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该如何每月多存10%?心理学家三个小秘诀:对自己好一点

Wendy de la Rosa是行为科学家,在杜克大学主持「Common Cents Lab」,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行为科学改善美国中低收入人口的财务健康。

Rosa博士和研究团队在2017年做过实验,把美国领取食物券(SNAP food benefits,美国政府发放给低收入户换取食物的消费券)的人分成「按月发放」和「按周发放」两组。虽然总额相同,按周领取组总有余裕,按月领取组总是透支。

他们分析,一次领一个月的人手头突然变得宽裕,财务安全的错觉阻挡了大脑未雨绸缪的能力。就像上班族在刚领薪水那天、和接近月底数馒头过日子时,花起钱来感觉大大不同。

而身处在铺天盖地鼓励消费的行销广告中的我们,又该如何开源节流?以下是Rosa博士的三个建议。

创新点:营造困难的花钱环境、善用人生转折点,小资族也能存大钱!

本文3大重点:1. 让花钱变得困难,存钱才会变得容易。2. 对「未来」的自己好一点!「预先承诺」让你多出10%存款。3. 善用「新起点效应」,让重要的理财决定赢在起跑线。

1. 让花钱变得困难,存钱才会变得容易

Rosa博士曾主持过一项计划,调查人们每个月收到帐单后,最后悔的消费行为有哪些。

调查结果发现,除了预借现金之外,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外食」是最主要的非预期支出。各种方便的电子支付让人随手就买杯饮料、三明治等小点心,这些零碎的小额消费累积起来,就是「凌迟」存款的最大元凶。

(图片来源:Pixabay )

而住在大都市的Rosa博士也检视了自己的帐单,发现他每个月使用Uber、Lyft等共乘服务的开销竟然高达2千美金,比一个月的租车费用还要贵!

虽然他下定决心要减少这笔支出,但过了一个月后,搭车费用仍无法有效减少。这让Rosa博士意识到省钱光靠意志力还不够,他需要让花钱的过程变得「困难重重」,于是他做了两个改变:

A. 解除乘车APP绑定的信用卡,改成「存多少用多少」的签帐金融卡;同时,设定300美金的额度,只要用完就必须重新储值,而这道多出来的步骤程序就会让懒惰的人性放弃。

B. 目标设定成「次数」而非「金额」。因为人类大脑相当懒惰,要记住这个月「花了多少钱」有点困难,但要记得当月「搭了几次车」则相对容易。因此Rosa博士把目标从「一个月不能超过2千元」改成:「一周只能搭3次」或是「一个月只能搭12次」。

如此一来,Rosa博士以往每月动辄50~75次的搭车频率下降许多,顺利达到「节流」的目标。

除了日常消费,若你是沉迷网购的「剁手党」,Rosa博士也建议你可以删掉网页快取里的「自动完成」功能,之后的每次购物都得重新填写整张表单,增加消费过程的阻力;或是删掉购物APP、移除信用卡绑定改用ATM付款等等,都是可以有效守住钱包的小动作。

2. 对「未来」的自己好一点!「预先承诺」让你多出10%存款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大脑看待「现在」和「未来」的方式截然不同。

我们看待「未来」的自己时会出现过度乐观的倾向:觉得自己明天一定可以把落后的工作进度弥补回来、下个礼拜多运动两次把今天吃的大餐补回来。

于是,「现在」的自己就放心地把痛苦交给「未来」更能承担的自己,专心享受当下。

(图片来源:Pixabay )

对美国人来说,最佳的存钱时机是领到退税支票时(在台湾,或许是领年终的时候),但大部分人却选择把这笔「意外之财」花光而不是储蓄。

因此,Rosa博士和团队设计了一项实验,把受试者分为「现在」和「未来」两组,所有人都被问到相同的问题:「如果你领到退税,你想把其中的多少比例存起来?」。

两组的差别在于提出问题的「时机」;「未来」组还没申请退税,不知道自己会领到多少钱;「现在」组则是已经领到退税支票,知道金额有多少。

实验的结果是:「现在」组平均愿意存下17%,而「未来」组则是27%,整整高出一成。

因此,Rosa博士建议,每当你知道有一笔薪水或奖金即将入帐,不妨预先做好运用规划并直接转进储蓄帐户,对未来的自己好一点,也避免钱到手太开心,一个不小心就花光光。

3. 善用「新起点效应」,让重要的理财决定赢在起跑线

随着高龄化趋势来临,「共居(house sharing)」的概念应运而生。将届退休的父母将子女外出工作后的空房间出租,让其他同样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以优于市场行情的租金入住。除了额外收入支应日常开销、生活也有人互相照应,避免子女不在身边而孤独死的不幸发生。

(图片来源:Pixabay )

2017年,Rosa博士和团队建立了一个网站,希望能招募银发族加入共居的行列。他们在脸书等社群媒体上,针对64岁的用户投放了两种不同版本的广告:

A. 「你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准备好要退休了吗?加入共居可以帮助你!」

B. 「你正从64迈向65岁,准备好要退休了吗?加入共居可以帮助你!」

相较于A版本,B版本吸引了更多用户点选并注册。原因是B版本设定了一个「65岁」新阶段的开始,让目标客群觉得是不是该为自己做些规划,准备好进入新的人生阶段。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新起点效应(fresh start effect)」:人们面对人生转折点时会有更高的企图心。

各位读者还记得去年底,信心满满地在记事本里写下的那些「新年新希望」吗?Rosa博士建议大家好好把握一年的开始、即将迈入30岁、换了新工作等等充满希望的转折点,规划一些重大的财务决定:为存款寻找投资机会来「开源」,重新比较贷款的条件、保险清单来「节流」,保持好自己的财务健康!

▽▽▽▽▽

(0)

相关推荐