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纳”并非笑着纳 效纳和笑纳的区别

中国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说话讲究一个“礼”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远离了繁文缛节,一些文明礼貌用语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去,但偶尔看到和听到的却常常是误用。   比如“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对方送的礼物自己笑纳了。
  “笑纳”被用错的情况还有另外一种。在某地曾见到道路上悬挂着这样一条横幅:“做好东道主,笑纳远方客。”客人可以“笑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笑纳”一词本义来看,它是有专指范围的,只能纳物,不能纳入。“笑纳远方客”,从字面上解释,即要对方把“远方客”作为礼物收入。这不成了笑料了吗?把人作为礼品请对方“笑纳”,这多少有点不人道了吧!相信这是误解了“笑纳”一词的真正意思,如把“笑纳”改为“笑迎”,应当是正确的。
  用错这类谦辞的原因首先是不理解词义,其次是赶时髦。有人一看见别人用,便连忙跟着上,似乎用上几个敬辞谦辞就显得文雅了。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即使运用对象没错,也未必可以处处运用。在一般场合,还是运用大众化的礼貌用语为宜,它更有一种亲切感。
  
  让孩子把话说完
  
  有一次,林克列特在大会的台上向一个小孩子提出一个假设:“假如,你是一架客机的驾驶员,你满载客人要飞向夏威夷。这时,因为燃料耗尽飞机无法继续飞行,你讲怎么办?”
  “我先告诉大家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小孩子想了一想回答道。
  台下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孩子似乎受到了委屈,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他拿着话筒切切的说:“我只是想出去买点汽油回来,然后再继续开着飞机赶往夏威夷。”
  
  点化
  
  有一只老猎狗,年轻时特别能干,在森林里跟猎人打猎特别卖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因为年老,一次在追一头野猪时,他像以往一样扑上去便咬住了野猪的尾巴,可是它的牙齿松动,没咬住,结果让野猪跑掉了。
  主人赶过来,见此非常失望,就责骂猪狗不中用。
  正巧有个僧人路过,见此情景,就点化猎人:“这不能怪猎狗,虽然他的精神还可以,但毕竟已经老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既然他年轻时曾受过你的称赞,就不应该因为年老而受你的责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