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讲一讲灸法的种类。灸法的种类直接影响到操作手法,不同种类灸法的操作手法是不一样的,效果也是有区别的。灸法是一个大系,分艾灸法和非艾灸法。艾灸法有四大主要的分类,非艾灸法包括天灸法、闪灸法及其他灸法等。今天先讲非艾灸法。天灸,又叫冷灸法、发泡灸。它采用能够在人体内产生强刺激作用的药物,比如说大蒜、白芥子、斑蝥等,这些气味极强的药物敷在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皮肤产生强烈地刺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些药物敷的地方,过一段时间皮肤会发红,这时如果不取下来,皮肤就会起泡,甚至流黄水,像被火灼烧的疼,这种方法叫冷灸法。天灸是属于药物敷的系列,常见的三伏贴也是这个系列,三伏贴里面有延胡索、白芥子等药物。这个系列的灸法在民间应用广泛。比如说牙疼,用捣烂的蒜泥敷在涌泉穴或者合谷穴来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一般效果不太好。还有小朋友经常长口疮,先确定肚子里面没有太多的鱼肉蛋,在没有食物积滞的情况下,用吴茱萸打粉和着口水贴脚心是有效果的。过去还有人拿天灸法治疗肝硬化和腹水,而且起到一些效果。在家庭里常用一些毛茛科的药物,比如附子、乌头这类强效的、气味极强的东西敷在一些特定的穴位来治疗,临床中医很少用,因为药物敷上后需要停留的时间不好掌握,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当药敷上后有异常感觉时要及时取下来,否则容易起泡、流黄水,这是一般人都不愿意发生的。在家庭中最常用的就是蒜、葱头或胡椒,用膏药贴把捣烂的蒜、葱头或胡椒敷到穴位上,等皮肤发红就及时取下来,不要等到起泡再取。
02
闪灸,又叫爆灯花,过去在民间应用较多,现在会操作的人不多了。闪灸是用灯芯草搓成非常细的一条绳子或者直接用油灯里的灯芯,蘸上灯油点着了之后,直接点触于患处或穴位上,一触即离开,并听到“叭”一声,即告成功。使用这种灸法关键是要眼疾手快。它对于急性热病,像腮腺炎、偷针眼、小儿高热、带状疱疹及一些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很多时候民间老太太的手法是快到闪电一般,一瞬间点触十几下就过去了,小孩子好像被吓着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已经操作完,疼痛也过去了。
最简单的太阳灸,实际上就是晒太阳。不是每个人都会晒太阳,因为我们在大城市里面生活太久,脱离农村的实践太久远。有一次我跟几个朋友一起在一个避风的地方晒太阳,当他们看到我脱外衣、脱羽绒服就觉得很奇怪,我告诉他们:想不到你们不懂晒太阳,当外面穿着大衣,穿着羽绒服,太阳是透不进去的,你只会觉得晒热了,但你是感觉不到太阳的那种穿透感。好多人不知道晒太阳为什么要避风,如果你站在风口上晒太阳,那种感觉真是太差了。晒太阳除了避风外,一定要把外衣脱掉,只穿着毛衣或者单衣晒。晒太阳经典的时间是下午一点以前,最好是上午十点钟的太阳。当人在正确晒太阳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灸感,觉得阳光好像从人体的哪些地方进去,穿透了全身。有青蛙装是专门用来晒太阳的,如果女生怕晒黑,可以脸上戴个面具或围巾。民国时候国民党有个谋士,少年的时候身体非常虚弱。后来有一个道士路过他家,说你家这个孩子将来要有出息。接着教他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十点的时候脱光衣服在一块裸露的大石头上晒太阳,晒到下午四点多钟,结果他晒了一年后身体就变得非常强壮。因为太阳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火,自然的力量是很大的。晒太阳时先晒前面,再晒后背。道家认为阴阳要相合,晒太阳用的是天火,人体是前阴后阳,因此晒太阳要先阴后阳,以阴合阳。这点与艾灸不同。艾灸是先阳后阴。
03
电吹风灸是一种变相的灸法,因为它既结合了热,又结合了风,效果不亚于其它灸法,而且安全高效。感冒初起,可以用电吹风吹风池、风府、大椎穴。如果不认识穴位,可以吹后脑勺、脖子这一带,还有脸、手、脚。如果掌握舌诊和摸脉,用电吹风选热敏点灸,效果会更好。气交灸是用一个直径约5-6厘米左右的瓷碗倒扣在肚脐上,倒扣前先在被灸者肚脐及周围涂抹一些桐油。碗底要有一个直径2-3厘米,深约4毫米的碗足。在碗底凹坑里放上艾柱,点燃艾柱,让热穿过碗底透到身体里去。这种灸法特别适合在节气的时候实施,因为节气就是天地阴阳相交。气交灸就是用碗创造一个天地空间出来,在神阙这个部位施灸,调动人体气机,补一部分元气进去。中医来源于生活,只要懂得生活,就可以像高手那样,飞花摘叶皆可用。民间流传的滚鸡蛋,炒小茴香热敷,炒盐热敷,热水袋灸,都是灸法。善于学习的人会举一反三,只要符合“理”,随便取些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