驴鞍岭山崖下面,属于内长城东段。长度约为20米,砖石结构,......北京市考古学会研究员的赵福生将其确定为北齐长城“。
这个结论,错的就更加明显,北齐长城主要是石墙,如果是砖石长城,基本可以断定为明长城。
此外,据说庄户村还有一段古长城:《长城“怀”中的秀美山村》(快资讯平台)一文说,“在九眼楼南侧山脚之下、庄户村北的深谷之中,还有一处高2米、宽6米、长30多米,连接东西两侧坡脚的“挡马墙”。北山上的九眼楼防御功能如此完备,为什么还要在此设立挡马墙?一种解释为是为了有备无患,一旦九眼楼被攻破,这里可以作为第二道防线,阻碍对方进攻。另一种说法是,这座“挡马墙”有可能是北齐长城的遗迹”。
不仅仅如此,2019年3月23日,我与老夏、芬芬等人,还实在探察了响水湖景区东段北侧的2座敌台,沿途为疑似古长城的碎石带,附近的旺泉峪“御史楼”附近,有第3座敌台;耷拉边的独眼楼(我认为它不是楼,而是盲肠)的下边山谷中,有第4座敌台。
2019年3月9日及2020年12月21日两次探察“秦皇旧址”段长城,证实该段为早期明长城。并且沿途有3座敌台。
把上述信息串在一起,竟然是一条连续的早期明长城走势图:
附:敌台1
附:敌台2
附:敌台3
附:敌台4
附:敌台5
正因为自旺泉峪-西大楼一线起伏跌宕的山势,早期毛石长城无法在悬崖上修建,因此均选择较缓的山岭修建。因此,那时候的明长城走势,大致如下:
现200号敌台-①大榛峪“北齐”长城-驴鞍岭堡-②磨石口内侧“北齐”长城-③响水湖北残长城-④耷拉边长城(旧)-⑤“秦皇旧址”长城-鹰飞倒仰。
这段长城的修建年代,可能为嘉靖三十年。而现在所见到的砖石长城,则迟至隆庆、万历年间与空心敌台一同陆续修建。沿线长城已面世的诸多石碑可以证明。
关于庄户村北的残墙,很可能与③响水湖北残长城段有一定联系。《四镇三关志》载:“磨石口永乐二年建,二道关......",就是说,磨石口是建有二道关的。
现响水湖大坝北侧山体上垂下有2道墙体,以前我以为即是二道关。
(下图拍摄于2020年4月5日)
而在山下,内外两道墙体的间距更近:
现在看来,相距如此的两段墙,不应是二道关;一般来说,两道防线,两道关口,应设置在两处不同的山口,有足够的防御空间可以展开;相距如此之近,只可能是瓮城或者关城。
而庄户村北的残墙,自前图敌台3处,则可以构建第二道防线,形成二道关。当然,年代久远,关口要冲之路上的墙体已经无存,并且尚未实地勘察,尚不好做出结论,但可以是下一步实地勘察的方向。
小结:
(一)大榛峪“北齐”长城实为早期明长城,其修建年代或为嘉靖三十年。
(二)大榛附近,早期明长城的走向大致如下:200敌台-现大榛峪“北齐”长城-驴鞍岭堡-磨石口内侧“北齐”长城-响水湖北残长城-耷拉边长城-“秦皇旧址”长城-鹰飞倒仰。
(三)进一步推测,磨石口二道关可能的线路:大致在响水湖北残长城-庄户村北残墙一线。
(四)现有响水湖大坝北侧山垂下的两条墙体,可能是磨石口关的瓮城或关城。
(五)那些被证伪的”北齐“长城:
1、怀柔延庆交界处的双界山长城:参见《 看长城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延庆海字口一南山路边垣一双界山长城》及之前的多篇游记;
参见:1)《长城踞北》怀柔卷第16页:“怀柔遗存的北齐长城位于渤海镇三岔村与延庆四海镇海子口村的分水岭横梁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2)《北京北部山区的古长城遗址》。
2、”秦皇旧址“长城:参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踏雪擦石口,古道鲜有至--雪中穿越摩崖石刻至鹰飞倒仰“秦皇旧址”长城》等游记;
关该段长城属于“北齐”长城的论断,参见:长城踞北》怀柔卷第181页:“站在耷拉边上向东望去,可以看到关口要塞擦石口,对面高耸的山峰上即为箭扣长城'鹰飞倒仰’和'天梯’。山峰下面,隐约可见一段时断时续的坍塌石墙,半山腰上还有一座毛石垒砌的圆形烽火台。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北齐擦石口石长城”。
3、密云北石城长城的双墙:参见《看长城 ║密云北石城长城遗存丰富,景区所称“北齐长城”或为拦马墙》。
有关该段长城属于“北齐”长城的说法,主要是云蒙山景区的介绍。
4、大榛峪“北齐”长城:即本文所述。
5、磨石口内侧“北齐”长城“:即本文所述。
至于这些被证伪的北齐长城,是否在北齐长城基础之上修建,由于缺乏痕迹,尚不能否定,但仍需进一步求证。
2020-9-13,15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