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生平著述年表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代表作品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古犹太教》等。

1864

4月21日生于埃尔福特

186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2

尼采《悲剧的诞生》出版

1882

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

1883

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一年

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孟格尔发表《探索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德国历史经济学派代表许默勒对该书发表尖锐抨击,从而引发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争”;同年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亦出版“社会人文科学引论”而被许默勒引为真正奠定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

1884

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

1885

《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作序再度挑起价值理论之争,成为“方法论之争”另一战场

1887

尼采《道德的谱系》出版

1889

通过博士论文《中世纪贸易公司的历史》

1890

俾斯麦下台

1891

完成并出版讲师资格论文《罗马农业制度的历史对罗马公法与私法的重要性》,开始在柏林大学教授罗马法、日耳曼法及商法

1892

学术重心从法学转向经济学;受“社会政策研究会”委托,分析德国东部农业社会结构变迁及其对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发表多篇文章,开始其对德国政治经济转型的具体分析

1893

与玛丽安娜结婚

1894

《资本论》第三卷出版,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开始进入德国学术界并强烈影响韦伯和宋巴特等德国年轻一代社会科学家。

放弃名校柏林大学法学教授机会,反接受当时地位甚低的地方性大学弗莱堡大学聘请出任经济学教授,这一选择本身反映了法学在欧洲学术的传统崇高地位已经下降,经济学成为领头学科

1895

5月在弗莱堡大学发表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就职演讲“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明确阐明自己对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及其与政治的关系的看法,强调“经济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预示了日后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一系列基本思考

1896

发表《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转任海德堡大学政治科学教授

1897

发表《古典西方农业社会状况》,与父亲激烈争吵,不久后父亲去世

1897

1897—1903年精神崩溃,被迫停止一切教学、研究与政治活动

1902

宋巴特出版《现代资本主义》

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李凯尔特发表《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韦伯认为此书为他提供了解决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争的哲学和逻辑基础

1903

重返学术活动,完成并发表第一篇“方法论著作”:《罗歇尔的“历史方法”》;动手写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部分

1904

8月—10月访问美国并发表病后第一次公开演讲《资本主义与农业社会》,出任《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杂志主编,撰写著名的《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第二篇方法论论文)

11月发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部分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著

1905

俄国二月革命

自学俄文以研究俄国革命进展;6月发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部分;发表第三篇方法论论著《克尼斯与非理性的问题(上)》

1906

尼采《权力意志》出版

发表第四篇方法论著作《克尼斯与非理性的问题(下)》;发表第五篇方法论著作《文化科学的逻辑之批判研究》;发表《论俄国宪政民主的处境》;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年度大会

1907

发表第六篇方法论著作《批判斯旦慕勒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驳斥”》

1909

将旧文《古典西方农业社会状况》扩展为长篇专著出版;出任《社会经济学大系》主编,拟定卷次目录,将自己承担的部分题为《经济与社会状况》。最初计划的结构如下:1.经济与法律;2.经济与社会群体(家庭与社群,身份团体与阶级,国家);3.经济与文化

1910

参与创立德国社会学学会;发表《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最后反批评》,从而将围绕《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争论告一段落,开始思考新的研究方向

1912

由“为什么只有西方有和声音乐”这一问题触发,第一次开始考虑更一般的“为什么只有西方才具有一种独特的理性主义”这一支配其后期学术思考的中心问题,开始走向西方与非西方的宗教文化比较研究发表

1913

《论解释的社会学的若干范畴》,因社会学方法论之争退出德国社会学会

1914

修订《社会经济学大系》的编辑计划,大大扩展自己承担的部分并将之题为《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

调整后的计划如下:

《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

第一章:诸社会领域的范畴;经济与法律的基本关系;经济组织关系一般

第二章:家庭共同体;庄园;企业

第三章:邻里关系;家族;社群

第四章:族群共同体

第五章:宗教共同体

第六章:市场关系

第七章:政治联合体;法律的发展;身份团体;阶级;政党;民族

第八章:支配

1.三种正当性支配类型;

2.政治性支配与僧侣支配;

3.非正当性支配:城市类型;

4.现代国家的发展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报名参军不成而义务组织九所战时医院

1915

开始发表系列比较研究《诸普世宗教的经济伦理》,是年发表的包括《导论》;《儒教》;《中间考察》“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

1910年代的马克斯·韦伯(左二)

1916

开始发表战时政论文章;2月发表著名公开信“两种法则”,强调大国与小国在历史面前的责任不同;4月发表《诸普世宗教的经济伦理》第二部分《印度教与佛教》12月发表《印度教与佛教(续)》

1917

俄国十月革命

5月发表《印度教与佛教(续完)》;发表《论德国的普选与民主》;发表《何谓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价值无涉》;10月发表《诸普世宗教的经济伦理》第三部分《古代犹太教》;11月在慕尼黑发表著名演讲《以学术为业》

1918

德国要求停火;一战结束

发表《论新政治秩序下德国的议会与政府》,加入新成立的德国民主党;任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6月、7月、12月连续发表《古代犹太教(续) 》

1919

1月发表著名演讲《政治作为一种职业》;2月发表《帝国总统制》,力主德国今后应实行总统制而放弃原先的议会政体主张;5月参与凡尔赛和谈德国代表团顾问工作;参与制定战后德国新宪法(魏玛宪法);6月发表《古代犹太教(续)》;受聘为慕尼黑大学教授

将《诸普世宗教的经济伦理》与较早发表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合并修订,拟编为《宗教社会学文选》

结构拟定如下:

第一卷:著者序论

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新教各宗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3.诸普世宗教的经济伦理

引论

儒教与道教

中间考察: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

第二卷:印度教与佛教

第三卷:古代犹太教

第四卷(未着手):法典犹太教;早期基督教;东方基督教;伊斯兰教;西方基督教

1920

1月发表《古代犹太教(续完)》

6月14日因肺炎病卒

1921

未完成遗稿《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由遗孀玛丽安娜整理以《经济与社会》书名出版

文章直接来源
实践与文本
编辑:郭富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