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告诉我们,办事啰嗦的人,如果不改正难以成事
说话与做事,是人的基本行为,几乎大多数人都喜欢办事麻利的人,却讨厌一些做事啰里啰嗦者。啰嗦导致的后果很严重,它被称作是超限效应,古代就曾出现过五个拥有超限效应的人,他们因为办事啰嗦,以至于差点出了问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超限效应是什么,从定义上而言,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换句话说,超限效应就是啰嗦过头,引得对方的反感。
超限效应一般会反映出诸多问题,包括主动行为者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方式方法、不会把握“度”、不会换位思考等等。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啰嗦者往往都会遭到别人的厌恶与嫌弃,继而令自己的目的彻底失败。古人就曾有过因存在超限效应而失败的人物,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一、唐僧
唐僧是古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主线人物,他心慈面软却又肉眼凡胎,最大的特点就是啰嗦。由周星驰导演拍摄的《大话西游》,其中由罗家英扮演的唐僧更是啰嗦到令人发疯。他的嘴里一直在念叨着悟空的短处,气得悟空只能抛弃他迅速离开。
不过幸运的是,直至后来,唐僧终于不再啰嗦,孙悟空才能回到他的身边继续担任“保安”的工作。否则的话,唐僧早就已经被妖怪们当成下酒菜了。
二、茹太素
茹太素是明朝初期的重要官员,此人任礼部侍郎,颇得朱元璋信任。不过茹太素为人木讷,身上带着严重的腐儒气息,因此无论是说话还是书写奏折,都显得十分啰嗦。一次,茹太素为朱元璋上呈一道奏折,奏折上共有17000余字,令朱元璋感到目不暇接,只能让太监读给自己听。然而令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当太监念到6500字的时候,朱元璋发现奏折居然还没有进入正题,气得他顿时暴跳如雷,立即将茹太素召入宫内,命人将其痛打一顿后拖出宫去,算是对他浪费自己时间的惩罚。
三、林长春
林长春是晚清时期的一位举人,此人精通算数,也算是一位“文化人”,因为被聘请到湘军大营中主管钱粮调度之事。曾国藩向来喜欢与下属军官交谈,因此也曾单独会见了林长春。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当曾国藩与林长春交谈良久后,曾国藩却当即下令,将林长春现有职位革去,让他担任招募新兵的管事。至于其中的原因,曾国藩自有想法。在曾国藩看来,林长春本人说过尤为啰嗦,很难与军队中的官兵交流,他啰嗦的方式,可以劝慰一下新兵,除此之外,实在难堪大用。
四、朱熹
朱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靠着自己出众的才华,朱熹也被后世列为圣人之列,但是朱熹却有一个大毛病,就是说话或者写文章太啰嗦。一次,朱熹谒拜一位夫子,却没有遇到,只能留下字条,上书:“门人朱熹百拜”,并加注曰:“朱者,姓也;熹者,名也,门人者,学生也;百拜者,百次顿首也。”夫子回到家后,对朱熹的字条十分反感,于是就在批语中注明“啰嗦”二字发还。
朱熹看罢夫子的字条,明白了对方的良苦用心,知道他是在劝慰自己,从此以后便不再啰嗦,而是用最简短的话语,阐述最真切的道理。
五、阅兵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朱棣为了震慑各国,宣扬大明王朝的实力,公开向各国举行了一场阅兵仪式,作为世界上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大明王朝向各国首脑发去邀请函,邀请使臣前来参与阅兵仪式。明朝大阅兵共动用官兵近10万人,其中的主力是步兵及骑兵。除此之外,明成祖朱棣还安排了近一个月的演戏,专门炫耀大明朝的国威。
然而如此阅兵不仅啰嗦异常,更令当时的使臣们感到有些厌倦,本来三五天就应该结束的阅兵,竟被朱棣搞成了一个多月,更重要的是,此次阅兵仪式花费甚巨,极大的消耗了民财物力。
做人做事切不可啰嗦,否则就会深陷超限效应的泥潭,令自己的任务事倍功半。当然,克制不啰嗦还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参考资料:《明朝那些事儿》华夏出版社出版
当年明月著 《圣人朱熹》黄河出版社出版 李进圣
《西游记》上海出版社出版 吴承恩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